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瑶山麓的早春气息已日渐浓郁。山庄外围的林木悄然抽出了新芽,溪流解冻,潺潺的水声重新在山谷间回荡。伴随着这复苏的生机,十二辰宫的建设也从宏伟的主体构建,转向了更为精细的内部装修、外部动物栖息地以及配套设施的细节完善阶段。
这一日,刘楚再次在陈工的陪同下,深入这片巨大的工地。他们的目标,是检视那些决定着未来游客体验和项目品质的关键细节。
他们首先进入了几座已经完成“硬装”基础的主题酒店内部。虽然家具、布艺等软装饰品尚未进场,但内部空间的格局、墙面、地面和天花板的初步处理已经完成,足以窥见未来的模样。
在【子鼠宫】的一间套房内,墙壁并非光滑的平面,而是呈现出一种经过精心处理的、类似天然岩洞的凹凸纹理,触感粗粝而真实。
房间的布局也并非方正,而是巧妙地利用弧形墙壁和隐藏式通道,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探索未知的神秘感。天花板上预留的灯光点位,也暗示着未来这里将采用模拟星光或幽暗洞穴的照明方案。
转入【丑牛宫】,风格则截然不同。内部空间显得格外宽敞、高大,墙面采用了温暖的仿木纹理和大地色系的涂料,地面则是质朴的仿古石材。
大面积的落地窗将室外的(模拟)田园风光引入室内。陈工介绍说,这里未来的软装将以舒适的原木家具、粗布沙发和格子布艺为主,营造出宁静、淳朴、贴近自然的田园牧歌氛围。
而在【辰龙宫】的大殿内,虽然还未上彩,但那已经安装到位的巨大藻井、雕刻着初步纹样的梁枋立柱,已经将皇家宫殿的威严与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刘楚甚至能想象出,未来这里金龙盘绕、彩绘生辉的辉煌景象。
“每座宫殿的内部硬装,都严格遵循其生肖主题和文化背景进行设计。”陈工在一旁解释,“从空间布局、材质选择到细节纹理,都力求在不牺牲舒适性和现代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体现主题特色。”
离开酒店区域,他们来到了环形分布的外围——正在精雕细琢的十二生肖珍稀动物栖息地。虽然真正的动物们,还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入住,但它们的“新家”,正由系统工程团队以近乎苛刻的精度进行着最后的打造。
他们首先来到了未来的【丑牛园】,或者按规划图上的雅称——“瑞牛谷”。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这里并非简单的草场,而是模拟出了高原山地环境的复杂地形。层层叠叠的悬崖峭壁下,是大片的、坡度各异的草甸,草种明显经过特殊选择,呈现出高海拔地区的坚韧质感。几处模仿天然岩石堆砌而成的区域,巧妙地形成了可供牛科动物休憩、遮风避雨的场所。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穿过谷地,并在几处地势较低的地方汇聚成水潭,作为天然的饮水点。
“园长您看,”陈工指着一处看似随意的缓坡,“这里的坡度、土壤硬度、甚至草的密度,都是根据野牦牛、爪哇野牛等目标物种的活动习性和原生环境数据,通过系统精密计算后模拟建造的,确保它们在这里能找到最舒适的活动区域。”
随后,他们又来到了【寅虎园】的边缘。这里完全是一派亚热带山林的风貌。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缠绕的藤蔓,构成了富有层次感的植被景观。险峻的岩石错落分布,形成了天然的藏身处和制高点。
一条模拟自然形态的溪流在林间穿梭,时而平缓,时而湍急。
“这里的仿真植物种类超过三百种,它们的分布密度、生长形态,甚至模拟的光照需求,都经过了系统优化,力求无限接近真实的华南地区猫科动物栖息环境。”陈工介绍道,“包括那些岩石的缝隙大小、溪流的深浅,都考虑到了云豹、金钱豹等不同体型动物的需求。”
在【申猴园】,那些高达数十米的仿生巨树和人工悬崖结构,已经被各种巧妙的栈道、平台和“树枝”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立体活动空间。“我们不仅要满足黑叶猴、白头叶猴的攀爬跳跃天性,”陈工指着融入悬崖结构中的几个半隐蔽平台,“还要为相对文静的懒猴提供安静、安全的休憩角落。
