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苏无念有了事业心后,她便很快让太子与百里玄策达成了共识,百里玄策将全力扶持太子上位。
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百里玄策自然不无不可。
而时间很快就来到两人生产之时。
“恭喜太子殿下,侧妃娘娘生下了麟儿。”
“恭喜百里将军,柔姨娘为您诞下了一位公子。”
而两位男主人公的表情,都是淡淡的,心里想的都是对方的妾室。
太子也并没有把孩子,送去给百里玄策,那倒不是他喜欢这个孩子。
只是他觉得,这能让百里玄策成为他手里的刀。
文有太傅,武有将军,再加上苏无念外祖家的财力支持。
尽管太子名声不好,他也已经掌握了大半的天时地利。
唯一缺的就是老皇帝驾崩了。
就在众人以为稳操胜券,静待良机时。
老皇帝又要选秀了。
“父亲,我自愿进宫选秀,望父亲成全。”
太傅看着站在面前的三女儿,他竟一时想不起来,她叫什么名字了。
“额!老三啊,你确定要进宫选秀?陛下年事已高,只怕你入宫也未必能得恩宠。”
这倒不是太傅关心这个女儿,只是他已与太子坐在一条船上了,清沫进不进宫,对他来说并没有所谓了。
这才稍微散发了那么一丁点的父爱,多问了几句。
“父亲,女儿决定好了,女儿进宫后必定会为父亲分忧的。”
太傅看着她那决绝的眼神,心中叹了口气,点头道:“罢了,既然你心意已决,为父便成全你。”
清沫盈盈拜倒,谢过父亲。
当温姨娘听说这个消息,只觉天都塌了,她那么老实一个闺女,怎么要进那种吃人的地方?
“三丫头,你告诉我,是不是你爹那个老蹬逼你的?”
作孽啊,那老皇帝眼看半截身子入土了,还要选秀,这不是糟蹋我闺女嘛。”
温姨娘抓着小帕子,眼泪哗啦啦的掉,她是真伤心啊。
清沫无奈,自己惹哭的,只得哄啊。
“姨娘,是我自己要进宫的。”
“为什么?”温姨娘哭着哭着猛地抬头。
“因为我要荣华富贵,权势滔天啊,姨娘,你嫁给我爹,不就是不想再当个小小的奴婢嘛?那我又何尝不可。”
这番话,从自己那个老实巴交的女儿口中说出,温姨娘一时愣住了。
不免觉得,到底是自己害了她,她也是学了自己啊,哎。
长长的叹息一声,温姨娘只得接受事实,毕竟选秀的名单已经交上去了,改不了了。
选秀之日很快来临。
清沫的美貌与气质,在一众秀女中脱颖而出,老皇帝当场就留了她的牌子,封了个常在。
很快,她便一越两级,从一个小小的常在,封为了清嫔。
也是这时,苏无念与苏晚柔才发现,原来她们还有一个三妹妹。
那个在府里,永远闷不吭声的三妹妹,她们从来没有放在眼里的人,如今竟在宫中混得风生水起。
苏无念心中暗惊,她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三妹妹,竟有如此手段。
而苏晚柔则是满脸的嫉妒,凭什么她只能做个妾,一个个都比她混得好,凭什么?
清沫自然是不会伺候老男人的,想让他听话的方法多的是。
外人只以为皇帝夜夜留宿在她宫中,她是独得皇帝恩宠,咱就笑笑不说话。
后妃针对,皇后刁难,这些清沫都不放在心上,自有老皇帝为她出气。
很快,她有孕的消息就传出来了。
太子这边收到消息,也开始重视起这个姨妹,同时也是父皇宠妃的女人了。
“侧妃,你那三妹妹如今可是风头无两啊,已经是妃位了,孤在宫里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晋升如此之快的人。”
苏无念其实也在暗自思索着,总感觉她自己忽略了什么。
这个三妹妹,在她眼里一直是个不争不抢的人,她到底是怎么在这吃人的皇宫里,存活下来的呢?
前两世,她这个三妹妹,可都随着太傅府烟消云散了呢。
嗯?
突然脑中灵光一闪。
是了,她能重生,别人怎么就不能呢?
这个三妹妹,每次都被太傅府连累,早早便香消玉殒了。
这一次,她想活下来,就必定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是呢,说的通了,如果是这样,一切都说通了。
母亲的死,月姨娘的腿,甚至她与苏晚柔变成这样,背后似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
她,是来复仇的。
这个想法让苏无念一惊,不自觉打翻了手边的茶盏。
“你干什么?”太子怒呵一声,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茶水。
“你在想什么,我刚跟你说的话你听见了吗?”
苏无念回过神来,忙赔罪:“殿下恕罪,您说的话,妾都知晓了。”
太子虽怒气未消,但也没再深究。
苏无念表面镇定,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
她深知,若清沫真的是重生复仇而来,那她最想对付的,一定是自己。
一场宫宴上,两人四目相对,清沫唇角勾了勾,眼神里尽是嘲讽。
清沫假借身体不适为由,提前退场了,而苏无念随后也跟了出去。
两人坐在凉亭内,宫女太监掌灯站在不远处守着。
苏无念率先开口:“三妹妹,许久不见,倒是让我刮目相看。”
清沫轻笑一声:“姐姐这是夸我呢,还是酸我呢?”
苏无念深吸一口气:“三妹妹,你为什么要进宫,你究竟想做什么?”
清沫却是不答,起身走到她身后,弯身凑到她耳边低语:“姐姐这是怕了吗——”
苏无念身子一僵,强装镇定道:“我怕什么,不过是想弄清楚你的目的罢了。”
“呵,姐姐不必心急,你,很快就会知道的。”
清沫也确实没让她等太久,因为在她诞下皇子之日,太子就被废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德行有亏,不堪大任,着即日起废黜太子之位。”
“清妃产子可喜可贺,朕龙心大悦,封贵妃,十二皇子为太子。”
两道圣旨一下,犹如平地一声惊雷,炸得前朝后宫皆是动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