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龙心里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相当棘手,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所要面对的人也是个极其难缠的角色。如果这一次他不能坚守住底线,那么下一次恐怕就更难抵挡了。
然而,这一次他绝对不能退缩,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先例,以后恐怕就会有更多类似的情况出现,到时候局面恐怕会变得无法收拾。
可是,要想真正禁得住,光靠强硬手段恐怕不行。虽然他并不惧怕对方,甚至不需要他亲自开口,当地的一些年轻人自然会站出来替他挡住对方。但这样一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冲突,而且一旦冲突爆发,双方很可能会因此结下仇怨。
杨坤龙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他可不想给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于是,经过一整夜的苦苦思索,他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就在出殡的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仿佛是上天也在为这位逝去的老人送行。杨坤龙身着素衣,神情肃穆,他带领着全场的男女老少,整齐地站在路口,宛如一道坚实的人墙。
杨坤龙的手中捧着一朵洁白的鲜花,那花朵洁白如雪,宛如老人一生的清白。他的另一只手紧握着一个大大的爆竹,那爆竹象征着对老人的送别和祝福。他静静地站在路口,目光凝视着远方,等待着殡棺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殡棺缓缓地出现在了路口。杨坤龙向前迈进一步,然后亲自点燃了爆竹。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爆竹在空中炸响,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霄。这声巨响不仅是对老人的最后告别,也是对他一生的敬重和缅怀。
随着爆竹声的响起,杨坤龙领着农场的人群,整齐划一地站在那里,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殡棺上,默默地为老人送行。这一幕,让人感受到了全场人员对老人的深深敬意和不舍之情。
村书记站在人群中,他深知杨坤龙的用意。这一举动既表达了对母亲的尊重,又挽回了他在村民中失去的面子,同时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下台台阶。村书记看着杨坤龙,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易觉察的暖流。
而且,他也实在不愿意因为母亲的事情而惹出什么麻烦来,毕竟如果真的闹出了什么事端,那他可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被说成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了。所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还是顺着这个坡下驴比较好。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心念一转,立刻就改变了自己原本的想法。他当机立断,决定不再继续坚持原来的路线,而是选择绕开农场,从外围那条路走。
就这样,这个原本可能会引发轩然大波的事情,在他的巧妙应对之下,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看到过有抬着棺材进农场的情况发生了。
想起这些往事,这位村支书心中也不得不佩服杨坤龙。
在这片广袤的乡村土地上,杨坤龙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人们对他的武学造诣深感钦佩,甚至有人传言他掌握了一种神奇的点穴技艺,而且能够隔空施展。
尽管这些传闻在乡间流传甚广,但却没有人真正亲眼目睹过杨坤龙展示这一绝技。然而,正因为如此,关于他是否真的拥有这种超凡能力的猜测,就如同迷雾一般笼罩在众人心中。
毕竟,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去验证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毕竟,点穴这种功夫一旦被施展开来,后果恐怕不堪设想。所以,尽管人们对杨坤龙的功夫充满好奇和敬畏,但却始终没有人敢去亲身尝试,揭开这个谜团。。
有时候,事实确实如此,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相对容易对付的对象,而对于那些强硬的对手则会有所忌惮。在良种场,杨坤龙无疑就是这样一个硬茬。
那么,为什么就连林书记这样的人物都会对他敬重有加呢?原因就在于杨坤龙在农场以及周边农村都拥有极高的威望。这种威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通过他多年来的言行举止所积累起来的。
在农场里,杨坤龙的话就如同圣旨一般,众人都会认真聆听并积极执行。他的决策果断而明智,一旦做出决定,就绝不会轻易更改。无论是工作上的安排还是生活中的琐事,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让人信服。
不仅如此,杨坤龙的为人处世也非常正直。他对待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从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人。他的诚信和公正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使得他在人群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
所以,当人们面对杨坤龙时,都会对他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他的话语就像铁板上的钉子一样,牢固而不可动摇。无论是谁,都不敢轻易违背他的意思,因为他们知道,杨坤龙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杨坤龙站在人群中央,他的脸色如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既不显得愤怒也不显得恼火。然而,他的眼神却像穿透迷雾的利箭,透露出一种锐利和坚定。他缓缓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目光所及之处,似乎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他的决心和冷静。终于,他深吸一口气,大声地对所有人说道:
“请大家先静一静,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诉求,但只有在安静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沟通和解决问题。”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人群逐渐安静下来,仿佛被他的气场所震慑。
杨坤龙的目光再次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眼神中似乎在寻找着答案和真相。然后,他的视线转向了下游一群焦虑的农民。他语气平和但坚定地说道:
“我听说你们声称庄稼受到了污染,导致了损失。我需要了解具体情况,你们能告诉我损失了多少吗?同时,如果有任何证据,比如土壤样本、农作物样本或者相关的检测报告,请拿出来给我看看。”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关切和认真,让在场的农民感到一丝希望。
农民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其中一位年长的农民站了出来,他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当前的忧虑。他从怀里掏出一叠文件,递给了杨坤龙,声音有些颤抖地说:“杨场长,您看,这是我们最近收集的土壤和作物样本的检测报告。您可以看到,我们的庄稼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很多作物都出现了病变,产量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