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村,村长家的动静很快就被全村知晓,建酿酒坊的消息不胫而走。
村里的几个老头子纷纷找上门来,在一番吵闹争执和怒骂之后,带着满意的结果离去。
无他,蒋洪瑞答应酿酒坊建起来以后,给几个族老一些名额,让他们安排人来做工。
拿了好处,几个老头子一起发力,很快就搞定了村里大部分的人,静静等待老村长的酿酒坊竣工。
同时,蒙小华建酿酒坊的事情却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
无他,蒙家现在工坊里做工的,大多都是买来的下人,只有葛根粉作坊中有一些村子里的人。
没有指望就没有奢望,村民们干脆就不去肖想这件事。
当然,老村长并没有吃独食,将蒙小华无限量收购浊酒的消息放了出去,村子里一些有想法的人,已经开始盘算自己酿浊酒。
只是,当他们反应过来时才发现,村里真正会酿酒的人家,早就和老村长定下了约定,成为了村长家酿酒坊的一员。
心里暗骂老村长鸡贼,村民们只能偃旗息鼓,等待下一次机会。
……
不出几日,小石村建酿酒坊的消息传到了附近的几个村。
李家村,全村上下有二十来户人家,一百多口子人。
从服徭役的男丁们回来之后,刚刚进入冬日,李家村就变得愁云惨淡起来。
和小石村一样,因为服徭役,李家村的秋播同样提前了一段时间播下去,等到男丁们回来,地里的麦苗已经有一掌高。
与小石村不同,李家村的村民将留下的麦种播下之后,到了该秋播的时候,再没有多余的麦种,连广种薄收的想法都不能实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地里的麦苗越窜越高。
看着足有半尺高的麦苗,李家村的村长不仅没有半分高兴,反而愁得直叹气。
往年从来没有这么早播种,麦苗过冬的时候只有两寸左右,如今的麦苗却已经半尺有余,这么高的麦苗能不能熬过冬天的寒冷,完全就是未知数。
农户家中没有余粮,但每一季的收成都与一家大小的性命攸关。
万一麦苗没有扛住冬天的严寒冻死了,明年的夏收就没指望了。
而朝廷征收田税的官吏,可不会管你收成如何,该交的粮食一粒是也不能少。
所以,现在家里的每一粒粮食都弥足珍贵,李家村的人早就过上了早晚两顿野菜汤的日子,饿得眼睛直冒绿光。
若是在往年,周边几个村子的光景都差不多,甚至小石村人多地少,许多人家里的存粮还没有自己多,日子过得都不如自己,谁也没有其他的想法。
当小石村建酿酒坊的消息传到李家村的时候,当时就有人坐不住了。
酿酒,可是需要白花花的粮食!
小石村建酿酒坊,说明小石村根本就不缺粮食。
一时之间,与小石村有姻亲关系的人家就起了别样的心思。
去借粮!
女儿家不缺粮,借一点给娘家过冬,没问题吧?
总不能看着爹娘在家忍饥挨饿吧。
媳妇儿是小石村的,娘家有余粮,回去借一点,很合理吧?
身为父母,接济一下自家孩子理所应当。
如此想法,不止是在李家村,也同样在周边几个村子里产生。
谁叫他们本就离得近,几个村子里儿孙与小石村有姻亲关系的人不少。
于是,小石村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
很多年不曾出现的娘家人,打着看望闺女的名义来,感慨女儿生活不错之余,提出了借粮。
多年不归家的外嫁女,借着看望父母的名头回家来,一顿哭诉之后,想要借些粮食度饥荒。
一开始,小石村的人并未警觉,即便心里不愿,却抹不下面子拒绝,一番斟酌之后,多多少少借出去了一些粮食。
而且,如今的小石村家家户户确实有一些存粮。
然而,借出去的粮食就像撒出去的糖粒,引来了更多的人上门借粮。
今日,是亲姑姑来拜祭老头子,感叹生活不易,家里的小孙子不能受苦,要借点粮食养养。
明日,是亲舅舅来看外甥女,表弟还小,眼看着就要饿死了,借点粮吧。
后日,又是什么亲戚来借粮
一来二去,小石村的村民惊恐的发现,来借粮的亲戚越来越多,一些长年不来往的亲戚,居然借着各种名义上门借粮来了。
借,自家的米坛子已经空了。
甚至将空荡荡的米坛子搬出来都没用,只会换来一句没良心。
不借,就会换来一阵指天骂地的臭骂,落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
到了这个时候,后知后觉的村民终于发现了事情不对头,找到村长请他帮忙想办法。
对于这种家务事,老村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苦着一张老脸来神龙坡,想要向蒙小华和蒙洪讨一个主意。
没办法,他想破脑袋也不知道怎么帮村里人,只能来试一试。
蒙洪这个读书人知道得多,或许,能帮他想出一个好法子来。
听完蒋洪瑞的诉说,蒙洪也是一脸的无奈。
这已经不是斗米恩升米仇的事情了,完全就是就是借着亲情的油头来打秋风,而且还是无止境的那种。
说到底,还是徭役惹的祸。
老皇帝升天,新帝一下子征发了整个明夏的徭役。
整个明夏的农户都因为徭役而不能正常秋播,一下子几乎让所有人都陷入了困境之中。
在大家都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石村就像一个异类一样,当然会被其他人盯上。
蒙洪想了想,苦笑着对蒋洪瑞道:\"老村长,不是我不想帮你,而是这件事情影响太大,如果想要杜绝,除非是人人都能狠下心来割舍亲情,但这根本不可能。\"
\"另外我能想到的法子,或许只有把酿酒坊停了,对外宣布小石村没粮了,不打算酿酒了。不过,就算这样做也晚了,不能完全杜绝他们的亲人来借粮,只能是尽量减少外面的人找本村的人借粮。\"
蒋洪瑞听到蒙洪的话,有些失望。
蒙洪说的法子,他也想到了,不仅已经这样做了。
甚至,蒋洪瑞还组织了村里的青壮汉子堵住村口,不让陌生人进村。
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那些来借粮的人根本不相信小石村没粮了,不能进村,就堵在村口破口大骂小石村的人没良心,宁愿眼睁睁看着亲人饿死,也不愿意借一点粮食救济他们。
其实,谁都心知肚明,这粮食若是借出去,要不要得回来还是两说,关键是更加坐实了小石村有余粮的事实,得不偿失。
想到这些,蒋洪瑞只能把希冀的目光转向了蒙小华:\"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蒙小华这几个月来的所作所为,让蒋洪瑞心中莫名对蒙小华多出了几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