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六年春,洛阳城张灯结彩,朱雀大街上铺满了来自波斯的织金地毯。裴矩站在皇城端门前,望着络绎不绝的各国使节队伍,嘴角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裴大人,疏勒国的使团已经到了。\"一名礼部官员小跑过来禀报。
裴矩整了整深紫色的官袍,抚平衣袖上并不存在的褶皱:\"按照先前安排的顺序,疏勒使团排在龟兹之后。让他们先在四方馆歇息,备好葡萄酒和蜜饯。\"
\"是,大人。\"
春风拂过裴矩花白的胡须,他眯起眼睛望向远处。这次万国来朝的盛会,是他精心筹划半年的成果。西域二十七国、南海诸岛、东北各部族的使节齐聚洛阳,将向隋天子杨广献上最珍贵的贡品。作为鸿胪寺卿,裴矩知道这是展示自己才能的绝佳机会。
\"裴爱卿!\"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裴矩急忙转身,只见隋炀帝杨广身着明黄色龙袍,在众侍卫簇拥下大步走来。他连忙跪下行礼:\"臣裴矩,叩见陛下。\"
\"免礼。\"杨广亲手扶起裴矩,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朕刚才在城楼上看到各国使节的队伍,排了足足三里地!爱卿办事,朕最是放心。\"
裴矩恭敬地低头:\"此乃陛下威德远播,四夷宾服。臣不过略尽绵力。\"
杨广拍了拍裴矩的肩膀:\"走,陪朕去看看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裴矩紧随杨广身后,穿过重重宫门。他能感觉到皇帝今日心情极佳,这正是进言的好时机。过去半年,他走遍西域各国,绘制地图,记录风土人情,着成《西域图记》三卷,为的就是今日。
四方馆内,各国使节已按序排列。见皇帝驾到,纷纷跪拜行礼。杨广高坐主位,裴矩立于一侧,用熟练的胡语为皇帝翻译。
\"陛下,这位是吐火罗使者,献上汗血宝马十匹,夜明珠二十颗。\"裴矩指着一位深目高鼻的胡人说道。
杨广满意地点头:\"赐锦缎百匹,瓷器五十件。\"
整整一个上午,各国使节轮流上前献礼。裴矩不仅准确翻译,还能适时补充各国的风土人情和与中原的渊源,引得杨广频频颔首。
午宴过后,杨广将裴矩单独召至偏殿。
\"裴爱卿,朕观西域诸国,物产丰饶,若能纳入版图,必能壮我大隋国威。\"杨广手指轻敲案几,眼中闪烁着征服的光芒。
裴矩心中一紧。他了解西域地形复杂,路途遥远,若要出兵,耗费巨大。但看着皇帝热切的眼神,他斟酌着回答:\"陛下圣明。西域确为宝地,然其地广人稀,直接统治恐难见效。臣以为,可先以贸易羁縻,使其依赖中原货物,再择机设立都护府,徐徐图之。\"
杨广若有所思:\"爱卿所言极是。不过...\"他忽然压低声音,\"朕近日收到辽东急报,高句丽又在边境挑衅,杀我边民。此事不可再忍!\"
裴矩感到一阵不安。高句丽地势险要,民风彪悍,前朝多次征讨均无功而返。他谨慎地说:\"高句丽确为心腹之患。但臣以为,当先定西域,再图东北,以免两线作战。\"
\"哈哈哈!\"杨广大笑,\"爱卿多虑了。我大隋兵精粮足,何惧区区高句丽?朕已命人准备战船,来年开春便亲征辽东!\"
裴矩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深深一揖:\"陛下英明。\"
离开皇宫时,夕阳已西斜。裴矩的马车缓缓行驶在洛阳街头,耳边仍回响着杨广豪迈的笑声。他掀开车帘,看到街边酒肆中,几个醉汉正高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
\"听说皇上要打高句丽了!\"
\"打得好!那些蛮子早该收拾了!\"
\"可是赋税又要加了...\"
裴矩放下车帘,长叹一口气。他知道皇帝心意已决,自己能做的只有尽力辅佐。
三日后,朝会上杨广当众宣布了亲征高句丽的决定。多数大臣噤若寒蝉,唯有纳言苏威斗胆进谏:\"陛下,连年营建东都、开凿运河,民力已疲。若再兴兵远征,恐非国家之福。\"
杨广脸色一沉:\"苏爱卿是觉得朕穷兵黩武?\"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裴矩见状,立刻出列:\"陛下,苏大人也是一片忠心。臣以为,征讨高句丽确有必要,但可先派使者责问其罪,若其不悔改,再发兵不迟。如此,既显我大隋仁义,又占理在先。\"
杨广面色稍霁:\"裴爱卿所言有理。朕就命你全权负责此事,接待高句丽使节,探其虚实。\"
\"臣领旨。\"裴矩深深叩首,心中却五味杂陈。他明白自己又一次在忠言与圣意之间选择了后者。
一个月后,高句丽使团抵达洛阳。裴矩在鸿胪寺设宴款待。使团首领渊太祚态度倨傲,言语间多有不敬。
\"我高句丽立国七百年,兵强马壮,非他国可比。\"渊太祚饮着酒,斜眼看着裴矩,\"隋朝虽大,但要想跨过辽水,恐怕不易。\"
裴矩心中恼怒,表面却不动声色:\"使君此言差矣。大隋天子仁德广被,本不欲动干戈。但若贵国继续侵扰边境,恐非明智之举。\"
宴会结束后,裴矩立刻入宫面圣,将高句丽使节的无礼言行一一禀报。
