“太子这话令某无地自容!
某深知平日粗鄙狂妄,屡犯过错,招致上位不满,甚至欲惩治某!
每回都是太子爷相救,保住性命,荣华富贵得以延续!
太子的恩德,某怎会不知?
若不图报效,某还算人吗?
将来在冥界,也无颜面对姐夫!
恳请太子莫再说了,但有所命,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标闻言面色稍霁,上前握其手,扶起蓝玉:
“今日不论君臣,只叙亲情!
你是孤至亲,是舅父,是家人!
孤最信任你!
孤岂会不知,你对孤的忠心无人能及!
若孤去送死,你必毫不犹豫,追随孤而亡!”
正是由于此,孤在困厄之时、大事当前,才不得不求助于你。旁人,孤难以托付,明白吗?舅父!”话语间满是沉稳与信赖。
朱标言辞诚挚,令人动容。蓝玉身为七尺男儿,竟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殿下有所吩咐,末将自当遵从!”跪伏于地,声音虽含哽咽却异常坚决,“末将蓝玉及阖族上下,愿为殿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何谈些许颜面?末将唯听殿下号令!此次东
征倭寇,必定倾尽全力护驾骠骑大将军朱政,生死相随,若有违逆,无须殿下责罚,末将自裁以谢罪!”
“好!这才不愧是我的舅父,才是我真正的股肱之臣!”朱标满意地展颜一笑,随即继续叮嘱,“此次东征,你需完全听从麟儿调度,竭尽所能助其建功立业。然而,倘若形势不利……”
话锋一转,朱标的语气变得凝重而严肃,每个字都铿锵有力:“那时,你须亲率大军断后,即便粉身碎骨,也必须保全麟儿性命,听清楚了吗?”
“诺!殿下尽可宽心,末将谨记!”
蓝玉虽不明所以,为何朱标对朱政的安危如此看重,甚至不惜让自己冒险赴死来保护他,但见朱标态度如此认真,他也丝毫不敢轻忽,当下郑重应允。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继而意味深长地道:“你只管安心行事,只要办好此事,孤定保你蓝家百年安稳。”
蓝玉似懂非懂地点头回应,哪里知晓其中深意。朱标并未多作解释,而是忽然想起什么,又补了一句:
“哦对了,孤已调拨一部分孝陵卫随行。你此次出征倭寇,就带上他们一同前往吧!”
“孝陵卫?这……殿下,此举是否必要?”
蓝玉闻言大吃一惊。万万料不到朱标竟如此慎重,连孝陵卫都动用了!要知道,表面上看来,孝陵卫似乎只是负责守护帝陵,并不起眼。但实际上,他们的地位极高,俸禄丰厚,且享有御赐斗牛服和绣春刀。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独立体系,不隶属任何人指挥,直接归皇帝统领。连朱标本人也难以随意调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此刻,作为帝陵守卫者的孝陵卫,个个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精心训练的精锐之师,堪称大明朝百万军士中的核心力量。除了履行守陵职责外,他们还有一个隐秘任务:一旦皇宫遭遇变故,即可迅速入宫护卫皇室安全。
朱标微微一笑,道:“无妨,孝陵卫负责守护皇陵,我只是担心他们久居安逸,荒废了武艺。这次正好借机让他们历练一番。”蓝玉听了点头称是,并未深究。
两人叙话片刻后,又闲聊些家常琐事。蓝玉心存疑虑,还是忍不住询问朱标为何执意派他征讨倭寇,为何对朱政之事如此重视。朱标含糊其辞,避而不答。
蓝玉虽觉蹊跷,却也懒得细想,毕竟他向来只愿冲锋陷阵,不愿过多思量。既然是朱标安排,他照做便是。
告别朱标后,朱标仍感不安。他认为仅靠蓝玉的勇猛还不够稳妥,还需一位老成持重的将领辅助朱政。思索片刻,他想起一人,立即派人召入宫中。
光阴似箭,转眼已是洪武二十四年。这一年,明朝举全国之力筹备朱政征倭事宜,从粮草、装备到水师组建,均已接近尾声。若非朱元璋有意延缓进度,此事早该完成。
即便如此,这般规模的动员能力,在当时的世界堪称独步。大明的实力,尽显无遗。
如今万事齐备,只待一声令下即可挥师东渡。战鼓声已隐约可闻。
临行前,朱元璋依旧忐忑,决定亲自巡查各项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应天府秦淮河畔的大码头上,人群熙攘。然而,这片本该热闹非凡之地,此刻却寂静无声。众人目瞪口呆地望着那艘巨大的铁甲战舰,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许久后,人群才爆发出一阵惊呼:“天啊,这不是梦吧?世上竟有如此巨船!”“怕是要容纳数千人,是我们大明打造的?”“除了我们大明,谁还能造出这样的庞然大物?”“听说,这就是给骠骑大将军征倭所用的战船啊。”
你们听说了吗?咱们大明马上就要远征海外,去讨伐那些**倭寇**了!“是真的吗?这可是给骠骑大将军出征准备的啊!我说呢,无缘无故造这么大的船干啥。而且那船的龙骨和船壳,看起来好像是铁铸的!”“哇哦,这大家伙谁扛得住?那倭国的小崽子们看到它,估计得吓得屁滚尿流!咱们大明军队一出,他们就四处逃窜!”
“诸位!为大明庆祝啊!”“为大明军威欢呼!”众人议论纷纷,场面像炸开了锅。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接着一队锦衣卫策马疾驰而来,嘴里喊着:“皇上驾到,闲杂人等速速回避!”
