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天时地利人和
谢峥亲自送宋夫人回府。
宋夫人坐在马车里,只觉得沿途寂静的很。
这才天黑街上便再无行人了。
宋夫人不由得想起从前诏煌城如何热闹,入了夜小贩们摆起了摊位支起夜市。
不少人出门闲逛,若是马车走在街上堪比龟爬。
可现在却如此萧条。宋夫人心中重重一叹。
她嘴上说依依此时怀子是福报,可如今天灾突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去。
如今整个诏煌城,甚至整个大夏都陷在水深火热中。
宋依依想到这些难免心中彷徨。
她挑起帘子轻声唤谢峥。谢峥策马靠近。“母亲可还有什么吩咐?”只要为了宋依依好,无论宋夫人提出什么要求,谢峥都会做到。
“阿峥,如今世道太乱了。头前这几个月依依又是最不舒服的时候。
现在城外全是灾民。
不知道能不能熬到明年春粮丰收呢……
你们小谢府可是备足了吃用?”
“母亲放心,不管发生什么,便是天塌了,我也会护好依依。
依依不管想吃什么小婿都有法子弄来。
便是我和灾民一起挨饿受冻,也绝不会委屈依依半点。”谢峥如此说道,宋夫人点点头,面上露出欣慰之色。
“依依有你护着便好。世道太乱了,万要小心。”
“小婿明白。人红是非多,便是我不惹事,也总会有事情惹我。
只要不伤到依依,得饶人处小婿不会追究。
若对方把主意打到依依身上,我会让他们后悔生在这世间。”宋夫人担心他行事太过狠戾,招人记恨而报复到依依身上。
如果他孤身一人,谢峥行事还能更狠。
如今却不会了。谢峥觉得他的戾气和上一世相比已经很淡了。
将宋夫人安全送到宋家,又被两个大舅哥逮到拉到小书房恳谈许久。
宋瑾被禁足,宋二少要看护妻子,两位宋公子对外面形势知道的不多。谢峥将外面情况如实相告。
最后提起了占星楼。
宋大少对于熙和帝竟然在此时意图清剿占星楼露出震惊之色。
至于宋二少,则索性直接骂了句不知轻重。宋大少看向窗外,脸上露出戒备之色。
宋二少摆摆手,表示如果在宋家书房说的话都能传出去,宋家也不必留在诏煌城了。
“阿峥,你觉得占星楼该留还是该灭?”宋澜直接开口问道。
“自然该留。非常时期,只要一心救人便是好的。何况占星楼也没做过什么十恶不赦的事。
我倒觉得占星楼可比那些真正为富不仁的官员富商要强上百倍。”
宋澜眼睛亮晶晶的,听完不住的点头。“阿峥说的对。这种时候只要能救人便是好的。朝廷把北境弄得一团糟乱。
朝廷派去的官员逃的逃遁的遁,把百姓扔在那里只有饿死一条路。
此时占星楼出来救人,难道还救错了?
难不成朝廷希望看着百姓活活饿死。”宋瑾虽然没有开口,可也轻轻点了点头。
他为人谨慎,虽不像宋二少那般直来直往,可也觉得熙和帝想要剿灭占星楼一事简直就是错上加错。
在熙和帝治下,北境发生如此大灾。
现在皇帝救不了世人,占星楼出来救人。
难道皇帝不该感激占星楼吗?
反而想要剿灭占星楼,这是什么道理?
世人谁也说不清占星楼为什么和皇族闹的不死不休,明明第一代占星楼主就出身皇室。
“你若有意保全占星楼,就不该在朝上提及,把占星楼置于风口浪尖。”
“……就因为我想保全占星楼,才要在朝臣面前提及。
让占星楼置于世人眼前,才是真正保全占星楼。
陛下大怒,想要立时对付占星楼。所有朝臣,无一人支持。”谢峥笑的别有深意,宋澜想了想,眼睛突然一亮。
“你故意的!你就是要让世人都知道占星楼的功绩。
就算陛下想要秋后清算,也不得民心。”若熙和帝真的动了占星楼,就会引起民愤,进而丧失民心。
一个皇帝如果失了民心,就成了非得口的昏君。这是熙和帝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宋澜重重拍了一下谢峥。“你小子可真奸诈。”
谢峥当宋二在夸他。
“不敢当。”
“你不敢当谁敢当。收着吧,你是满肚子坏水,别人却还觉得你义正言辞,是个心无城府的。
你这样一来,可算是保全了占星楼。
那占星楼得送你份厚礼。”
“兴许占星楼真的会送呢。其实占星楼那逢乱必出实在不太好听。
乱世现,占星楼出。
听着就晦气。
也许将来占星楼会遍布整个大夏。
再没有那句乱世现,星令出了。”
占星楼很神秘,一直以来都是传说。
可占星楼那位神秘的楼主到底是哪位,却从未现于人前。
宋澜提起占星楼语带怅然。“真正认识一下这一任的楼主。我听到一些小道消息。
说是这位新楼主通过观星占卜出了天降大灾于北境。
所以占星楼才会提前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你们想啊,北境可不是什么好去处。
若不是未卜先知。
谁会早早囤粮于北境。
听说观星占卜术十分深奥。只有真正的大智慧者才能窥破天机,得到上天预警。
未卜先知……真有如此神奇吗?”
宋二少一脸的向往。
相比之下宋大少沉稳多了。“哪有什么未卜先知,顶多是从星相上看出些皮毛罢了。
至于提前示警,囤粮北境……兴许只是侥幸。”
“大哥这话就不对了。世上哪有什么侥幸,都是算计来的。我倒觉得那占星楼主是个十分聪明的。
他不需出门便知天下事。
坐在屋中便能将天下诸事推演出来。
占星楼之所以此时出现,便是那楼主推演所得。
他即让占星楼现世,便以说明占星楼这一次一定不会被皇族彻底打压。”
虽然听着有点似是而非,不过谢峥倒觉得宋二少是个通透之人。
其实宋家两兄弟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人。
非常时期,这时候能站出来救人于水火就是好的。
相比之下朝廷那些官员所为实在让人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