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午,李一鸣一家回到小巷才听王勇说起吴家三十发生的事。
王勇说起这事儿还很气愤。
“你说要是起了火,我们这条巷子都完了,你们都不在家只有我在家,还不给烧光啊!他们就惯,什么家庭啊!以为自己是资本家的大小姐呢!不食人间烟火?做个饭还能把厨房烧了!要是真烧了,她得进去!”
王勇越说越起劲儿,声音越说越大,就是要让左邻右舍听听看。
“以前什么事都是吴姗姗和吴军做,现在好了吧!真是现世报!有了后娘就有后爹,现在遭报应罗!”墙那边有人伸出头来应声。
“我们去找找厂里,能不能让他们搬走啊!真的是太晦气了!不想和这种人住一起,大过年的!”
“就是哦!昨天要是烧起来,我们这边也跑不掉的呀!”
“就是就是......”
蹲院子里抽烟的吴建国已经无所谓了,随他们说。
王勇又说:“三十初一还来借东西,自己把运败光了还想借我们这些邻居的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借东西?”李一鸣皱皱眉。
“对啊!借米。你说这像话吗?!大过年的!我看就是故意的。今年老子要是倒霉,肯定不放过他。”王勇简直是咬牙切齿。
李一鸣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递给王勇。
“王叔,您别生气,您也说大过年的对吧!我想小敏也不是故意的。您快回屋吧!外面冷。新年快乐哈!”
王勇一看是好烟,忙接了:“还是一鸣大气,新年快乐,快乐!”
说完,他就回了屋。
李一鸣又给墙头上那两个人,一人扔了一包烟:“都是一个厂的,都是邻居,大家多担待。”
大家接了烟,客气地道了谢,也没有再说什么。
吴家的事,李一鸣前两天就听爷爷和母亲说过了,他们也是从张家人过来闹时听了只言片语。
只知道是因为钱,他们以为是张阿妹顾着娘家,把吴建国存的钱借给了她弟弟,吴建国不想借去要,张家人才过来骂他。
今天才知道可能是全部钱打了水漂,现在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李一鸣回了自家小卖部,现在这不是主要挣钱的行当,就图爷爷和李婶有个事做、有份收入,再有就是方便一下附近的邻居。
他拿网兜装了些东西,正要去吴家,李婶叫住了他。
李婶煮了三碗面条,让李一鸣一起端过去。
李一鸣把网兜交给杨秋艳提着,自己拿茶盘端着三碗面去了吴家。
“吴叔,我来给你拜年了。”
吴建国抬起头,双目赤红,黢黑的脸上有两道被泪水冲刷的印痕。
杨秋艳看到他那样子吓了一跳,往李一鸣背后缩了缩。
李一鸣叫道:“小敏,来一下。”
张敏从屋里探出个头来,就忙接了李一鸣手上的茶盘。
李一鸣又接过杨秋艳手里的网兜,轻轻抬了抬下巴,示意她先回去。
他把网兜提进了屋里。
“妈,一鸣哥给我们送吃的来了。”张敏拍了拍床上的张阿妹。
张阿妹从床上坐了起来,道了声谢:“谢谢啊!一鸣。”
“没事没事,张姨,我先回去了,你们慢慢吃。”李一鸣扫了一眼屋里,乱七八糟的。
张敏又去叫吴建国进来吃饭,但是吴建国蹲在那里没有反应,张敏就准备拿一碗过去,李一鸣从她手里接了碗和筷子:
“我去端给叔,你快吃吧!”
李一鸣走到墙下,把碗递了过去:“叔,饭还是要吃的。”
吴建国抬头看了看李一鸣,把碗接了过去,哽咽道:“一鸣......谢谢你......叔谢谢你......”
“没事。”李一鸣轻叹一声,出了吴家。
王勇又凑上来,低声道:“你帮他们干什么?又落不下好。”
“王叔,别这样说,吴叔对我还是不错的,我爷爷搬东西扭了腰、我和林叔又出了差,那几天家里的重活都是他帮着干的,怎么也值这点东西。
再说,王叔,你要不想理他们就别理,但也别再一张嘴放他们身上,越老实的人越被逼得急了越容易出事,新闻看了的吧!”
李一鸣提示着,最近出了新闻,有个老实人被家人逼疯了四处拿刀砍人。
王勇缩了缩头,道:“他们家的事关我什么,不关我的事,不关我的事。”
吴建国吃完面,进屋一看,李一鸣提过来的东西都是食物。
四筒挂面、一挂干粉条,几个新鲜红薯。
能救他们家的急。
吃了一碗面条,吴建国总算是觉得活了过来,开始收拾乱七八糟的屋子。
靠着李一鸣给的东西,吴建国熬到了厂里初三开工。
他先去找车间主任说明了家里情况,想要预支一点工资。
主任为难道:“老吴,现在预支不了啊!”
一盆冷水下来,吴建国又愣了。
“这可不是我为难你啊!从今年1月1日开始,厂里不再预支工资,无论是多少钱,提前哪怕一天都不行。这事儿发了公告的,你不知道吗?”主任问。
吴建国摇摇头,他从来没有预支过,所以也没有关注这事儿,现在想想,好像在闲聊间听到有人提了那么一嘴。
“主任,我这也是特殊情况......”吴建国为难道。
“你不知道,厂里买了新机器,花了不少钱,这还没有用上呢,也就没有出效益,厂子里不富裕。”主任凑到吴建国身前,压低声音道。
棉纺厂也学习别厂的经验,买了一批新机器,想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更新换代来提高效益。
吴建国感觉天塌了。
“要不,你去找找工会,让他们帮着协调一下,你家里有事我们也肯定不能不管的。他们提个方案,我配合。”主任提议。
吴建国不想去工会,因为宋莹在工会上班,虽然她还在休假没上班,但是她肯定会知道。
他感觉没那脸。
最后,吴建国找了几个相熟的车间工友借了些钱度日。
好在是他平日待人接物还可以,大家又知道他有手艺,这才放心借钱给他。
宋莹一家从福建回来,一清早到的,在巷子口碰到吴建国被吓了一跳。
平时还算精神的他看起来不仅萎靡不振,而且还邋里邋遢的。
下午,宋莹打电话叫了黄玲一家四口过来吃饭,大家坐在一鸣房里聊天喝茶,才听到一鸣讲关于吴家的事。
宋莹左右看看,三个孩子在栋哲房里玩,这屋里只有他们两口子、黄玲两口子和一鸣两口子,于是低声道:
“这就叫现世报吧!特现的那种。”
黄玲笑笑:“他们以为赶走的是不想养的儿女,不知道赶走的其实是那顶梁的柱。”
屋里人都同时都重重地点头。
所有人都知道吴姗姗在这个家里重要性,只有吴建国和张阿妹看不到。
“看着吧,只会越来越惨的。”黄玲补充。
大家都知道也都同意,黄玲的嘴向来开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