杨广听罢大怒:\"区区蛮夷,也敢如此猖狂!裴爱卿,你即刻拟旨,命高句丽王高元亲自来朝谢罪,否则朕必亲率大军踏平平壤!\"
裴矩知道事态正在向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但皇帝的愤怒让他无法再劝。他只能恭敬应命:\"臣这就去办。\"
离开皇宫时,夜已深沉。裴矩的侄子裴虔通在宫门外等候多时。
\"叔父,\"年轻的裴虔通迎上来,低声道,\"朝中多有议论,说皇上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营建,国库空虚。这次又要远征高句丽,恐怕...\"
\"住口!\"裴矩厉声打断,\"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你也敢说?\"
裴虔通不甘心地压低声音:\"可是叔父,您也看到了,百姓流离失所,各地都有民变。若再兴兵...\"
裴矩沉默片刻,终于叹道:\"为臣者,当以忠君为要。皇上雄才大略,非我等能揣度。你且记住,今日之言,不可再提。\"
回到府中,裴矩辗转难眠。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北周为官,亲眼目睹了那个强大王朝的覆灭。如今隋朝看似如日中天,但连年的大工程和远征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作为重臣,他本该直言进谏,但每次面对杨广,那些劝诫的话却总是说不出口。
\"也许...皇上是对的。\"裴矩喃喃自语,\"开疆拓土,才能成就千古一帝的伟业。\"
次日朝会,杨广宣布了全面备战的决定:征调百万民夫运粮,打造数千战船,集结三十万大军。裴矩被擢升为黄门侍郎,负责协调各方事宜。
散朝后,苏威拦住裴矩:\"裴大人,你深受皇上信任,为何不劝阻这劳民伤财之举?\"
裴矩苦笑:\"苏大人,皇上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与其触怒龙颜,不如尽力将事情办好,减少百姓之苦。\"
苏威摇头叹息:\"裴大人聪明一世,却在这件事上糊涂啊。若天下大乱,你我都是罪人。\"
裴矩没有回答。他知道苏威说得对,但他更清楚,在杨广心中,征服高句丽已经成为一种执念,任何反对意见都会被视作不忠。
接下来的几个月,裴矩忙于筹备战争。他亲自监督粮草运输路线,确保大军补给;他接见各地将领,协调进军计划;他甚至设计了多种针对高句丽山地地形的战术。杨广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赏赐不断。
大业八年春,隋军终于誓师出征。裴矩随驾同行,站在龙舟上看着绵延数十里的船队,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
\"裴爱卿,待朕平定高句丽,下一个目标就是西域!\"杨广意气风发地说,\"有爱卿这样的能臣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裴矩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天威所至,必能所向披靡。\"
然而,战事并不顺利。高句丽军队凭借地利顽强抵抗,隋军损失惨重。第一次东征以失败告终。回到洛阳后,杨广并未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准备第二次、第三次东征。
大业十二年,隋朝已是风雨飘摇。各地起义不断,朝中大臣离心离德。一天夜里,裴虔通匆匆来到叔父府上。
\"叔父,大事不好!宇文将军等人密谋造反,要拥立新君!\"
裴矩手中的茶杯\"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早该料到会有这一天。连年的征战和暴政已经让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他自己,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既是帮凶,也将成为牺牲品。
\"虔通,\"裴矩声音沙哑,\"你...也参与其中?\"
裴虔通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天下苦隋久矣。叔父,您一向明理,何不...\"
\"住口!\"裴矩厉声喝道,随即又颓然坐下,\"我裴矩深受皇恩,岂能做那不忠不义之事?你...走吧,我就当没听过这些话。\"
裴虔通失望地离去后,裴矩独自坐在书房,看着墙上挂着的《西域图记》,回想起那个春风和煦的日子,各国使节朝拜的盛况。那时的他,满心想着如何辅佐明君开创盛世,何曾想到会有今日?
\"报应啊...\"裴矩老泪纵横,\"若当年我能直言进谏,而非一味逢迎,或许...\"
窗外,雷声隆隆,暴雨将至。洛阳城中,叛军的脚步声已经隐约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