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停舟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辩解,或者说他也不打算辩解。
他伏跪在地上,声音很平静:“陛下,是臣治家不严,才致使今日酿成大错,还请陛下降罪——”
这是直接闷头认下所有过错,连撇清关系都懒得说了?
齐隽盯着他的头顶,良久,冷笑了一声:“好一个治家不严,朕本来还打算从轻发落,如此看来,既然你一心求罪,那朕就成全你。”
楚衡跪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这不应该啊,明明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怎么谢大人认罪如此痛快,陛下也如此铁面无私说降罪就要降罪了?
谢停舟是去年的新科探花,前途无量,怎么能因为这些事情就折戟于此?这不仅仅是朝廷的损失,更会让朝野上下都诟病陛下过于严苛,百害而无一利!
楚衡也不顾自己会不会被迁怒了,直接开口道:
“陛下,还请您三思啊!此事也许有什么误会也不一定,况且谢大人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情,昨日更是大义灭亲,准备将家中女眷带去衙门——”
谢停舟打断他:“楚大人,多谢你为我陈情,不过不必说了,臣万死难辞其咎,还请陛下降罪——。”
齐隽咬了咬后槽牙,同为男人,他又岂会看不出来?
谢停舟自从自己登基,对外宣布册封玉璇为后开始,整个人就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几次上朝时都形容憔悴,更有麒麟卫查到他外出买醉,这一副情场失意的模样,是生怕旁人看不出来,他对帝后大婚有多不满么?
齐隽就是要他亲眼看着,看着齐玉璇和他成婚,还要他亲口念祝词,向天下万民诵祷帝后百年好合!
现如今,他的庶母和妹妹愚昧犯事,他倒好,想趁此机会脱身官场,甚至远离京城?
楚衡和谢停舟两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就听到帝王的声音已经平缓下来:“临淮郡去岁积欠税赋八十万两,即日起便革去你翰林院修撰之衔,贬为临淮郡丞……若明年此时税簿仍没有半分好转,朕再数罪并罚,届时可就不是你谢停舟一人的荣辱,而是整个江东谢家的罪过了。”
“朕知道谢卿有本事,也是个聪明人,皇后也不止一次向朕举荐过你,若是辜负了朕与皇后的期盼,谢卿才是万死难辞其咎。”
谢停舟肩头轻颤,他短促地出了一口气,喉间像是压着千言万语,最后只汇成了一句:“臣罪当诛……臣斗胆请陛下革职、剥去功名……”
楚衡满脸惊愕地抬起头,他实在难以相信,陛下都如此惜才了,怎么谢大人还不领情呢?
虽说郡丞是从五品,可手握一郡实权,那可比一个翰林院的修撰要有价值得多,没看见新科状元也还在翰林院进修,至少两年后才能外放出去做县令么?
谢停舟到底是被灌了什么迷魂药了,一心求革职回到白身?!
然而只有皇帝和谢停舟自己知道,他所说的其罪当诛指的是什么罪。
觊觎皇后——这罪名,死一万次都不够。
可此时殿内还有其他人,况且身为帝王,管得了人的言行举止,却管不了人的心。
真将人革职查办,赶出京城,不过只能解一时痛快,况且谢停舟只是胆子大,做官却是一把好手,处事老练、为人清正,损失了他,朝野之中没有第二个可以替代,齐隽如今刚登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就在楚衡兀自不解时,忽听长案之后,年轻的帝王语气森冷:“谢行之,朕不是在和你商量。”
满殿死寂。
这大冬天的,孙邈站在一旁,都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楚衡这个时候也不敢求情了,这分明不是陛下无情,而是谢停舟脑子坏掉了啊!他能劝什么?谢停舟收拾收拾去死算了,别把汝宁王府牵扯进去才好!
伏跪在地上的清瘦人影终于像是卸了所有力道,沉闷地吐了一句:“臣……领罚。”
谢停舟的喉结滚动着咽下血气,抬头时,额间都已经磕出了乌青色,整个人像是一颗清劲的白竹,那点憔悴也没有损他面容半点好颜色,反倒平添几分我见犹怜。
齐隽看见他这幅样子就心烦,一挥袖:“速去吏部官署,朕要你明日就出发离京。”
“对了,你家那两个女眷,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让刑部依律处置,不得轻纵。”
长乐宫前殿。
碧穗已经审问了银铃,确认对方确实没有做出任何伤及皇后娘娘的事情,只是被太皇太后吩咐新婚夜主动进屋伺候帝后、又在大清早去慈宁宫将过程简单说了一遍。
她如实说完,就听上首的皇后下了决断:“既然如此,那便将人送去慈宁宫,就说本宫今早见慈宁宫的宫人太少,唯恐伺候太皇太后不周,便忍痛割爱,将长乐宫的大宫女银铃送给太皇太后差遣。”
碧穗连忙应下:“是,奴婢这就去办!”
“不急。”齐玉璇喊住她,“将长乐宫所有宫人都喊过来,本宫有话吩咐。”
碧穗眼睛一亮,娘娘果然要开始杀鸡儆猴了?
不多时,长乐宫大大小小三十余位宫人就一起跪在了前殿的门口,一个个都面露了然。
昨日长乐宫才迎来了女主人,也是这齐国的女主人,今日肯定是要训话的,从前无论哪个宫的宫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也见怪不怪了。
只是老实跪下之后,才有人注意到,皇后娘娘的身侧,怎么仅有三位大宫女?
不应该是四位么?
这么想着,人也都跪好了,碧穗率先发话:
“皇后娘娘初入宫闱,万象皆新,今日仰承娘娘懿旨,碧穗便与诸位分说一二在娘娘身边伺候的规矩……”
一连说了半刻钟,将宫规的重中之重都重复了一遍,眼见底下跪着的人越发老实巴交,碧穗才转而说起了别的:
“……皇后娘娘不喜听阿谀之词,只爱见踏实做事的人。打今儿起,凡忠心勤勉者,每月可多领半日探亲假,但若有人——私传消息、怠慢职守、欺上瞒下,便请诸位去慎刑司抄三百遍宫规,等抄明白了再回来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