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
当倭国的请求落到李世民手中之后,李世民不禁皱起一丝眉头,因为对方打断了他的节奏。
原本他是一鼓作气杀进去,将对方击溃即可,现在却多了一些变故,着实是有些不爽。
不过对方愿意赔礼道歉,还愿意赔偿一千万两白银,这让他不得不正视此事。
说实话,他对于大隋出兵十万攻打一个倭国,其实是不怎么认同这个决策的。
倭国太小,对于大隋来说不过是弹丸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他觉得实际上没有必要耗费人力物力对倭国动手。
不过皇帝有此决定,自然有他的算计,自己不好胡乱做出决定。
他看向了一边的刘文静,询问道:“文静,你怎么看这件事,我们是否暂缓进攻时间?”
“不!”
“我们非但不能暂缓进攻时间,反而要提前进攻时间。”闻言刘文静看了他一眼,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是给出了答案。
见李世民似乎看不上倭国,他眼中闪过一丝嘲讽。
他不管李世民是真傻还是装傻,但是这进攻计划不能有变,必须要继续进行下去。
他冷笑道:“世人都说你李世民济世安民,我看也不过如此。
你看不上倭国,却没想过我们还在路上,对方的求和信就来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
在场众人都不是傻子,瞬间面色大变,一下子就想到了关键之处。
因为倭国在大隋还有大量暗探,所以才会对自己的行踪了如指掌,这就十分可怕了。
如果对大隋没有企图的话,他们怎么可能大肆渗透大隋,这已经说明了问题所在。
难怪陛下要对倭国出手,实在是他们狼子野心啊。
“这........”李世民顿时哑口无言。
这话还真是让他有些错愕,因为他想破天也想不明白,倭国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来图谋大隋。
这凭什么啊。
不过这件事还真如刘文静所说,倭国有狼子野心啊。
秦琼瞪了李世民一眼,怒道:“李二公子,虽然你是这次主帅,不过征倭之战是陛下决定的,绝不能更改!”
“不错,这次我们不但要提前进攻,而且我们进攻的地点也要变一变,才能取得最佳战果。”
刘文静点了点头,冷笑道。
倭国早有准备又如何,兵不厌诈才是常态,大隋有战船在手,可以从任何地点登陆对他们出手。
他们想要防备,那也要有那么多人手。
他看向了边上的扶余泰两人,正色道:“扶余泰、亿丰宇,你们百济与倭国乃是邻居,你可知道有哪些进攻点?”
此言一出,扶余泰还在思索,一边的亿丰宇已经是挺身而出。
他兴奋道:“军师大人,我知道我知道,倭国有好几处登陆点,我可以为你们带路的!”
他新罗和倭国隔海相望,但是关系可不是那么友好,双方多有摩擦,对方更是屡次骚扰新罗渔民。
现在有了机会,那必须要全力以赴,给大隋爸爸带路。
额!
扶余泰脸色一僵,忍不住给了自己一巴掌,这种事情自己居然犹豫了一下,真是该死啊。
他急忙道:“军师,我也有情报送上,这几点都可以登录进攻,先前我们跟他们有联系的。”
两人丝毫不敢隐瞒,直接是将自己知道的地方都说出来,瞬间多出了十几个登陆点。
刘文静冷笑不已,果然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敌人。
有了新罗和百济掺和进来,这不情报就来了嘛,而且还是完整的进攻路线。
陛下真是英明啊,提前将两国给收服,直接多了两个打手和带路人。
“很好!”
“派出小型帆船前去查看,如果没有问题,再选择最佳进攻点!二公子,你觉得如何?”
他看向了李世民,笑着问道。
虽然新罗和百济投靠了大隋,但是也不能完全相信,所以还是要探查一番才行。
李世民心头一凛,对刘文静的忌惮瞬间加深了几分。
这家伙果然是个人才,这布置简直是绝了。表面上有被发现的危险,但是同时也可以故布疑阵。
这么多地点一起探查,让敌人摸不着头脑,都不用大隋进攻,他们自己都会自乱阵脚。
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绝对可以最大幅度削弱倭国的战力,此人不可小视啊。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再犹豫,颔首道:“既然如此,就这么办,进攻照常进行。不过我会手书一份回禀陛下,看看陛下有什么看法。”
“好!”
刘文静没有多言,目光已经落在了倭国的方向,眼中的煞气宛如实质一般。
蝼蚁之国如何能够拥有金山银山,他们根本不配,不过是鸠占鹊巢而已。
陛下说过,天下都是大隋的,九洲大地现在缺了这么多,未来可都是要还回来的。
现在第一个就是倭国,他先浮出水面,那就把这只鸠给杀了!
..........
洛阳皇宫!
最近几天,杨倓身体都比较疲乏,因为后宫这几个妃子为了早日怀上龙嗣,所以开启了军备竞赛。
一个个拼了命压榨,可见战火之盛,炙焰滔天。
再次镇压了长孙无垢之后,杨倓才伸了一个懒腰,出了后宫之地,他直接去了武英殿。
那里是杨倓最喜欢去的地方,如今不少谋臣都在里面办公,几乎是成了一个军机处雏形。
除此之外,杨倓在其后方又修建了天工殿,这是专门给何求弄的,便于他打造更精良的武器装备。
刚一进入武英殿,就被一大堆的奏折给砸了过来。
“陛下,河西走廊的种植基地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户部派人进行了勘测,还有工部的人都进去了。”
“陛下,突厥有所异动,在大量部落被屠杀之后,始毕可汗调集了一支精锐前去围剿。”
“在陛下下令诏安之后,南方风云再起,局势变得更加混乱起来。”
“征倭之战的后勤已经准备妥当,不但大隋本土进行资源输送,同时百济和新罗也主动承担了一部分。”
一个个消息化作记忆,进入了杨倓的脑海之中,这已经是他每日必须的功课了。
将这些一个个信息进行汇总,最后得到当前最直观的局势,这是他需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