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承乾似乎好像大概可能也许,爱哭这件事,最先发现端倪的是长孙无垢。
虽然短暂的相信了“共情能力强”这个理由,但这个共情能力是不是有点太强了?
体谅二郎的不易,陪二郎这个阿耶一起哭,父子连心,正常;
体谅百姓生活的艰辛,替百姓们感伤,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正常;
看到猫猫受伤落泪,看到花谢落泪,看到流水落泪,这些就不太正常了吧?
但是看着大儿子拒不承认的模样,长孙无垢了然,她的儿子是一个爱面子的哭包,没关系,她可以帮忙隐瞒。
承乾就是共情强!
第二个发现问题的,是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
自打了解了小世子的大愿望之后,三人不约而同的选择隔开了委屈的秦王,亲力亲为教导他们天资聪颖的小世子。
房玄龄教《左传》,忽见世子落泪,大惊:“世子可有不妥?”
李承乾淡定摇头,指尖轻点书页:“先生看这‘赵盾骤谏,灵公患之’,赵相国披星戴月上谏十七次,却换来刺客暗算,我一时感慨,故而落泪。”
杜如晦教《春秋》,忽见世子落泪,忙问:“世子因何难过?”
李承乾轻轻叹息,声音清润:“先生勿忧,只是读到懿公因玩物丧志,致使国破身亡,百姓流离失所,心中实在不忍。”
“凡盗者,计赃论罪……”
长孙无忌正教导唐律,忽闻李承乾惊呼,抬头见他落泪,想到房、杜二人所言,世子有一颗仁爱之心。低头匪夷所思的看了眼手中的律书,“世子为被窃之人哀戚?”
李承乾闭了闭眼,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举起微红的指晃了晃,“不是,不小心撞到手指了。”
“……”
看着李承乾手上再不注意就要消失的红痕,又看了看他依旧没有停下来的眼泪和一脸淡淡的无可奈何,长孙无忌恍然大悟。
承乾不是仁爱,他就是爱哭……不,秦王世子当然是仁爱了!
紧接着发现问题的是李渊。
第一次见承乾这个小孙子哭,是在太极殿吃到了稍微有些重口的食物,小儿味觉敏感,问题不大;
第二次见承乾哭,是他越过太极殿的门槛时,不小心撞到,小儿皮肤娇嫩,问题不大;
第三次见承乾哭,是他留宿太极殿,共寝时看到他身上旧事留下的伤疤,宝贝孙子心疼阿翁,一点问题没有!
……
承乾为什么哭?还不是承宗和元吉不学好!欺负承乾!
承乾为什么哭?还不是他为了维持太子和世民间的平衡,忽视了承乾!
承乾为什么哭?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
承乾是不是有点太能哭了?
等到世民登基,李渊开始止不住忧虑。
虽然在他心里承乾哪哪都好,但承乾现在是太子了,万一他那个逆子昏了头想要废承乾怎么办?
他都敢造反,他什么不敢干?
承乾只有他了!他要保护承乾!
所以承乾不是爱哭,承乾只是怜贫惜弱,敬老爱幼而已!他作证!
而后,发现问题的是原废太子先谨王李建成。
李建成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发现了李世民这个儿子好像是水做的,还是开水。
能想到冲到他面前直接告状的,也只有李承乾一个了,胆子大到吓人。
如果不是一边告状一边流泪,可能震撼都没有那么大。
在发现他确实爱哭之前,李建成先发现了这个侄子的聪慧和与生俱来的御下能力。
也因此,沉浸在繁复的政务中不可自拔的李建成,突然意识到李承乾是个哭包的真相时,没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看上去李世民还挺在意这个大儿子的,但当儿子和当太子可不一样!
他这个废太子可太有发言权了,万一李世民昏了头了呢?
此时,放眼望去,大唐从上到下,从老东西(特指李渊)到小东西(特指小胖子李泰)都是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
不是说他们不在乎内政,而是开疆扩土的步伐迈的太快,以至于内政积压到令他绝望的地步,从天黑忙到天黑,这日子过的他是够够的了。
能帮忙处理政务的,打眼望去都是承乾选出来的人。虽然承乾自己不爱干事,但他也不爱打仗啊!
这样的太子才是他心目中最好的太子啊!
不能换!绝对不能换!
不就是爱哭……不,太子悲天悯人,是大唐之福!
而实际上,早就发现问题但并不觉得这是问题的李世民,很有话说。
感觉身边的人奇奇怪怪,总是想着办法隔开他和承乾,怎么,嫉妒他们父子感情好?
承乾哪里爱哭了?这么多年不都这样?
分明是心疼他这个阿耶,为他喜为他悲,你们这群得不到的人不要太羡慕,这样的宝贝儿子是他的!他的!
对此,李泰、李丽质、李治纷纷点头赞同,并且互相攀比。
这分明是大哥对他们爱的证明,谁叫大哥和他(她)天下第一好呢?
青雀日记:
【今日,成功绑定守护兽三足金乌,大哥喜极而泣,大哥爱我】
【大哥在我殿中见瓶碎落泪,定然是担忧碎片伤到了我,大哥爱我】
【雉奴绑定鲲鹏,大哥环视四周落泪,必然是一时找不到我,心中思念,大哥爱我】
……
所以啊,大唐的太子殿下怎么会是个哭包呢,分明是个共情能力极强,仁德孝悌的好太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