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郑家的智囊站起身,走到大厅中间。
他身着一袭素雅长衫,步伐沉稳,眉宇间透露出超凡脱俗的睿智。
大厅内的烛光映照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显得格外深邃。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诸位,我虽非郑家主家血脉,
但承蒙家主郑畅厚爱,得以在此高堂之上,与诸位共商大计。
今夜议题重大,关乎郑家未来兴衰。
我愿以这微薄才智,为郑家点一盏明灯,照亮前路。
请各位不吝赐教,让我们携手,共绘郑家辉煌新篇章。”
言罢,烛光跳跃间,他那双眸仿佛能洞察未来,
引领着众人的思绪,一同穿越迷雾,探寻光明。
郑白郑寒听了他的话,也都安静了下来,
郑白抬头看向他道:“郑麟,那你觉得此时我们如何是好?”
郑麟的目光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深邃,他轻轻抚了抚长衫的下摆,
环视了一圈大厅内静待众人,才缓缓开口:“郑老,郑寒兄,
依我之见,此时我们需稳住阵脚,不宜轻举妄动。
你们看这烛光,虽微小却能照亮一方天地,郑家亦如是。
只要我们心志坚定,就如这烛光不灭,任凭外界风雨飘摇,亦能坚守本心,寻得破局之策。”
说着,他轻轻抬手,指向烛光,那跳跃的火苗似乎也在回应他的决心,映得在座众人神色坚毅。
随后,他缓缓接口,言辞间透露出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
“此刻,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
其一,我们可向各大世家发出求助之音,恳请他们伸出援手。
世家之间,本就讲究守望相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若他们今日对郑家袖手旁观,他日自身亦难逃同样的命运。
世家之中不乏智者,此理自明,他们定会权衡利弊,助我们一臂之力。
其二,则需我们充分调动郑家在朝中为官者的力量,
让他们在陛下跟前为郑家多多美言,陈述事实,表明立场。
毕竟,此番风波,郑家实属无辜受累,乃是李神符无端兴兵犯府。
我们需让陛下知晓,郑家对朝廷忠心耿耿,此番遭遇实属飞来横祸,
望陛下能明察秋毫,还郑家一个公道。”
言罢,他稍作沉吟,眸光深邃,续道:“当务之急,乃是寻觅一位勇于担当、甘愿背负罪名之士。
此事关乎家族安危,万不能让朝廷之手触及家主分毫,
否则郑家百年声誉,恐将毁于一旦。
故而,我们亟需一人,前往刑部,一力承当所有罪责,先救家主于水火之中。
此人于家族中地位不可卑微,且需具备一定的威望与话语权,
方能服众,此等重任,还需郑老与诸位元老共商大计,细细斟酌。
一旦此计得成,我郑家便如蛟龙入海,进退自如。
彼时,无论是筹划反击,还是韬光养晦,皆能游刃有余。
如此布局,方能确保家族基业长青,风雨不侵。”
郑麟言罢,缓缓坐回原位,烛光映照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凝重。
他深知,自己刚刚提出的计策,无疑是在家族内部投下了一枚震撼弹,定会触动某些人的敏感神经。
然而,他毫无惧色,目光坚定,他本就因郑畅才有如此地位,所以他必须为郑畅筹划。
此时,大厅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寂,众人或低头沉思,或面面相觑,气氛一时变得微妙而紧张。
郑麟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茶杯,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而不管是郑白和郑寒都觉得郑麟此计可成,郑白知道他也应该走出来了,
他直接站起身道:“各位,现在表示你们对于郑家忠心的时候了。”
郑白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在大厅内回响,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身形挺拔,目光炯炯,仿佛一位即将率军出征的将领,浑身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随着他的站起,四周的烛光似乎也随之一振,光影交错间,映照着一张张或坚毅、或迟疑的脸庞。
郑白环视众人,声音铿锵有力:“各位,郑家百年基业,不容有失。
现在已到我们郑家生死存亡之际。
让我们并肩作战,共克时艰,让郑家的辉煌,再次照亮这片天地!”
言罢,他用力一挥衣袖,坐回位置,等待着众人的商议。
可是在场的郑家之人,本就是一群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之辈,
听到要有人去刑部承担罪名,一个个面露难色,心中暗自盘算。
郑寒微微颤抖着手中的茶杯,茶水溅出几点,落在衣襟上,
他却不自知,只是眼神闪烁,不时偷瞄向郑麟,生怕被选中。
郑白右侧的郑瑞,更是脸色苍白,额上细汗密布,
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仿佛这样就能逃避即将到来的命运。
整个大厅,烛火摇曳,却照不亮这些人心底的阴霾,
他们面面相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恐惧与犹豫。
这时,郑家分家之主郑辙缓缓站起身,他的身形虽不如郑白那般挺拔,却自有一股沉稳之气。
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各位元老,我有一个提议。此番风波,关键在于朝廷对我们郑家的猜忌。
首先,能调动府兵对抗城防营,此人必定是郑家主家之人才有足够的威望和权力。
再者,朝廷之人也并非蠢笨,他们定会详查此事,
所以我们找去刑部承担罪名之人,绝非随便找个替罪羊就能蒙混过关。
此人需得在主家中有一定地位,且要让人信服,方能减少朝廷的疑虑。”
言罢,他轻轻捋了捋下颌的胡须,目光深邃,看向了首位上的郑寒。
郑寒其实听郑辙初言,就知道他什么意思,他一开始那样表示,
其实只是为了表示自己,也为了之后接任家主铺垫,
可是这事真正要到他身上的时候,他的脸色变得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