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扬眉吐气
这时候的谢峥就是个翩翩佳公子,威胁人?不存在的。
谢散才童子正式上线。
“嬷嬷帮我送郎中出府。以后每隔三日,便劳烦先生来给依依请个平安脉。
再传我命令,今日本公子高兴,全府下人赏银五两。”
李嬷嬷高声应了。
恭敬的送郎中出门。
郎中怀里揣着银锭子,听着谢二少大手一挥要赏全府……
这小谢府有多少下人?没有一百也得有八十。
每人五两,就是几千两银子啊。
郎中心下一惊。
一边觉得摊上个好营生。三日一请脉,若次次有赏这几个月赚的银子便能顶上过去几年。
可这银子要挣也不易,这位谢少夫人若是有个万一……他便真得赔上性命了。
宋依依其实还有点懵。真的……真的有了小阿峥。
感觉太不真实了。
她不由得手抚小腹,这里面竟然有了个小生命。
他会有她的眼睛,阿峥的鼻子和嘴巴。
只是想想,宋依依便红了眼睛。谢峥一见宋依依为个神情,马上紧张的问道。
“怎么了?可是哪里疼?”
宋依依摇摇头,她这么红着一双杏眸,只摇头不说话的样子让谢峥心疼极了。
“乖,是我为好。不该惹你伤心。我控制不好自己却累你生气。
我太坏了。你别哭,你若生气便重重打我。
往脸上打。手疼就用指甲抓,把我抓成花猫。
别人见了问我脸怎么了。
我就告诉他们,这是我夫人赏的。”
说完还不忘把宋依依的小手按到自己那张俊脸上。
宋依依满心愁思一下就被谢峥这蠢蠢的样子打破了。
这个活宝!
一见宋依依笑了。谢峥缓缓吐出一口气。
别说依依情绪激动,便是他也觉得心房狂跳,尤其是刚才郎中把了许久的脉。
然后终于宣布他要当父亲了。那一刻谢峥险些跳起来。
从今以后,他的至宝又多了一个。
想到这里谢峥笑的。
笑的有点憨有点傻。
他轻轻把宋依依抱在怀里。嘴里不停的说着。
他为宝贝女儿取的名字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如果是男孩……
不可能,绝不可能。他以后日日早念叨女儿晚念叨闺女。
如果臭小子脸皮厚,还是抢了先,就打他屁屁。
什么时候告诉母亲才好。
还是先告诉岳母大人吧。至于自己母亲这边先缓缓。
他母亲容易激动过头。
以后天天往小谢府跑岂不烦死人。
好像也不妥,好像有怀胎三月后才能示人之说。
可他又想让家人同他一起开心。还是问问李嬷嬷……
谢峥心思翻转着,不过拥着宋依依的手很轻,很稳。
少夫人有喜,这事让李嬷嬷和严嬷嬷高兴极了。
两个头挨着头商量怎么照顾自家主子和小主子。
依依这么快就传出好消息,李嬷嬷一边赞自家小姐厉害。一边冲魏家的方向吐口水。
“魏家那个破落户,可没这等福气。咱们小主子忒会选人家了。
投生到咱们小谢府。
那是真真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世上的啊。
祖父是侯爷。祖母是侯夫人。外祖家世代书香,当朝有名的清贵之臣。
大伯是世子。
两个舅舅也都是当朝新贵。
那魏家算什么东西!
别说门楣了,便是养活魏家那几口都难。
呸!破落玩意儿。”
李嬷嬷恨死魏家了。
她家好好的小姐。养的千娇百媚,金尊玉贵的。
到了魏家却要被那老太婆刁难。
魏家吃小姐的喝小姐的,却还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吃相太恶心了。
明明姓魏的有错在先,却还要污蔑小姐。说小姐嫁进魏家两年无所出……
魏家真是恶心到家了。
“那魏家以为娶了个宝,谁知道娶了个丧门星。
现在谁不知道那汝阳王意图谋反。
现在整个魏家都被禁卫围了。出入都要被盘查。这是报应啊。”
严嬷嬷和李嬷嬷对视一眼,两人齐齐露出得意的笑。然后一个往外院走,小谢峥还得加强护卫的戒备,毕竟现在诏煌城乱的很。可不能因为任何事而惊动了自家小姐。
严嬷嬷则夸了小厨房,趁着小姐还未开始害喜,便把身子养养好。
有个好身体才能熬过十月怀胎之苦啊。
整个小气府徜徉在一片喜色中。
虽然有的下人不知道主家为何赏银。
不过有银子拿自然是好事,而且一下就赏了五两,几乎等于两个月的俸禄了。
大家自然欢天喜地,做起事情来越发的有干劲了。
护卫们得了赏银,枪举的更高了,腰杆挺的更直了。
虽然很想陪在宋依依身边,同她一起静静的消化这个好消息。可城外还有无数事情等着他料理。
谢峥十分不放心,足足叮嘱了小半个时辰,才一步三回头的往外走。
宋依依的吃惊已经被谢峥消磨殆尽了。
所以谢峥根本不必担心宋依依会因为情绪波动太大而伤身。
她就算想波动,在谢二少那全方位的保护与叮嘱下也波动不起来。
她觉得自己好像退化了。在谢峥眼中她成了三岁的孩子。
似乎连吃饭喝水都需要旁人照顾。
谢峥太过草木皆兵了,比她这个要当母亲的人还要紧张。
她预感到未来几个月,他可能比她还紧张。心里揣着个大秘密,谢二少脚下如风。
见到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心情。
有点压抑,有点急切,似乎又有点开心。
几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以至谢峥今日处理事情速度飞快。新来的灾民造册,分派住处,安排工作,平日的谢二少是矜贵的,处理起事情来不疾不徐。
可今日的谢峥却仿佛生了三头六臂。
嘴里更是连珠炮似的。把几个户部小吏指挥的团团转。
不过小半日功夫,竟然做完了平日一整天的活计。
几个小吏瘫在帐篷前的空地上,也顾不得坐姿松散在碍观瞻了。
一个个恨不得就地倒下。
累,太累,平日的累是嘴上叫嚷的,毕竟大家都是吃公家饭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
就算同情灾民,也不过是神情上怜悯些。
可是今日,他们几乎没时间思考,连脸上悲悯的神情都没时间显露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