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这么说,在场所有人心下都是无奈叹口气。
他倒是好大的口气,可是他凭什么?凭他嗓门儿大么?
贾母心疼他,没忍心说什么。倒是王夫人听不得,皱眉轻叱道:“宝玉,休得胡说!那江南山高水远,你连京城都未出过几回,那扬州又哪里是你能去的!”
王夫人本就一心撮合宝玉和宝钗,听闻黛玉走,心下正乐不得,百般想象着等黛玉走后正好可令宝玉与宝钗更好相处,又如何能允许宝玉跟着黛玉去呢。
宝玉当着贾母的面儿,却不怕他母亲,转头向贾母撒娇,“老祖宗,孙儿要去~”
贾母自然知道王夫人是怎么想的,心下不快,却也只能冷冷瞟王夫人一眼,伸手拢住宝玉哄着,“你对你妹妹的心,她心下都懂的。只是这扬州毕竟路途遥远,宝玉啊,你还是个孩子~”
贾琏听得牙碜,抬手按了按后面大牙。
宝玉还是个孩子~~但却是个已经能YY侄儿媳妇,在侄儿媳妇卧房里「流出脏东西」,跟自己房里丫鬟乱来,同时在学堂里跟好几个小美男眉来眼去的孩子~
宝玉被母亲拦了一下,没想到就连一向最宠他的老太太竟然也拦着,他就更急了,“老太太,孙儿已经不是个孩子了!孙儿已是成人了,能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倒是黛玉在旁听着,原本脸上泪痕未干,却被宝玉给逗笑了。她歪了头,瞟宝玉一眼,“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宝玉你是想当盘古么?”
大家便都笑了。
宝玉却有点窘,不过也是一双眼凝视着黛玉娇俏神情,舍不得移开视线,这便情不自禁说,“若妹妹想,那我便变成妹妹的盘古,替妹妹顶天立地,遮风挡雨。”
宝玉这样当众地倾诉衷肠,十分罕见,众人都瞪圆了眼,可是黛玉却只是清浅垂下眼帘。
“好啊。那就等你变成了盘古,再陪我回江南吧。”
她静静抬眸,专注凝视贾琏,“这一回,还是请琏二哥陪我回去。”
贾琏与她视线一撞,小妮子便急忙又错开了眼神儿。
宝玉不甘,“可琏二哥他也不是盘古!你为何能叫他陪着,却不准我娶?”
黛玉又是歪头看着宝玉,逗弄她那小鹦鹉似的俏皮一笑,“因为,「天塌了自有个子高的人扛着」,琏二哥个子比你高,那他现在就能当我的盘古了啊。”
宝玉:“可是!”
他明知道这话不对,可是他却又说不过黛玉。因为黛玉这话从字面上,一点破绽都没有。
看黛玉这样逗弄宝玉,满屋子的人便也都笑了。
原本是林如海病重,最难过的人就是黛玉。于是满屋子的人其实都是在陪黛玉难过。而此时她自己却先开解了,而且还笑出来,并且还能逗弄宝玉,看她好了,大家心头的乌云自然也就散了。
可是贾琏看着这样的黛玉,却更觉心疼。
她明明是这个世界里最柔弱的女子,可是她偏生心下却是最柔韧的。她就是不想叫大家陪着她难过,于是她自己忍着难过,转而还要先笑出来,也好替众人解围。
她的性子一向如此:这虽然是她外祖母家,可是她却并未真正当做自己的归宿。于是她总怕麻烦别人,叫别人多心……是这个家,是宝玉没有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才会叫她多年如此。
贾母一左一右抱着黛玉和宝玉,又哄了这一对小冤家一会子,然后抬眸吩咐众人,“我的两个玉儿都好了,你们也都回去吧。琏儿留下。”
众人都起身行礼告退。
贾琏只回头目送黛玉。
黛玉走得最慢,待得到了门边方微微回首,目光翩然,一闪而退。
上房安静下来。
贾母神色一改之前的慈祥,变得严肃起来,“琏儿,我且问你,我为何要你送黛玉回去?”
贾琏耸耸肩,“老太太方才都说了,因为宝玉还是个孩子~”
贾琏说着,视线悄然扫过贾母罗汉床后站着伺候的鸳鸯。果然见鸳鸯笑,不赞同地向他摇头。
贾琏当然知道自己这么说话是「犯欠儿」呢。
贾母果然一墩龙头拐杖,“你糊涂!咱们家里不是孩子的多了,你老爷、二老爷,并你珍大哥哥,哪个不是更成熟稳重?”
贾琏收起笑谑,走过来坐在贾母脚边,拿过一对金瓜来给贾母轻轻翘腿,“还请祖母教诲,孙儿洗耳恭听。”
贾母轻轻叹了口气,“……因为这事,我还是最放心你去办。”
“你老爷是个荒唐的性子,若到了江南,必定被纸醉金迷花了眼,不干正事;你二老爷一心只认书里的死道理,江南人杰地灵,人人都是七窍玲珑,你二老爷去了只知迂腐,便办不成事。”
“你珍大哥哥,虽然年富力强,怎奈一肚子花花肠子。黛玉一个好好的女孩儿家,我怎放心交给他去!”
贾琏挑大拇指,“老太太洞察秋毫。”
尤其贾珍这一段,他真是不能更赞同!这要是真把黛玉交给贾珍……贾珍那混蛋指定会将黛玉占为己有!
贾母垂首眯眼看着贾琏,“……虽然黛玉从未曾明言过,可是我却看得出来,她喜欢你这个表哥,更相信你这个表哥。我知道你们这情分,是上回叫你接她回来时,那一路积攒下的。”
贾琏不由得心下一暖,忍不住垂首微笑。
老太太虽然偏心眼儿宝玉,可是好在老太太却也还是心明眼亮。
“这一回送她回家,是你林姑父病了,她一个小女孩儿家,正是心下最彷徨无依的时候儿,于是派个她最信任的人陪她回去,才能叫她心里安定些。”
“于是我思来想去,便也唯有叫你护送你妹妹回去,方最妥当。”
贾母弓腰,凑近了凝视贾琏的眼睛,“琏儿啊,我要你好好儿地送你妹妹回去,也还要好好儿地将她带回来!——你,可明白?”
贾琏心下蓦地一凛。
当年看《红楼》原书,这一句话看见过,却没细想。可是如今身临其境再听起来,这话却多了许多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