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硝烟如同厚重的幕布,久久不愿散去,刺鼻的硝烟味与浓烈的血腥味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
元军前锋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堆积着,像是被随意丢弃的破布娃娃,肢体残缺不全,鲜血早已将土地染成了暗红色,粘稠的血水在低洼处汇聚成一个个小血泊,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诡异的光芒 。
破碎的铁甲散落一地,有的被炮弹炸得扭曲变形,有的则被战马的铁蹄踩得稀烂。折断的长枪、断裂的马刀杂乱地穿插在尸体之间,诉说着战斗的惨烈。
侥幸存活下来的战马,此刻也都惊恐万分,它们浑身血迹斑斑,双眼充满了恐惧与迷茫,在战场上漫无目的地狂奔、嘶鸣,时不时还会被地上的尸体绊倒,发出痛苦的哀嚎。
战场上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战马嘶鸣声和远处未散尽的硝烟爆炸声,打破这份令人窒息的安静。
元军的中军大营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让人喘不过气来。
巨大的营帐中,将领们围成一团,交头接耳,神色惊惶。
有的将领眉头紧锁,不停地踱步,脚下的毡毯被踏出凌乱的褶皱;有的将领面色苍白,嘴唇微微颤抖,手中的马鞭不自觉地敲击着地面,发出清脆却又让人烦躁的声响 。
“那是火炮吗?威力为什么那么大?” 一名副将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恐与焦急,他的双眼瞪得滚圆,满是血丝,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划过他那因恐惧而扭曲的面庞。
倚天屠龙记时期的元朝已经有火炮了。
中国古代火炮的起源可追溯至宋代,当时人们将火药应用于军事领域,出现了火炮的雏形,多为竹筒或纸筒装填火药,点燃后发射石块或火球。
到了元代,火炮技术进一步发展,金属材质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火炮制造,使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有了显着提升。
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火炮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 年)的铜火铳。
此外,1298 年的铜碗口火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炮之一,这表明在元朝初期火炮就已经存在。而《倚天屠龙记》的故事背景是元朝末年,因此当时元朝是有火炮的。
但火炮威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定是那神秘军队会妖法,那些爆炸的武器,绝非人间所有!” 另一名将领声音颤抖,带着深深的恐惧,身体也忍不住微微颤抖,仿佛那恐怖的炮火声还在耳边回响。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前的桌案,手背上青筋暴起,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此时,一员猛将猛地将手中的长刀狠狠插入营帐中的立柱,刀身震颤,发出嗡嗡的声响,他怒目圆睁,大声吼道:“怕什么!我等元军纵横天下,岂能被这些小伎俩吓倒?定要与他们决一死战,为前锋的兄弟们报仇!” 他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充满了愤怒与不甘,脸上的伤疤随着他的怒吼而扭曲,更添几分狰狞。
此言一出,立刻有人反驳。一位谋士模样的将领,身形瘦弱,脸上带着几分阴鸷,他向前跨出一步,拱手说道:“将军不可意气用事!对方武器如此犀利,我军若再贸然进攻,无疑是自寻死路。依我之见,不如暂且撤退,从长计议。” 他的声音尖细,带着丝丝寒意,眼神闪烁不定,透着精明与算计。
“撤退?” 猛将转头看向那谋士,眼中满是不屑,如同看着一只胆小的老鼠,“我等若是撤退,岂不是丢了我元军的颜面?日后还如何在这天下立足?” 他向前逼近一步,身上散发的腾腾杀气让那谋士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
一时间,营帐内争吵声此起彼伏,主张进攻的将领们情绪激昂,挥舞着手臂,言辞激烈,恨不得立刻冲向战场,与敌军拼个你死我活;而提议撤退的将领们则条理清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试图让众人冷静下来,他们的声音在争吵声中显得有些微弱,但却透着理性与无奈。
汝阳王坐在营帐首位,脸色阴沉得可怕,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随时可能爆发。他的双眼紧紧盯着营帐中央的沙盘,仿佛要从那上面找到破敌的良策。
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座椅的扶手,指关节泛白,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愤怒与纠结 。这场争吵,让他心烦意乱,他深知,无论做出何种决策,都关乎着元军的生死存亡,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
汝阳王身形高大魁梧,身上披着一件黑色的貂皮大氅,上面绣着金色的蟒纹,在昏暗的营帐中闪烁着冷冽的光。
他的脸庞轮廓分明,浓眉下一双虎目不怒自威,高挺的鼻梁下,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随着他的呼吸微微颤动。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却丝毫掩盖不了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久经沙场的威严与霸气。
他的目光如利刃般扫过众人,营帐内瞬间安静了下来,争吵声戛然而止,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汝阳王缓缓走到沙盘前,双手背在身后,盯着沙盘上代表着双方兵力的旗帜,沉默不语 。
过了许久,汝阳王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洪钟般在营帐内回响:“都吵够了吗?吵能解决问题吗?”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与不满,眼神冷冷地扫视着众人,被他目光扫到的将领们都不自觉地低下了头,不敢与他对视。
“本王知道,此次前锋惨败,让大家都心生恐惧。但我们元军纵横天下多年,岂能被这点挫折吓倒?而且天津卫就在大都旁边,撤退能往哪里撤?退回草原吗?” 汝阳王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充满了威严与气势,他向前走了一步,双手用力地按在沙盘上,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对方的武器虽然犀利,但我们并非毫无胜算。” 汝阳王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我们不能盲目进攻,也不能轻易撤退。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这支神秘军队的底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精明与算计,仿佛在思考着一个巨大的战略布局。
随后,汝阳王看向一名亲信将领,沉声道:“速派多支斥候小队,乔装打扮,从不同方向接近敌军,务必打探清楚他们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营地布局,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那将领领命后,迅速转身,快步走出营帐,去安排侦察任务。
接着,汝阳王又对众人说道:“传令下去,全军原地扎营,加强戒备,防止敌军突袭。同时,安抚好士兵们的情绪,就说本王已有破敌之策,让他们不必惊慌。”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信任感。
安排完这一切,汝阳王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他缓缓走到主位前,坐了下来,闭上眼睛,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应对之策。营帐内再次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士兵们的脚步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