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离营地大概两三里远的位置,熊洪寻到了一处比较宽阔平坦的地方,这里离海边也不算远,只有四五百米左右,距离退潮后的海滩落差,高度也就两三米,关键是海水在涨潮的时候也不会冲到这里,除了下雨,这里就是一处比较好的晒盐地。
虽然就算涨潮的时候,这里也没办法直接获取海水,不过等后面熊木将水车给改进好之后,到海边树立一个水车,通过水槽将海水给引到这里来,也不是不能实现的。
而现在,熊洪只能依靠人力,一趟趟地将海水给挑到这里来。
晒盐盐田的修建并不简单,可不是像种植水稻一样,修一个四面有堤的地方就行。盐田其实算是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晒盐的盐田,还要有过滤的地方,提升卤水浓度的地方等,通过不同环节的加工和处理,最终才能得到白花花的食盐。
经过五天的辛劳,熊洪带着族人在这块土地上,修建了大约三亩大小的晒盐场,在这三亩大小的晒盐场中间,修筑了不少二十厘米高的土堤,将整片晒盐场,分割成了十块长20米、宽10米的小“格子”。
而在这片晒盐场的上方,还修建了一块更大的海水池,也同样被分隔开来,共有长30米、宽15米的“格子”8块,高度差不多也在20厘米左右,总占地大概6亩左右。
从海边到这处盐田脚下,正好有一处洼地,在涨潮的时候,洼地里就充满了海水,而在退潮的时候,这里的海水就会留下来。反正都是海水煮盐,这处洼地倒是省了熊洪他们不少的工夫。
计划中,在晒盐的时候,族人先从这处洼地将海水挑到最高的海水池,将8块池子填满后,就不去管他,等晒上两三天,将蒸发大半剩下的卤水给引入到下面一层的晒盐场中,同时再挑海水到最上面的池子中。这时晒盐场中的卤水浓度就会变大。
而卤水中除了有食盐,还有一些其他的杂质,但每种杂质的溶解度都不一样,在同样的温度下,食盐最先会结晶出来。只要把握好结晶的时机,在盐先析出来的时候,将盐收集起来,自然能大大减轻粗盐中杂质的含量。
并且粗盐口感苦涩的原因,多为卤水中的其他化合物,那只要将盐收集起来的时候,将含有不少卤水的粗盐放到麻布上滤掉卤水,那得出来的粗盐也会减少苦涩的口感。
甚至可以在这个时候,用清水对这些粗盐进行冲洗,虽然会冲掉一些盐,但这些被冲掉的水,可以继续放到晒盐场中,不至于浪费。
而修建这种分段式的晒盐场,也是为了提高效率。
试想一下,最高层全部是海水,两千斤海水也就只有二三十公斤的粗盐,而且晒盐池这么大,就算没有渗漏到地下,光是收集表层的盐土,就要花很长时间;但将两千斤海水晒成两百斤卤水,再把卤水给倒进晒盐池,这时候两千斤卤水就能析出两三百斤的粗盐,不管是收集起来,还是继续过滤,都要比直接收集盐更省力。
光是将海水给挑到几米落差的高处,就让熊洪有些受不了,看来以后还是用水车或者其他输水的设施方便,效率也高。
由于快到夏季,这几天几乎没有下雨,阳光很是热烈。由于最高层的海水池表面积更大,蒸发的速度也就越快,而卤水池这边,也逐渐被初步浓缩过的卤水填满。
当水鱼带着五艘船停靠在港湾里面的时候,熊洪也正带着人从卤水池里将析出来的盐粒摊到筛网上,任由滴下来的卤水汇聚成一条小溪流,流淌到卤水池里。
“这些盐粒就没有那么苦涩了,尝起来还可以,”树皮有些兴奋,这种晒盐的办法要是可行,那么海边营地就又多了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而部落里面对食盐的需求,就有更多的渠道来满足。
“没错,虽然还是带有一点味道,但要比之前好上很多,至少可以捏着鼻子吃上一些了,”熊洪呵呵一笑,这种粗盐肯定需要再加工,“盐田看来还是挺好用的,等过段时间,族人们要是变多的话,就再修建几个晒盐场。”
晒盐的优势肯定要比煮盐要好,虽然时间慢了很多,可是在巨大的产量面前,这点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这次10小块盐池,就挖出了一千五百多斤的粗盐!
