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琴觉得自己女儿有志气,心里已经开始在幻想着等林语蓉找到了有钱有势的老公后,宋书晚等人又会怎么样巴结她。
带着这样的心态,周小琴和林语蓉两人对陆家这些客人还算客气,没有再闹事。
林子德以为母女两人终于有出息了。
等到陆家的人都走了之后,他还想夸奖几句,可是周小琴却已经开口了。
“你看陆家现在风光,但也不知道能风光多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也还能再像从前一样。”
林子德微微挑眉,不明白周小琴话里的意思。
周小琴又继续道:“语蓉年纪也不小了,长得也好看,我看也该物色一个好的对象给她。”
“你的单位里应该也有不少不错的年轻人,最好是京都本地的,介绍给我们语蓉正好。”
“这对你事业上也有帮助,对语蓉也好。一举两得。”
林子德脸色微沉,女儿的婚事他一直都惦记着。
但他只希望林语蓉能找一个合适的就行。
林语蓉的脾气不好,没脑子,还骄纵。
如果找个老实的,需要依靠他的,那林语蓉后半辈子也能过的好。
周小琴的意思他是太明白了。
这是要给林语蓉找个能力强,背景硬的老公。
这对林家也许会有帮助,但林语蓉能把握的住吗?
林子德不愿与周小琴说太多,他知道周小琴是想不通这一点的。
他点点头:“好的。我会留意。语蓉的年纪也不小了,是该找个合适的。”
周小琴见自己丈夫终于同意了这件事,开心地抱着林子德:“我们语蓉要是嫁得好,我们整个林家不也会变好?哪里还需要靠陆臻他们啊!”
林子德无奈地叹了口气,推开周小琴:“我还有其他事,先走了。你只要记住以后别胡闹就行了。”
他和周小琴的感情早就没了。
只希望周小琴能老老实实待着。
这个年过的也很快。
一晃就已经到了初八了。
宋书晚已经带着宋老爷子他们玩遍了整个京都。
初春的京都特别美,每一处都让他们觉得此次来的很值得。
到了初十。
林素云拉着宋书晚道:“再过几天就元宵了,等元宵过完,我们也就要回去了。”
清远县的店还要开,陆易文几个孩子也还要上学。
宋书晚点点头:“回去后也别累着,请了那么多人,也要让他们多做点。”
现在的钱赚的比以前多多了。
林素云也不是掉进钱眼里的人,自然是非常清楚了。
“你别担心,我和你爸清楚。我们还要把身体养好,再来京都找你们。”
林素云又看了看这座四合院:“要是有办法,这院子是也能买下来。以后你和陆臻两人也就有个落脚点了。”
刚开始林素云并不同意,觉得这里贵。
可是她在这里住了将近一个月,渐渐的也喜欢这里了。
而且这里交通确实方便,菜市场也近,生活便利。
宋书晚笑着道:“我就知道你会喜欢这里。这四合院确实不错,我也满意。等过段时间我和房东谈谈,看看能不能买下来。”
婆媳两人又聊了一会儿。
陆臻和陆凝两人都要上班,所以平时也都是宋书晚陪着他们。
日子悠悠闲闲的很快就到了元宵。
元宵节时,林子德想请大家下馆子。
但周小琴坚决不同意,京都物价太贵了。
林老爷子也不赞同,因为还要攒着买房。
宋书晚并不知道,如果知道,一定会觉得林老爷子是有远见的。
元宵这天,一家人围着吃火锅。
陆臻买了半头羊,吃的倒也热闹,暖和。
这次,宋书晚要求宋老爷子留下来,宋老爷子也不想麻烦林素云夫妻两人。
自己在饭店里帮不上忙,整天坐在里面,还要被他们惦记着。
如果待在京都,还能帮着宋书晚看着房子。
所以宋老爷子也就同意了。
林素云和陆国山两人也没意见,只要宋老爷子开心,在哪里都行。
终于到了回去的时候,陆易文几个孩子恋恋不舍。
“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考到京都。”
陆易文发誓道。
陆小丫和陆小宝两人也跟着附和。
“我们也是,一定要考到京都,还要买这么漂亮的院子。”
几个孩子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之中也不知不觉的被宋书晚同化了。
宋书晚摸着陆小丫的脑袋,笑道:“好呀!我等你们来京都,再带你们到处游玩。”
林素云握着宋书晚的手,鼻子有些发酸:“又要开学了,你也别累着。钱可以慢慢赚,清远县还有店铺,我们都会好好打理。还有月岭村的竹林,你也放心,我已经让你爸时常去看了。”
她是真的舍不得宋书晚。
这个儿媳妇比她女儿还要贴心。
而且他们家如果不是因为宋书晚,恐怕还在杏花村窝着呢!
几人道别后,宋书晚才与陆凝一起回了四合院。
“嫂子,你再过两天就开学了。有宋爷爷住在这里,我也不用担心了。”
本来陆凝还怕自己一个人住那么大的院子,心里有些发毛。
但是现在宋老爷子也在这,陆凝也就不怕了。
宋书晚笑道:“我也可以办走读啊!这样我也能常住在这里。”
院子大,也要多一点人气,而且她也能多照顾爷爷。
开学后,宋书晚和学校申请走读。
她又买了一辆自行车,方便上下学。
周倩几人听说宋书晚不住宿了,都非常舍不得。
“书晚,你不在宿舍了,我们以后就不能再吃到好吃的水果和糕点了。”
“还有你不在宿舍,我们也没办法跟着你一起学习了。”
“我们真的很舍不得你呢!”
几个人围在宋书晚的身边,说着说着大家都哭着抱在一起。
宋书晚无奈的叹了口气:“你们能不能别这么伤感啊!我们都还没毕业,我每天也都会来学校上课。”
周倩几人这才擦干了眼泪,互相看了一眼,都觉自己似乎是夸张了点。
“那我们能去你的院子蹭吃蹭喝吗?”
“你的院子多大啊?是和我们农村一样的吗?”
“这要多少钱啊?我好想去看看。”
几个人从伤感变成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