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九月在等待时候趁着空闲眯了一会儿。
她的手托着下巴,头时不时的往侧倒。
随便一个声音惊醒她后又继续打瞌睡。
眼皮子一刻都不想睁开。
娇红和莲花儿看见心疼坏了。
莲花儿对着娇红姐姐使眼色,娇红对她点点头后她悄悄下去让宝珠和五儿去熬些十全大补汤给主子补补身子。
眼见着主子越来越消瘦。
她们心里都跟着心急。
宝珠听到莲花姐姐的话后赶忙和五儿一起去找王兵拿食材开始炖当归红枣乌鸡汤。
王兵听说只炖给首领吃,他连忙摇头道:
“你们要是这样做首领心里肯定会不高兴的。”
“为什么?”
宝珠不解地看向王兵。
王兵深吸一口气道:
“你们还没我了解首领啊,首领是一个很爱护下属的好首领,如果你们说准备汤只准备她一个人,其他人看见了怎么说?”
“而且首领是情愿自己不喝补汤也要让给下属的人,如果你们只端一碗上去我敢保证首领不仅不喝,还会不高兴斥责你们一顿。”
宝珠听完后咋舌道:
“王大哥说的是,我一时心急忘记了主子现在正在和各位将军们商议军事。”
“那烦请王大哥多准备些乌鸡和当归,我们姐妹去炖一大锅让大家一起喝。”
“这样主子肯定会愿意多喝两碗。”
“好,你们等等啊!”
说完他转身去找食材。
县衙内院。
司九月等着高宠和牛皋来了后又让娇红去把墨渊以及江临等人也都带过来。
很快书房内人已经装不下了。
司九月带着大家干脆去县衙内院子里坐下。
大家看着带面色疲惫的首领,心里清楚首领怕是又去做了什么大事,于是大家只默默地听吩咐就行。
司九月等着人都到齐后把目前的情况开始讲出来。
“邕州城内的粮草供应不了几日,我们不用着急攻城,但是我收到消息百越又派出一个叫乔道清的猛将带了一万大军一部分现在正在来上思的路上。
一部分士兵会在六日后到邕州。”
“不知道诸位有何见解?”
陈庆之抬头意外地看了她一眼,她说邕州城内粮草已经不足三日,那么她势必昨天晚上去把邕州收割了一番。
想到这里后他开口说道:
“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敌军的情况,不如现在马上兵分两路去拦截,一是可以切断他们对邕州提供的补给,二是可以暗中对前来上思的百越人实施偷袭。”
“首领以为如何?”
“我正有此意。”
“高大哥,现在我们能用的人手有多少?”
高宠略微思索一番后说道:
“精兵不足五百人,可用人力尚有三千人。”
司九月知道大部分新兵都是上思城仅存的汉人。
现在也没办法,有人就先用着吧!
她看着石桌上的地图说道:
“敌人已经到了柳州,距离邕州只有五百里的脚程。”
“我们现在还有五天的时间阻止他们,我们既然已经得到先机就得马上下手。”
江临听到这灵机一动:
“首领,那我们现在可以走官道快些到达五里塘,这样就可以抢在敌人援军来之前歼灭敌军。”
“九月啊,邕州的两万人民也不能小瞧啊,他们虽然没有粮草但是会下乡四处守刮粮草,或者直接以汉人为军粮,我认为我们现在可以留部分人镇守上思。
其他抽调一千人去五里塘,高将军带一千兵马可以先偷袭驻扎在邕州城外的五千兵马。”
陈庆之认为两拨敌军都得一一化解。
高宠听完后说道:
“首领,我愿意带一千人马前往邕州。”
“好。”
“牛大哥你就跟我一道前往五里塘。”
“墨渊,你带宋序他们先出发往五里塘去探情况。”
“江临你和小豆子带人去邕州探听情况。”
“是,首领!”
安排完以后宝珠她们炖的当归红枣乌鸡汤也端了上来。
当归红枣乌鸡汤
娇红把第一碗当归乌鸡汤端到司九月跟前,心疼道:
“主子您都一天没怎么吃饭了,您先喝口汤暖暖身子吧!”
司九月见宝珠她们抬了一大锅的当归乌鸡汤,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快其他将士跟前都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当归乌鸡汤,包括宋序等十五个孩子也都每人有一碗,刚才主子给他们下了任务一个个都高兴坏了。
“主子培养我们这么久,咱们现在 终于能帮上主子的忙 了。”
“嗯,主子教过我们如何探听情报,如何偷袭,不如我们想办法偷偷杀了敌军首领?”
“宋序哥哥这可不能乱来,我们还是得先问问主子才行。”
“小二你说得也是。”
不远处的沈砚看着宋序的模样只觉得和他死去的姐姐几乎长得一模一样,但是他又不敢确定,一听说宋序要和墨渊等人去当斥候。
他的心里一下开始慌了。
生怕这孩子出任何意外。
刚想走过去问几句话,没想到墨渊起身把人给带走了。
沈砚现在的任务是留下来和司北望将军一起镇守上思。
当他看见墨渊带着宋序等人离开了,他只能暗暗叹了口气,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宋序那孩子能平安。
........
柳州。
乔道清带着一万大军听到前方传来的消息心里有几分存疑。
再怎么厉害的人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带走上万石的粮食,而且听说只是一个骑着猛虎的少女。
这不能吧?
他越想就越觉得不可思议。
昨天他就得到消息阿尔高死了。
阿尔高和侯景的头颅被悬挂在城楼上。
这一幕让邕州城内和城外的将士吓了一大跳。
副城主知道后立马前往桂州搬救兵,这才有他带人前往邕州的举动。
他骑着马陷入沉思。
时间很快来到晌午。
粮草官前来禀告说带的军粮已经不多了,是否可以去周边搜刮一波。
乔道清点头同意。
下一刻 。
五百人分成十个小队带着大刀往周边村落散去。
东庄村。
原本是一个安宁的小镇,因为距离城池颇远,所以没有遭受蛮夷太大的伤害。
村里的日子,简单又实在,百姓们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着。
时间已经到了晌午。
庄稼汉擦了一把汗水,仰头喝了一口水后便扛着锄头准备往家里走。
大家说说笑笑。
暗自庆幸村庄离什么地方都远,当初抱怨太偏僻上个学堂都难得很,如今倒是变成了一件好事。
谁没想到。
村里的宁静马上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