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家里陷入了忙碌的筹备中。范宇坐在书房的书桌前,反复翻看着新生入学手册,手中的红笔不时在书页上圈出重要事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注意要点,从报道流程到宿舍用品准备,事无巨细。他还时不时上网搜索相关信息,与同事交流经验,只为能给儿子最周全的建议。
江影主动承担起整理衣柜的任务,把哥哥的球衣一件一件拿出来,仔细地抚平褶皱,再叠得整整齐齐。每叠一件,她都会偷偷在衣服里塞一张自己亲手写的小纸条,上面或是画着可爱的简笔画,或是写着鼓励的话语:“哥,在大学要加油哦!”“想你的时候,就看看这个纸条。” 小姑娘一边叠着衣服,一边轻声哼唱着不成调的小曲,眼神里满是对哥哥即将远行的不舍与祝福。
而江雪则像不知疲倦的陀螺,穿梭在超市、药店和裁缝铺之间。走进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可江雪的眼神却格外专注。她站在毛巾货架前,伸手抚摸着每一条毛巾,柔软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她却眉头紧皱,在心里反复比较:“这条虽然厚实,但颜色太浅,容易脏;那条花色好看,可材质不够柔软,秋实皮肤敏感,用着会不会不舒服?” 想起儿子小时候因为用了粗糙的毛巾,脸上起了红疹,整夜哭闹,她就一阵心疼。最终,她选了几条质地细腻、颜色耐脏的毛巾,放进购物车时,还轻轻拍了拍,仿佛这样就能把自己的关心也拍进去。
来到拖鞋区,她蹲下身,一双双地挑选。“这种塑料拖鞋不防滑,万一秋实在宿舍洗澡滑倒怎么办?” 想到儿子高大的身形,摔一跤得多疼,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这种棉质拖鞋倒是柔软,可到了夏天穿着又会闷热。” 她咬着嘴唇,纠结许久,最后选了两双不同材质的拖鞋,喃喃自语道:“换着穿,总能合适。”
在洗漱用品区,她拿起牙膏,仔细研究成分表:“秋实爱吃甜食,得选防蛀效果好的。” 洗发水的选择更让她犯难,儿子头发容易出油,哪种去油又不会太干涩?她拿着几款产品,询问旁边的导购员,反复确认功效,直到确定是最适合儿子的,才放心地放进购物车。
走到食品区,她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看着货架上儿子爱吃的零食,她的手悬在半空,迟迟没有放下。“不能总吃这些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 可一想到儿子在学校想念家乡味道的样子,又忍不住拿了几包他最爱的小麻花和辣条。“就当偶尔解馋吧。” 她自我安慰着,眼眶却有些泛红。
每拿起一样物品,江雪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儿子使用时的场景。她想象着儿子用着自己挑选的毛巾擦汗,穿着舒适的拖鞋在宿舍走动,用合适的洗漱用品保持清爽。这些琐碎的日常,曾经在身边时她从未觉得珍贵,如今却成了她最放心不下的牵挂。她恨不得把整个家都装进儿子的行李箱,这样就能时时刻刻照顾到他。
“妈,我又不是去流浪。” 范秋实看着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既无奈又感动。他伸手从母亲手中接过装着家乡泥土的小布袋,那是江雪特意从老宅后院挖来的,说是 “水土不服时闻一闻,就像在家一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少年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江雪突然发现,儿子的睫毛比自己想象中要长,微微颤动时,像振翅欲飞的蝶。她的目光顺着少年的脸庞滑落,看到他愈发宽阔的肩膀,那是经过多年篮球训练和学习磨砺出来的力量,也是他即将独自面对世界的底气。
离别的前一晚,江雪失眠了。她躺在床上,双眼盯着天花板,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窸窸窣的声音。凌晨两点,她轻手轻脚地起身,披上外套,走进儿子房间。月光透过半掩的窗帘,在地板上投下篮球架般的影子,那影子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像是在诉说着少年往昔的时光。范秋实的床头摆着那张泛黄的便签 ——“我要当篮球明星”,那是他小时候写下的梦想,旁边新贴了张字条:“这里会是新的起点”。书架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与《篮球战术解析》依然并肩而立,只是书页间多了几张写满公式和战术图的便签,记录着少年为梦想拼搏的日日夜夜。江雪轻轻走到床边,看着熟睡的儿子,他的脸上还带着一丝未脱的稚气,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正在做着美好的梦。江雪伸手轻轻为他掖了掖被角,指尖触碰到他温热的脸庞,心中满是不舍。
