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旭眼珠子转了转,有些兴奋的开口:“是不是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恭喜你,你已经学会了中译英的技巧。”钟卫华朝她比了个大拇指。
“真的?”陈小旭开心的在钟卫华脸上亲了一口,为自己打开了新知识的大门而欢呼。
这种时候,钟卫华就是想提醒都不忍心破坏她的积极性,想想还是算了,等以后她发现了再说吧。
就算是找自己算账,那也是找以后的自己算账,和现在的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陈小旭来了兴致,坐在床上捧着那本《新概念英语》,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积极性大涨。
钟卫华写着写着,突然玩心大起,回过头来:“chicken You So beautiful,你知道翻译成中文怎么念吗?”
陈小旭合上手里的书,重复了两遍,并没有猜到,钟卫华刚想提醒,却被陈小旭出声制止:“别提醒我,我自己想。”
陈小旭的阻止,让钟卫华当小黑子的愿望落了空,也给她留下了一个困扰她很长一段时间的问题。
等到钟卫华打了一个哈欠,这才把小说最终定稿,他在最后的作者署名郑重的写下了青禾+洪晓宇联合创作。
“卫华,你稿子改完没?”身后的陈小旭已经放下了手里的书,正认真的与针线作斗争。
“怎么了?”
“我怎么穿不进针线啊,这线头太软了。”陈小旭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钟卫华将手稿放进抽屉中,这才来到她的身边,一看她在家就没怎么做过针线活,当初处对象那会儿,还说要帮自己缝裤子,感情是带回家让丈母娘缝啊。
钟卫华接过她手中的针线,将线头放进嘴里舔了舔,然后就顺利的穿过了针头。
“卫华,你以前干过针线活?”陈小旭惊奇的看着他。
“当线头穿不过针孔的时候,你用舌头舔直了,自然就能穿过去了。”钟卫华翘起嘴角,“你呀,要学的还多着呢。”
陈小旭点点头,正准备拿起钟卫华那条开了裆的裤子,却被钟卫华接过了手中的针线,放在了不远处的书桌上。
“你干嘛?”
“现在到了学习时间了。”钟卫华坏笑一声,“啪”的关上了灯。
“臭死了,一身的臭汗。”
“......”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但是时间过得很慢,距离钟卫华投稿已经五天时间了,却还没有等来杂志社的消息。
这天,谢瑾却率先找上了他。
“剧本我看了,写的很好,厂领导已经拍板了,正式开始启动电影拍摄了,所以我想先找你聊聊。”
谢瑾突然这么正式的谈话,让钟卫华还真有点不适应,不过他也马上转变过自身的态度:“谢导,是需要我配合吗?”
“不是配合,是相互合作,你是才是电影的灵魂,所以在开拍前,我们的思想必须统一,不然电影拍摄也不会顺利。”
钟卫华愣了愣,之前一直是听说编剧的地位高,到现在他才明白了这个剧组二号人物的含金量。
“行,那我们坐下来聊吧。”
谢瑾把他领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并还泡了杯茶。
其实剧情什么的,谢瑾已经大概了解的差不多了,毕竟采风的时候,几人全程都是在一起的,只是需要再次确定一下电影的主题,立意和思想。
《高山下的花环》,定位就是军旅片,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旨在突出前线战士的英勇无畏,是一部正能量的军旅宣传片。
俩人从上午一直聊到了下午,各种细节问题也被一一打磨,有些需要修改的地方,谢导也逐一点了出来。
“那演员呢?”钟卫华好奇的询问,他其实只是想知道,最终的演员是否会和自己的印象中一样。
“演员选角的话,还得等总政那边的同志过来,我们坐在一起商量。”
“总政的同志也会过来?”
“对,毕竟这部电影是由总政主导的,并且那边也有很多要求,等他们来了你就知道了。”
不过想想也对,毕竟涉及军人这个敏感群体,总政也是相当的重视,不经过他们的同意,这部电影也没这么顺利的开工。
“谢导,厂长有事喊你过去一下。”沈星河敲了敲门,得到同意后,这才推开了门。
“周厂长喊我?”谢瑾有些不好的预感,转头看了看钟卫华,“卫华,那你先等我一下,我一会儿就回来。”
谢瑾走后,沈星河这才走进办公室。
“卫华同志,好像是有关于电影的拍摄问题。”
“怎么了?延迟拍摄了?”
“我也不太清楚,”沈星河摇了摇头,“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而在厂长办公室内,传来谢瑾的质疑:
“凭什么?我为了这部电影,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了,就连《牧马人》的后期工作我也交给了副导演,现在说换就换,凭什么?”
“谢瑾,你别犯浑,拍什么不是拍,难道《芙蓉镇》就不值得你投入心血吗?”周厂长也有些恼火,语气有些重。
“周厂长,我就是想不明白,当初都已经定下来了,为什么突然换人?”
周厂长也叹了口气,“不是不让你拍,《芙蓉镇》也是咱们厂的重点影片,更何况,谢铁力曾经执导过《今夜星光灿烂》,他拍摄战争片的经验比你足。”
“那为什么不早说?”谢瑾还是有些不甘心,倒不是说他有什么私心,而是他已经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就像是一个准爸爸,为了新生儿的降生做了很多准备,结果在进产房前,妻子告诉你,其实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你的,搁谁身上也有点难以接受。
“其实这不光是我们厂的意思,更是总政的意思,毕竟谢铁力是八一厂的导演,涉及军事题材,对于一些军事资源协调来说,他要比你更加合适。”
虽说电影改为谢铁力导演拍摄,但是版权还是在上海电影制片厂,这点是总政也没办法改变的。
从八十年代开始,各电影厂就会根据题材需要跨厂借调人才,曾经谢瑾也为了《大决战》被借调去八一厂帮过忙,因为这年头,资源有限,各个电影厂都有自己擅长的题材,没办法发展的太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