虽然这些粗盐口感依旧不佳,但用来腌制食物却是足够的,并且只要再进行溶解、加入石灰水或者草木灰,就能提取出口感更好,没有什么杂质的精盐——就像现在部落食用的盐一样。
况且,随着部落与周围部落的交往日益密切,食盐也作为部落主要的“出口”产品,从这些部落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人口。而且熊巫也准备在夏季的时候去“拜访”其他部落,到时候肯定少不了带上盐。
光靠盐矿的产量,已经有些难以为继的感觉了。
熊部落的族人,吃的是纯度比较高的盐,不算腌制食物的情况下,1500人的本部人口,在一月份共吃掉1200多斤的盐,相当于每天每人要食用掉14克左右。而部落盐矿的产盐量是多少呢?春夏秋三季是4500斤每个月,冬季是3000斤。
这还不包括牲口食用的、腌制食物的,还有各个村子需要的,要是再算上这些,熊部落每个月生产出来的食盐数量还不够消耗的呢。
而盐矿那边目前虽然储量还是很丰富,但熊洪也不得不为更长远的未来考虑,更别提现在在各个部落,盐的受欢迎程度,要比任何工具都要高。
所以利用盐田来晒盐,一定是部落或者说是海边营地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熊洪带着人花了近十天时间才修好、投入生产的盐田,已经开始有一些产出了,虽然要改进的地方依旧很多,但从田里起出来一堆堆发黄的盐粒,还是让族人们感到非常振奋。
这么多食盐,只不过是将海水晒了几天,就如此轻松地得到,再想一想一斤盐能够到其他部落换到什么东西——不单单是熊洪,就连灰臀、黑手这些莽夫们,也都能看出盐田的重要性。
“族长!水鱼他们过来了,带了好多东西过来!”
黑手兴奋地跑过来,向熊洪汇报了这个好消息。
“族长!”
几个船长和船员们,将板车上面的物资给运到仓库里,高兴地跟熊洪打着招呼。
“怎么样?这次回去可还顺利?”熊洪同样也很兴奋,既然水鱼他们过来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能提上日程了。
“顺利的紧,回去的时候,路线不像刚来时那么陌生,就是逆流而上有些麻烦,好在我们还有风帆能借点力,回去花了七八天的时间。”
“七八天,那时候我们正好碰到长毛象群,”现在已经是四月底了,水鱼他们一来一回,差不多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对了,本来营地不是放在那里的吗?怎么搬到了这个地方?我还以为自己走错了,”流灰呵呵一笑,刚看到营地不在原来的位置,他们真的被吓了一跳,还以为……
当然熊洪等人的确是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还差点受伤,不过现在的营地已经完全看不出来战斗过的痕迹,只有几块被巨弩射穿、射裂的石头,依旧在营地的不远处,无声诉说着那天发生的事情。
“这里要比原先的选址要好一些,”熊洪认真地说道,“地势更高一些,能够看到更远的地方,而且营地外面树林、石矿都比较多,我们修建起来的话,材料也更好准备。”
营地算上水鱼他们带来的五艘船只和船员,现在共有145人,每日的消耗也陡然间增加了一倍,就算是这次又拉过来上万斤的粟籽,但每天的消耗,依旧让负责临时营地事务的树皮深感压力。
熊洪也知道这个情况,水鱼他们过来,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粮食,还有所需的各种工具、武器以及熊部落的“特产”,比如陶器、渔网等用于部落间交易的“硬通货”。
“大巫师收到族长传递的信后,当即就让熊雨他们准备相应的物资,我们才到部落,要带过来的物资就准备好了。”水鱼指着不远处,停泊在海边的船只说道,“这次带来了150石粟籽,500卷麻布,陶器300余件,食盐2000斤,另外还有各种武器、箭支,哦,族长让我们多带的巨弩,这次又拿了5架过来。”
“巨弩!”
还没等熊洪说什么,坐在旁边的灰臀便两眼发光,整个人从昏昏欲睡的状态猛然精神起来,“弩箭多不多啊,上次战斗后,我们手上都没有弩箭了。”
“哦?”流灰等人不明所以,正常来说,部落光靠弓箭和掷矛就能解决掉几乎所有的敌人,不知道这次要弩箭干什么。
看着几人疑惑的目光,灰臀和黑手等人相视一笑,便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地将当天与长毛象战斗的场景,用夸张且极具感染性的动作给做了出来——憋了这么多天,终于可以在族人面前嘚瑟一番,要知道等待这个机会,这几人等了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