凌晨四点,熟悉的拍球声再次响起。江雪披上外套走到阳台,楼下空地上,范秋实在月光下练习投篮。篮球与地面撞击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砰砰” 声一下一下,仿佛敲在江雪的心坎上。每一次起跳,少年的影子都会在地面上短暂地拉长,又迅速缩短,像是在与这片熟悉的土地告别。江雪看着他,想起无数个清晨,那时的范秋实还是个需要踮脚才能摸到篮板的小男孩,而如今,他的指尖已能轻松触碰到篮筐的边缘。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在月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那是梦想的汗水,也是成长的见证。
送别的那天,车站里人潮涌动,嘈杂的人声、行李箱滚轮的滚动声交织在一起。范秋实的行李箱上贴着醒目的 “易碎品” 标签,那是江影用彩笔精心绘制的,还画了个咧着嘴笑的篮球小人,旁边写着 “哥哥加油”。检票口前,江雪突然想起忘记把准备好的护身符塞进儿子口袋,转身要回车上拿,却被范秋实一把拉住。
“妈,不用了。” 少年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沉稳,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小布袋,“带着这个就够了。” 他张开双臂,给了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江雪把脸埋在儿子肩头,闻到熟悉的洗衣粉味道,夹杂着淡淡的汗味,那是属于她儿子的独特气息。这一刻,她感受到儿子肩膀的坚实,那是经过多年训练和学习磨砺出来的力量,也是他走向未来的依靠。
列车缓缓启动时,江雪看见儿子在车窗后挥手,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身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她想起八岁那年,他第一次松开自己的手,跌跌撞撞地抱着篮球跑向球场;想起十六岁那年,他在比赛中受伤,膝盖鲜血淋漓,却在她问起时倔强地说 “没事”,咬着牙继续训练;想起备考的日子里,他深夜苦读的身影,台灯的光晕将他的背影拉得很长很长,那是他为梦想努力的模样。而现在,这个曾经需要她牵着手过马路的小男孩,终于要独自面对广阔的世界。
回到家,江雪站在儿子空荡荡的房间里,突然觉得连空气都变得稀薄。床头的闹钟还保持着凌晨四点半的设定,那熟悉的滴答声此刻却显得格外寂寥。衣柜里残留着淡淡的阳光味道,那是她为儿子晾晒衣服时留下的。书桌上那张录取通知书被压在玻璃板下,边角微微卷起,她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仿佛能触摸到儿子此刻跳动的脉搏。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少年成长的回忆,墙上贴着的篮球明星海报,角落里落了些灰尘的篮球,如今却只剩下寂静与思念。
日子在思念中悄然流逝。江雪开始频繁查看天气预报,关注儿子所在城市的阴晴冷暖。每当下雨,她就会担心儿子有没有带伞;降温时,又想着他有没有加衣。手机相册里多了许多儿子发来的照片 —— 图书馆的自习室,他戴着眼镜,专注地看着书本;新认识的朋友,大家围坐在一起,笑容满面;校队训练的场景,他在球场上奔跑跳跃,身姿矫健。照片里的少年笑得灿烂,身后的篮球架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光,像是在诉说着新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让江雪感到欣慰,同时也伴随着淡淡的失落,她知道,儿子正在慢慢远离自己的生活,走向属于他的精彩世界。
深秋的某个清晨,江雪又被熟悉的拍球声惊醒。她下意识地走到窗边,却只看见空荡荡的篮球场。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划出寂寞的弧线。那一刻,她终于明白,雏鹰终究要离巢,而父母能做的,不是将他留在身边,而是在他展翅高飞时,默默守护那份牵挂,等待他带着更丰硕的果实归来。
窗外,梧桐树的叶子开始泛黄,这是儿子离家后的第一个秋天。江雪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的天空,想象着此刻的他是否正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是否也会在某个瞬间,想起家乡的味道。她知道,离别是成长的必修课,而那份血脉相连的牵挂,将化作最温暖的港湾,永远为他敞开。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默默关注着儿子的成长,为他的每一次进步而骄傲,为他的每一次挫折而心疼,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深深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