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虚伪地扮演仁慈君主的角色,而是真心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免于困苦劳顿。
以此为基础,
大明在他的治理下将达到新的巅峰。
这是他数十年来勤勉治国、爱惜黎民的理想追求。
他知道,作为大明未来的第二位皇帝,
他无法拥有开国太祖那样的军功,也无法再造华夏。
但他决心在另一个领域超越老朱,
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在文治方面。
所以,他的目标一直对标汉文帝、唐太宗等历代除开国君主外最杰出的贤明君主。
在他的手中,要开创类似文景之治或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
继承祖先的伟大事业,使王朝更加繁荣昌盛。
要做到这一点,
最重要的原则是以民为本。
百姓安定,则国家稳固;百姓富裕,则国家强大。
因此,朱政提出的减轻百姓负担、避免让百姓陷入贫困的观点,朱标深表赞同。
更何况,朱政的话已经明确指出,
如果大明想要长久延续,避免重蹈前朝覆辙,就必须在外开拓疆域,缓解土地压力;
同时在国内也要想办法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生计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
大明过去重视工人和农业、轻视工商业的政策,
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
但在高产作物如土豆推广至全国后,
这种传统做法显然已不再适用。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因时制宜,顺势而行。
针对当前大明的新局面,
必须进行变革。
因此,士农工商并重的政策才是正确的方向!
就像他和朱政提到的文武并重、不可偏废的道理一样。
当然,最令他欣慰的是朱政话语中体现出的对百姓的高度重视。
坚持以民为本,才能无往不利。
朱政能认识到这一点,
确实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人。
看来,这些年儿子在父皇身边耳濡目染,
已经初露锋芒。
父皇的教导没有白费!
朱标心中默默感慨,脸上带着笑意点头表示认可。
见朱标同意,朱政嘴角浮现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接着目光一转,继续向朱标描绘美好前景说道:
“殿下可以试着想象一下……”
倘若日后我大明因土豆等作物的助力,不再匮乏粮食,人人得以温饱。
那时若再推行士、农、工、商四业并举之策,又将是怎样一番光景?
士子勤勉读书,追求功名,入朝为官,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农夫深耕沃野,辛勤劳作,五谷丰登,养活万民!
而同样受到重视的匠人,则不断钻研技艺,大胆创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物!
例如发明类似曲辕犁的器具,使耕地更加轻松,提升粮食产量。
这岂非也是缓解人口压力,延续大明国运之举?
又或改进火铳、火炮这类关乎国运的兵器,使其威力更甚!岂非大明开拓疆土之时,会更加顺畅?
至于商贾,联通南北,让大明百姓各取所需,并为朝廷开辟巨额财源!
如此一来,大明府库充盈,又能成就多少利国利民的大事?治水、赈灾、供军资。
岂不处处都能从容应对?
如此士、农、工、商各安其位,各自施展才华。
齐心协力为大明兴盛而努力。
大明黎民皆能丰衣足食,满怀期待!
个个奋发进取,皆以大明为傲!
再无饥馑忧患,再无骨肉分离,再无自暴自弃!
大明国势该有多强,疆域该有多广!
威望必超往昔!
论强横,不逊秦朝!
论勇武,不输汉室!
论繁华,远胜盛唐!
论富裕,压倒南宋!
论版图,不逊元代!
这般盛世景象,千古以来,谁能匹敌?”
“嘶——”
朱标听罢朱政掷地有声、振奋人心且极具感染力的话语,不由自主的头皮发紧,内心震撼无比!
即便他向来理智,不易被煽动,此刻也不由得被朱政描绘的未来蓝图所打动,热血沸腾!
“论强横,不逊秦朝!
论勇武,不输汉室!
论繁华,远胜盛唐!
论富裕,压倒南宋!
论版图,不逊元代!”
朱标呼吸急促,紧握袖中的拳头,对那理想国充满了向往!
若真能达成这一切,有这样的江山,这样的宏图伟业,纵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一时之间,朱标神思恍惚,伫立原地良久。
内心波澜起伏,激动难平!
许久之后,朱标仍沉醉其中,情不自禁地喃喃低语:
“如此超越千古的盛世景象啊!
不知,今生是否真有机会目睹……”
听到这话,朱政心头一震。
随即想到朱标的英年早逝!
不禁暗叹一声,安慰道:
“殿下无需担忧,只需保重身体,定能看到那一天!”朱标听罢,这才回过神来,只是一笑置之,不曾多想。
即便他无法亲眼见证朱政描绘的盛景,又如何?有麟儿在,大明便有传承。只要他为朱政打下稳固根基,将来交付于他时,必不负所托。定能让大明走向辉煌,成就盛世,达成心愿!想到这里,朱标心中充满动力,疲惫的身体重新焕发活力。
身为父亲,不仅要给儿子树立榜样,还要为他铺平道路,让其前程似锦,无忧无虑,能踏着父辈的肩膀扶摇直上!
这时,朱政却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以上所述皆为大局规划,非一时之功。至于具体如何协调、实施,殿下定比我更清楚,我不敢妄言。归根结底,无论设想得多好,最终都要靠人去落实。明君则国泰民安,昏君则天下大乱!但以爷爷与殿下的贤明,必定是一代明君,我大明前景可期!”
朱标闻言未作声,只是微笑看着朱政。在他看来,朱政才是那个未来可期的明君。不论是文治武功,都远胜常人,堪称千古奇才!
回顾三代以来,哪一代英主能与朱政相比?纵使与秦皇汉武相较,又有何逊色之处?想到这里,朱标满眼自豪。
他曾以为自己在繁衍后代上不及先祖,愧不如人。但现在,虽父皇生育众多,但论质量,朱政一人已远超众人。想到此,朱标不禁开怀大笑。
俗话讲“望子成龙”,如今朱政便是那真龙!
经过今日对话,朱政提出的土地问题及开疆拓土、分封外族、推恩令以及四民并重的战略,让朱标对朱政极为满意。未来的皇位继承,再无悬念!
朱家得此子,实乃天赐福泽,断不可违背。然而,心中虽如此认为,却也不得不说,儿子若过于出众,反倒成了令人欢喜又忧虑之事。
这使得身为父亲的他,隐隐有种无处施展才能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