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子每日都在净室里吐血,重伤外加道元符种的反噬让很他难再撑下去,只能冒险。
他召来柳之相和洪生全,交代宗门之事全权由三清阁长老负责,便立刻遁入了天魔眼。
“道门这一劫恐怕是过不去了。”群峰之巅,律堂长老秦钟遥望天魔眼,不由得发出一声慨叹。
“师弟何出此言?”身旁站着的是丹堂长老吕正平,他刚刚出关,便闻听道门剧变,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但不似秦钟那般悲观。
“太平和广平频繁出入天魔眼,你可知是为何?”
“找天玄师叔?”
“然,可你可知他们找天玄师叔又为何事?”
“难不成,门中剧变后,二人对师叔心生忏悔之意?”
“呵呵,要么说你是我道门中最为老实憨厚的一个,总是吃亏上当被人惦记。”
“谁都惦记着丹堂里的那点丹药。”吕正平摇头苦笑,他出关后发现自己珍藏的多年的瓶瓶罐罐,几乎全空了。
倒不是被门内弟子行窃偷走的,而是盘龙山之战后,受伤的同门太多,纷纷到丹堂索要丹药疗伤,丹堂的弟子大多是老实人,扛不住各堂起哄撒泼,加之又有三清阁长老首肯,于是丹药被薅光了。
“你……说你什么好?”秦钟伸手指着吕正平,一口气差点没上来,“这二人若有忏悔之意,又何至于把我道门搞成这副惨状?”
“那这是……”
“据我猜测,二人有求于天玄师叔,多半是道元符种出了问题。”
“哦,难不成天玄师叔能解?”
“是否能解我不知道,但你认为天玄师叔能心甘情愿?”
“说的也是,但二人既然都去求师叔了,说明道元符种的反噬是要命的,师叔可能也没把话说死?”
“不知道,不过师兄也要注意了,二人一旦在师叔那里撞墙吃瘪,恐怕就会胁迫于你。”
“为兄有什么好胁迫的?”吕正平双手一摊。
“莫忘了你曾炼制成功过还阳丹。”
“呃……那只是讹传,此丹的炼制难度极大,我道门数百年来也只有惠新太师叔祖炼制成功过……”
“莫要欺瞒与我了,师兄,你手里肯定有还阳丹,做师弟的只是提醒你谨慎再谨慎,如果形势不好,不如离开这是非之地隐遁起来。”
吕正平很感动,秦钟为人正派,性子耿直火爆,对他一直很好,可再如何感动,他也不敢承认,更不能说出丹药的去处,都给了天玄师叔的孙子郑九,兹事体大,一定要做哑巴。
“但就算太平子与广平子二人被符种反噬,也不能说是我道门的一劫吧?”
“若在以往,诚如师兄所言,想我道门实力之雄厚断然不会因为这二人有什么灾厄而出问题,可此次不同,一来,盘龙山之战让我道门大伤元气,根基断了一半,二来,有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干出逆反人伦纲常的事情,这件事已经被萃华宗抓住了把柄。”
“哦?还有这等事情。”吕正平大吃一惊。
“眼下大势已衰,我也不怕跟师兄透个底,门内有身份颇重的人与凡人世家勾结,妄图逆转阴阳,改天换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撮人,话只能说到这里,师兄要做好准备,半年之内,门内必生大乱。”
秦钟说完,飘然而去。
到了这个地步,吕正平再听不出来就是傻子了,秦钟在点他,尽快逃离,否则必有杀身之祸。
可天下之大,在大青山生活了数百年的吕正平又该去哪里?
天魔眼下的洞窟内,太平子如愿以偿拿到了那滴珍贵的道露,兴冲冲的离去,充分依法吸收后,闭关半年,伤势必然痊愈,反噬的恶果也会被全面压制,至于以后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至少他手中还捏着一张底牌,尽管这张底牌阴森可怖,前途晦涩,但总比死了强。
“贼老道,你可真舍得下血本呀,如此一来,你大概是阴谋得逞了喽?”
“放自己的血来杀师侄,你们道门可算是修行界中的奇葩,今日算是开眼了。”
“哥儿几个莫开玩笑,你我兄弟见证天玄真人的无上手段,是不是不能白看着?”
“对对,真人厉害,真人威武,我等绝不能白看着。”
“……”
“自古以来,所谓见证者多半没有好下场。”
天玄真人没有像之前那般保持沉默,这声冷冷的回应却让洞窟内所有妖魔都鸦雀无声。
其实,天玄的心情很好,从未有过的好。
经过几场硬仗,郑九终于在韩国西南境站住了脚跟,能够控制的范围包括三郡十六个县,还有大宛城在内的三个郡府。
面积虽然只占韩国国土面积不到两成,但牢牢的扼守住了通往大周国的南部通道。
周魏的边境线虽然很长,但多被高山和汾阳河阻隔,魏人想要入侵大周国,较为理想的有三条路,第一条从北部绕过盘龙山,沿北胜关东南部的狭长山谷进入。
第二条路是从中部临仓盆地西边的大峪口进入,但地形险要,且有周人屯重兵把守,第三条路便是西南部,以韩国为跳板,这条路虽然绕远,但便捷,且不用强渡汾阳河。
所以,未来不久,郑九所控制的地盘大概率会爆发大战。
郑九麾下的兵勇数量已经扩充到两万人,被他整编成了七个营,能够统兵打仗的大小将佐也有数十人,算是初具规模。
但这点人马想要守住这片辽阔的土地,还是显得过于单薄。
另外,郑九还收拢了几名韩国有名的谋士贤臣,都是随着乱军逃命四处流落,无奈之下才来投靠的。
“看来你想拥兵自重,称王称霸喽?”王九儿调侃郑九。
“有何不可?”
“怪不得你不愿回大周,也不愿意北上勤王救周方,小算盘倒是打得很如意呦。”
“你若愿意回大周,我不拦着。”郑九冷冷一句话就让王九儿闭上了嘴巴。
不能小看这些贤臣谋士,他们的到来一下子便拓宽了郑九的视野,让他很快站到了一个高度,以俯视的角度看待东州大陆列国的局势。
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卖弄也好,想要递个投名状也罢,都对郑九去清晰认识整个中原战局有巨大帮助。
东州大地上的列国现在已经分成了三个阵营,实力最强大的是以魏国为首的一统派,包括赵国、宋国、晋国和浩瀚国。
自从修士在盘龙山一战之后,道门遭受重创,寻龙武道天榜已经名存实亡,魏主便不再掩饰要统一列国的野心。
怀有这颗野心的不仅仅是魏主,还有站他身后的大世家,以白赵宋三家为中心。
第二个阵营是以大周国为主的正统派,反对魏国,但不反对以武力统一列国,强调盘龙山的龙脉为正统,列国行事都应遵循龙脉的预示,但所谓龙脉的预示,近三十年从未有过。
紧跟着周国的盟友有韩国、燕国和南楚国。
这一阵营的实力要明显弱于一统派,而且地域分割太散,比如燕国在东州大陆的东北角,与大周国之间隔着晋国、魏国和赵国,同盟之间协调行动非常困难。
第三个阵营是中间派,又被称为骑墙派,以齐国为主要代表,疆域分布更为分散,大陆最北的罗刹国,最南端的南月国,西南方的川蜀国和东南方的吴国、越国。
骑墙派之间没有统一的联盟和主张,大家各行其是,却最不容易被拉拢,似乎各个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这便是一盘散沙的东州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