同时,这些结构也完美地将树屋酒店融入其中,实现了人与自然(仿真)的和谐共处。”
而在【卯兔园】,则呈现出更多样化的微环境。一边是模拟高山草甸的区域,点缀着低矮的灌木;另一边则过渡到模拟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沙地和稀疏植被;更远处还有一片模仿灌木丛的区域。
“伊犁鼠兔喜欢高山环境,塔里木兔则适应荒漠,不同的兔科动物对栖息地的要求差异很大。”陈工解释,“我们在这里通过精细的环境控制,划分出多个不同的微型生态区,并通过自然的植被和地形过渡连接起来,确保每种动物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家。”
在巡视这些栖息地的过程中,陈工还特别向刘楚展示了为游客设计的沉浸式观赏通道。在瑞牛谷,一条半埋在地下的玻璃隧道,可以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牛群之中,感受它们的庞大与温和;
在寅虎园,则有隐藏在高处树冠间的悬空步道,以及伪装成巨大岩石的观察小屋,其内侧是单向透视玻璃,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动物在林间漫步,而动物却几乎察觉不到人类的存在。
“这些观赏通道的设计,核心原则就是在保证游客最佳观赏体验的同时,将对动物的干扰降到最低。”陈工强调,“无论是通道的隐蔽性、隔音效果,还是玻璃材质的光线折射率,都运用了系统独有的仿生学和光学技术。”
离开动物栖息地区域,他们沿着已经铺设完成的【辰星大道】漫步。宽敞平整的大道由一种浅灰色的防滑材料铺成。刘楚注意到,大道两侧造型典雅的灯柱上,底座雕刻着对应的生肖图案;
供游客休息的长椅扶手上,也融入了巧妙的生肖元素;甚至连脚下的地砖,细看之下,也压印着淡淡的星宿纹理。
沿着大道两侧,未来将作为主题商铺和餐厅的建筑框架已经全部搭建完成,其外部风格与相邻的生肖宫殿和谐统一,共同勾勒出未来繁华商业街的轮廓。远处,十二辰中央美食广场那如同盛开莲花般的穹顶、十二辰剧场那充满现代感的流线型结构、以及生肖文化博物馆那古朴厚重的建筑主体,也都已经矗立起来,等待着内部的精雕细琢。
刘楚走走停停,不时弯腰触摸栖息地里仿真岩石的冰冷质感,掬起溪流中的水感受其清澈,又仔细检查了观赏通道扶手的牢固程度。
他对系统在细节处理上所展现出的极致追求和完美主义,感到由衷的惊叹。这已经不仅仅是工程建设,更像是在创作一件覆盖数千亩土地的庞大艺术品。
而陈工,则像一位博学的向导,不仅汇报着工程进度,还时不时地从工程力学、仿生材料学、动物行为心理学等角度,向刘楚解释某些设计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系统的先进性所在。
比如,仿真岩石内部的温控系统如何模拟昼夜温差,水循环系统如何保证水质并模拟不同季节的水量变化等等,让刘楚对整个项目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立体。
系统面板上,十二辰宫项目的整体完成度,正越过95%的关口,稳步向着最终的目标迈进。各项细分工程的进度条也几乎填满,预示着距离这个庞大工程的全面竣工,已经指日可待。
刘楚深知,正是这些天以来看似缓慢、实则精密的细节打磨和积累,才最终决定了这个项目的品质上限和未来的核心吸引力。
傍晚时分,刘楚再次站上了十二辰宫区域内的一处制高点。春日和煦的阳光,为这片正在显露出完整面貌的宏伟区域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
俯瞰下去,十二座风格各异的宫殿如众星拱月般环绕着中央广场,外围那些精心打造的动物栖息地如同一个个神秘的绿色岛屿,宽阔的广场和蜿蜒的大道将它们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
刘楚仿佛已经能听到,未来游客们踏入这里时发出的阵阵惊叹;
这个融合了奇思妙想的“神兽乐园”和“生肖住宿天堂”,正沐浴在春光里,一步一个脚印,从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