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
安州,宁平府。
南晴坊内,一间三进三出的四合院正门前,一个身着灰色衣裳的工头正举着牛皮图纸唾沫星子横飞,脸上满是谄媚之色:
“孟夫人,您可是挑对地方了,方圆百里不是我吹,就修缮宅子功夫谁能好过我们家……您瞧瞧,是不是跟您给我的图纸一模一样?”
说到口干舌燥之时,这工头忍不住抬眸看了一眼身侧衣着华贵、容貌漂亮的年轻妇人。
只见她梳着妇人的低发髻,一只坠着润玉珍珠的金色蝶花步摇斜斜上插,模样生得煞是玉雪清伶,楚楚动人。
一身以金线绣着纯白雪香兰的檀色交领锦裙,腰间配着一条杏色玉带,阳光落在衣衫裙摆泛起层层粼光,颇有种浮光跃金之感。
无论着工头说什么,这年轻妇人嘴角都噙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亲切又有礼,瞧着容貌怜弱但却又给人一种坚定温柔的感觉。
工头心中止不住感慨这宁平府竟来了个这样的人物。
先前他只知道这宅子的新主人出手阔绰,却不知这新主人还是个这般好看的美娇娘。
只不过这年轻妇人像是个丧夫的,工头只知道她有个儿子,但未曾听过任何有关她丈夫的事。
而这年轻妇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假死从京城离开的孟妤。
她看着这宽敞大气但又低调素净的正门道:“我身边的丫鬟既然都看过了,自然是没问题的。春雨,你命他们先将东西搬进去吧,团哥儿我先带着就是。”
孟妤的话音刚落,身后立马传来了一声“是”。
随后便走出来一个容貌英飒、年龄约莫二十岁左右的丫鬟。
她的手中还牵着一个四岁左右、正举着糖画慢悠悠舔着的小男孩。
这名为春雨的丫鬟将小男孩交给孟妤,小男孩便立马举起糖画奶声奶气地说道:“娘亲,吃一口?”
工头低头看过去,呼吸又是一凝。
这小男孩竟也生得十分漂亮,额头宽阔,五官精致俊秀,一双圆润的桃花眼跟那星辰似的明亮璀璨,柔软的脸颊鼓鼓囊囊地撑起,就跟刚蒸好的白面馒头一样只叫人想捏上一捏。
他瞧见工头的目光,也毫不畏惧地看了回去。
嘴角一扬,顿时露出个狡黠又机灵的笑容来,两颗若隐若现的小虎牙煞是可爱。
“什么时候又买了个糖画了?下马车的时候你手里可没这东西......”孟妤诧异道。
春雨笑着道:“刚刚有个买糖画的摊主见小主子生得可爱,就送给他了一个......奴婢想着这个月小主子还没怎么吃甜食的,就没阻止,还请夫人恕罪。”
“你呀……你就会知道让春雨姐姐惯着你!”孟妤伸手刮了刮团哥儿的鼻子笑着说道,抬头再看向春雨的眼中也没有任何怪罪之意。
五年前萧贵妃设计孟妤假死,并把她的死推到了宸王残党的报复之上。
而后孟妤就去了江州躲了两年,此后又到处游山玩水,直到现在才回到安州。
只不过孟妤为了避嫌,还是没回太湖县,而且定居在了安州的州府。
春雨则是在孟妤在江州买下的丫鬟,这姑娘性格泼辣但又不失稳重,孟妤与她还颇为投缘。
“嘿嘿,等团哥儿有钱了也给娘和姐姐买~”团哥儿眼眸一眯,贴着孟妤的腿就开始撒起娇来,声音又软又甜,像是知道大人们就吃这一套。
这话一出,果然就把孟妤、春雨还有那工头都逗笑了。
孟妤摸着团哥儿的脑袋瓜,心想也不知道这孩子随了谁,竟长成这么一副鬼机灵的模样。
分明她和周澹容小时候也都不会这样呀?
孟妤轻叹了一口气,这孩子正是她和周澹容的。
当时在萧贵妃来见孟妤之前,孟妤就已经察觉到了自己身子的不对,已猜到了自己恐怕是有孕了。
但孟妤不敢寻大夫来看,她周围都是周澹容的眼线,这一查必定得露馅,那样恐怕无论是周澹容还是萧贵妃都不会放她走了。
但孟妤也不敢擅自打掉这个孩子,那时她防的就是嘉靖帝知晓了她的存在后要赐死她。
若嘉靖帝真背着周澹容做出这样的决定,孟妤只要说出自己有孕,必定能保自己一段时间的狗命。
只是最后她也没想到是萧贵妃放走了她。
而且萧贵妃不仅放过她,还给了她不少银钱,在江州也派了她从前的好友照拂她。
孟妤现在想来都十分感激萧贵妃。
后来孟妤确定怀孕时已经两个月了,且她因为之前在红袖楼接触过伤身子的香料,若是打掉这个孩子只怕以后都不会有孕。
所以孟子犹豫再三,还是留下了这个孩子。
她买通大夫改了月份,由借着隐居的由头躲入了山中道观,偷偷把这个孩子生了下来,并且对外只说是捡来的。
直到孟妤离开江州后,才敢让团哥儿开始唤自己娘亲。
好在当时体弱的是孟妤,团哥儿倒是身体壮实健康得很,从小到大都没生过什么病,可是让人省心。
孟妤牵起团哥儿的小手,同工头一起入了院内。
这三进三出的四合院颇为宽敞,流水假山、花园丛圃、棋座茶亭样样都有,且都修缮得素雅漂亮。
孟妤还特意在前院留出来了一个小练武场,这都是为了团哥儿以后习武考虑的。
离开京城,萧贵妃给孟妤备够了银钱,当真是孟妤几辈子都花不完的。
不仅如此,萧贵妃还许诺她若是自己有困难,照样可寻萧家门下的商贾们,如此亦能有人撑腰相助。
但孟妤也并没有坐吃山空,她一面将部分银钱在安州购田买铺,悉心经营,虽赚到的钱不是很多,但也算每个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
另一面,她又将脑海中的话本子大修大改后给抄了出来,并且寻书坊发了出去。
孟妤写这话本子,本来并不是图钱的。
而是她觉得这话本子里异世人的很多想法对于当今的百姓来说大有益处。
她斟酌着剔除了一些大逆不道、容易被官府封禁的观念,然后着重还原了那些关于水利、刑法、天文、造办的点子。
那些萧融在话本子里本该完成的、造福百姓的东西,孟妤都写了出来。
虽然写得不够详细,大多都只有一个朦胧的雏形,但孟妤想着术有专攻,总有能人异士会得到启发,再一步一步完成吧。
只不过孟妤没想到这话本子写出来十分受欢迎,让孟妤赚钱赚到都有些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