众人立刻散开,应天府的百姓不敢停留,迅速离开。锦衣卫则在蒋指挥下,每五步设一岗,每十步放一哨,清理周围的人群,并在四周布置警戒。
没多久,就看到朱皇帝的车驾缓缓而来,显然是要来看那停泊在秦淮河码头、即将用于出征的巨型铁船。这次出行,不仅有朱皇帝和朱政,连朱标也来了。此外,宋国公冯胜和凉国公蓝玉也在随行之列。这让朱政有点惊讶,不知朱皇帝为何带上冯胜和蓝玉,这征倭的事似乎与他们无关吧!
但他也没多想,以为朱皇帝是让他们帮忙检查细节。很快,众人到达码头,下了马车。
眼前是一艘令人震撼的巨舰。朱皇帝、朱标、冯胜、蓝玉等人全都目瞪口呆。只见在码头旁的运河里,停靠着一艘长达百五十米、宽约五十米的庞然大物。
这样的规模已经足够震撼,更别说它的龙骨和船身全都是钢铁打造,在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金属光芒,让人不寒而栗。
船上挂着一面迎风飘扬的大旗,旗杆盘绕着龙形花纹,顶端是一颗镀金的龙头。龙嘴里叼着一块长方形的旗帜,上面画着一条五爪金龙,环绕着“大明”二字。这就是大明龙旗!
巨舰披挂钢铁外壳,气势磅礴,宛若蛟龙腾空。
吞吐天地,展露利齿,俯瞰四海!
目睹此景,老朱等人无不心中震撼,眼神迷离,却又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刹那间,他们仿佛看见这庞然大物挣脱桎梏,扬帆远航。
在日月山川的映照下,驰骋广袤大地,彰显大明国威与军威!
四方蛮族、异域小邦,无不敬畏臣服,惶恐战栗之态毕现!
“哈哈,好!太好了!”
众人愣神许久。
老朱率先回过神,不禁放声大笑,连连称赞:
“我还纳闷呢,怎么造船花这么多钱!
殊不知你小子居然动用了这么多精铁,造了这么艘巨型铁船!”
近来,户部为筹备造船经费拨了不少银子,还专门向老朱报备,说超出预算。
说实话,一贯省吃俭用的老朱,着实有些心疼。
但为了朱政,就算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
如今见到这耗费巨资建成的铁船,老朱也不禁觉得,这笔钱花得似乎挺值!
单看这东西拉出去就很有面子啊!
也让那些蛮夷小国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实力,展示一下力量!
毕竟谁不希望重现盛唐气象,万国来朝呢!
朱标也是一样想法,连连点头微笑。
有了这样的铁船,朱麟率军出海,即便遇到风暴,也能从容应对。如此一来,他也能安心不少。
蓝玉和冯胜震惊之余,略显不满的摇头。
感情是孙子挥霍爷爷钱财毫无顾忌啊!
攻打倭国有必要这么大手笔吗?
要知道,老朱打仗时多么吝啬,恨不得一块钱掰两半花。
轮到朱政,却如此豪爽,实在差别对待!
不过,两人也不得不承认,
这样的巨型铁船一旦出海,谁能抵挡?
届时海上对决,敌船恐怕不堪一击。
且不怕火攻,战力明显高出许多!
这时,站在老朱身旁的朱政笑着解释:
“祖父明察,孙儿这么做,
一是防备海上飓风巨浪!
毕竟元朝覆灭的教训就在眼前,孙儿不敢不谨慎!
再者,这种大船可容纳数千士兵,极大提高机动性,反而减轻后勤负担!
相比制造大量中小型战船,花费其实相差无几!”
最多就是费点钢铁罢了!”老朱连连附和,笑着说道:“好,乖孙沉稳,只要能越过这茫茫大海的险阻,避免重蹈蒙元覆辙,那区区倭国掀不起什么风浪,这笔钱花得值得啊!”
在他心中,朱政的安危才是最要紧的。为此,哪怕倾尽家财打造铁船也在所不惜。
接着,老朱兴致勃勃地打量着朱政命名的洪武号巨舰。很快,他注意到甲板上造型怪异的火炮,疑惑地问:“孩子,这是何等火炮?咱们似乎从未见过。”
朱政闻言微微一笑,随后答道:“爷爷,这叫佛朗机炮,是孙儿命人研制的新式火器!”
没错,又一年过去,朱政再次完成系统签到。这次的奖励正是佛朗机炮的设计图及配套技术。如今大明装备的火炮均为前膛炮,发射后需清理膛室并待炮管冷却才能再次开火。这般操作不仅发射效率极低,还笨拙不便,在敌方机动性强、不打阵地战时几乎毫无作用。尤其北方的蒙元早已熟知明军火炮战术,避实击虚,神出鬼没。
此时的火炮大多用于攻城守城,作为主战兵器显得力不从心。而佛朗机炮完全不同,采用母炮与子炮结合的独特设计,二者既独立又一体。子炮可随时拆卸更换,射速快、散热快,理论上只要子炮更换速度够快,就能实现不间断射击。其良好的散热性还提高了持续作战能力,大大降低了炸膛风险。即便子炮损坏,只需替换即可恢复战斗力。最难得的是轻便易携,两三个人就能推动它,极大增强了灵活性。
可以说,佛朗机炮的优势毋庸置疑,在明初堪称无解神器。搭配朱政精心打造的巨型铁舰,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巅峰之作!横行海上,战无不胜,毫无悬念!
此次征讨倭国,正是佛朗机炮扬威之时!无论是海上交锋还是登陆作战,以炮开路,火力覆盖之下,谁能抵挡?
想到这里,朱政已按捺不住,准备立刻起程。明朝的海外扩张、全球殖民之路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