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想生一个小谢峥
穆皇后是太子生母,可是不管太子还是段香君,提起她来都从不称呼母后。
穆皇后和太子并不亲近并不是秘密。
平时母子两个并不经常见面。
太子会按时去请问,会在皇后宫里坐上半刻。
母子两个也没什么贴心话可说。
穆皇后更亲近弟弟穆尚书一家。相比之下太子这个亲儿子还不及穆尚书家的小姐同皇后来的亲近。
只要穆小姐一入宫时穆皇后找太子,必定是有事相求。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说的便是舅舅一家。所以太子对穆尚书一家观感极差。
对于穆家小姐心仪谢峥之事早就知道,可一直没如穆皇后希望的那般帮忙促成这桩亲事。
如今谢峥娶了宋依依。
穆宝瑞在穆皇后那里又吵又闹,指天指地的说要和宋依依势不两立。
那阵子穆皇后便经常把太子传唤到凤仪宫。谢巍每次去看到的都是穆家小姐在哭闹。而穆皇后在一旁温柔的劝导,还说过一定帮穆家小姐把谢峥抢回来。
谢巍觉得好笑。
这所谓的抢回来一说是什么意思?
谢峥何时成了穆家小姐的?
怕是谢峥连穆家小姐长什么样都没注意。
一个被宠坏了的千金小姐罢了。哪里配得上谢峥?
便是以前声名狼藉的谢二少穆宝瑞都配不上,何况现在这个年少有为的谢二少。
这些算是宫中秘辛,可段香君觉得对于谢峥和宋依依来说,没什么不能相告的。
“上次宫宴,皇后娘娘是故意放纵穆宝瑞为难依依的。好在有谢夫人在,皇后娘娘不敢做的太过。
穆宝瑞虽然性子不讨喜,不过比起茜翎郡主,她还算善良的。
反倒是茜翎敢当着依依的面直言会将谢公子抢回去。这事我曾同殿下说起过,殿下说茜翎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穆宝瑞是坏,茜翎便是恶。
二公子,你和依依要提防皇后娘娘。”
谢峥点头,拱手谢过段香君的提醒。
她做为太子侧妃,将这些皇室秘辛毫不保留的告诉他们,已经十分难得。
这毕竟有损太子声誉。若传出去恐怕会让世人嘲笑皇室。
尤其最后那句提醒,仅这一句就让谢峥觉得太子登基是件好事。
至少太子是个知恩图报之人。
这次太子遇刺的事,谢峥出力最大,这些太子都记在心里。
送走了宋依依和谢峥,段香君心事重重的回到寝宫。
太子正靠在软枕上看一道折子。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按我说的叮嘱谢峥夫妻了?”
段香君点头,她看向谢巍,有点犹豫……“让依依和二公子知道殿下同皇后娘娘离心……会不会影响到殿下在二公子心里的形象。”
太子自嘲的笑笑。“我有什么形象好言。
现在外面是如何说本宫的?
说我优柔寡断,胆小懦弱,之所以被封太子,只是因为嫡出的身份。更有甚者诟病我的出身。
香君,我其实没什么好的。
这世上也只有你觉得我好了。”
段香君眼眶微红。“殿下别这么说,世人疑你,妒你,猜忌你……可你在香君心里是最好的。
你温柔,不仅对我温柔,对下人从来也是温和的。
偌大的后宫,只我们东宫的下人日子过的最安稳。不管外面怎么诋毁你,你在我心里都是最好的。”
谢巍笑了笑,缓缓张开手臂,段香君小心翼翼的扑进他怀里。
***
回程的马车上,谢峥紧紧拥着宋依依。
“想死为夫了,你都不知道没有你的这几天我怎么过的。
睡不着,根本睡不着。一闭眼就觉得你在怀里,可眼开眼发现你不在,我觉得天都要塌了。
既然睡不着索性便不睡了。
我把赈灾的差事连夜分派好。
大家各司其职,一人负责一块,哪块做不好便提头来见吧。”
责任到人,算是个新的尝试,换成别人可不敢这么胡闹。可谢峥敢,把安置灾民,搭建帐篷,御寒衣物,警戒巡逻几件事一一分派给手下人后,谢峥终于能轻松一些了。
刚接手差事的时候最乱。
他得和各个衙门去沟通,缺粮缺衣缺帐篷,处处都要他出马。
最混乱的时候终于过去了,他也能接依依回家了。
接下来就是熬,熬到明年开春,熬到春天降下第一场雨后,灾民们重返故乡。“辛苦你了,如今既然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你便好好歇几天。
你前阵子说花大哥可能会途经诏煌城,是不是因为陛下猜忌?所以花大哥不来了。”
“我让凤楚去见了花逸一面。
花逸便决定改道了,诏煌城他会来的,可不是现在。”
“终有一日,你们三兄弟会在望江楼饮宴赏景的。”
“多谢你,一定会的。到时候我左边抱着女儿,右膝盖抱着二女儿……让花逸羡慕死。”
也不知道哪来的胜负欲。
对生女儿的执念如此深。
见谢峥心情好,宋依依也跟着扬起唇角。
那些内情不急着问,谢峥总会告诉她的。
“若我连生两个男孩呢?你是不是打算休妻另娶个能替你生女儿的新夫人啊?”
“我两辈子唯一的心愿就是娶你。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因为有你。若没有你,我要那些东西做什么?我宁愿孤独终老。”
前一刻还满口宝贝女儿呢,下一刻就成了‘那些东西’,男人啊,都是大猪蹄子。
“可我想生一个小谢峥。”
谢峥一听嘴角咧的大大的。“生,我们回去就生。”
现在可不管儿子女儿了,只要是宋依依生的都是他的宝贝。
儿子便儿子吧,以后能保护妹妹。
一见谢峥这神情,宋依依有点后悔提起儿子女儿这两个词了。
招惹他做什么?本来就是匹色中饿狼,如今饿的眼睛都是红的。
宋依依觉得自己回到小谢府应该会很辛苦……
不过出乎宋依依意料的是谢峥竟然很绅士。
不仅陪着她听李嬷嬷和严嬷嬷汇报她不在时府里发生的事。
竟然还亲自替两位嬷嬷斟了茶,郑重的拱手相谢。
“公子言重了,老奴随着小姐嫁进小谢府,从此后便是小谢府的人。料理府中的大事小情都是老奴的本份。
倒是公子最近几天辛苦了,老奴这就吩咐厨房炖些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