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从诸夏协助图桑塔纳建立草原游国以后,诸夏每年冬天都会在大雪封草的时候,给北方游国资助过冬的物资。诸夏由于去年征讨云梦国的战争消耗巨大,这年北方又遇到特大雪灾,图桑塔纳希望土川走廊的明国,凉国,高昌国协助度过难关。驻守在高昌国和凉国的妙赞国大将侯耀虎派发妻道朵儿,回来妙赞国统一筹集物资。
道朵儿也就是金帝师的二姐,她带着今年十六岁女儿侯韵音来到妙赞国。侯韵音生得明眸皓齿,性格机敏果决,自幼随父习武,骑射俱佳,颇具侠气。
北风卷着碎雪扑打在妙赞国都城的城门上,道朵儿掀开马车帘角时,侯韵音正握着腰间短剑,目不转睛地盯着城墙上猎猎作响的“妙”字大旗。她发间还沾着塞外的霜花,暗红披风下露出半幅绣着狼首的皮甲——那是去年父亲打了胜仗后,特意让人从高昌国匠人那里定制的。
妙赞国皇宫的鎏金殿内,道朵儿拜礼过女王以后,女王道妙元正捏着一枚西域葡萄干,听下方官员争论。金珠汇报了去年打仗时的耗费,如今白将军还在南方扫清云梦国腐化势力残余,国库不是盈余。女王听罢,让丞相道国元和方祖蕊夫妇去民间筹粮,可以发给农户粮劵,来年一倍二兑换粮食。
走出王宫大殿,道朵儿来到鹿泉县看望母亲杨氏,顺便带着女儿侯韵音来鹿泉山帝师坛学习佛道至理,让她这男人般洒脱的性格里多点柔美。
侯韵音来到帝师总坛,见到何晓娜后,嘴甜而又洒脱的说道:“听说表姐生的美丽,学识渊博,希望我也能留下来学习”。何晓娜说道:“当然可以,只要二姨和姨夫愿意你留下来”。
从此,侯韵音和魏子豪,道雅萱,李世成,盛施柔一起学习佛道思想,盛施柔尤其欣赏她的洒脱和自由,结拜为金兰之交,她比候韵音大两岁,所以她为老大,候韵音为老二。
他们这天学了《妙法西域记》的第三十二记,记录如下:
我问上师:既言生命真相为菩提妙明自照之性,本无生死,然众生因知见妄认生死,生恐惧悲伤。菩提妙心之见精明性,于众生常住业感颠倒,而于妄立世界中妙现一切相,是名“六道见生”,然菩提妙明真性,未在颠倒中。无量业识,乃众生无始劫来感业造业,如烽火轮辗转不息。又言识性虚妄,当下分别妄成,似有实无。如何深解业障识种,究竟无惑?
上师答:菩提妙明自性如无形无象的晶莹宝珠,映现六尘幻彩流转。世人执“我”说色彩生灭为有无,却不知宝珠本具自知之明——它既是妙明映彩之体,亦是照见了知之性。所谓“色彩”“宝珠”皆为假名,本觉真心有彩没彩都能自明自照。非因彩色才能妙明,亦非因映彩方有觉照,不因无色而昧,湛然灵明中妙明自照自寂。世人迷于喻相,却忘失此“宝珠自知”之性,妄说“我”能而颠倒迷执。但它离诸人我众生相,不依外境,本自圆成。故离色离相处,灵明不昧时,方见此“能明一切、不被一切所明”的究竟真相,可名为“见”勉强说之,因为“见”有即明即现、即现即明之意,明照不会双失。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乃诸法实相,亦名“妙明真心”。故离诸戏论处,当体即是,非物非非物,非喻非非喻,唯此自知之明,自照幻彩妙明定义变迁,而妙体如如不动,一以贯之于世间一切在,就在这里,当下如如,此即“寂灭”。
我问上师:那此中所映之彩(六尘)从哪里来的?
上师答:六尘之生起,不离自心妄动,从本而起。菩提妙明自性本自清净,然众生执业无明(无始妄动),于清净中起“能所”分别——能即妄立,六根即成,所即妄立,六尘即成,将本自圆融的“觉性”妄分为“能觉”(照见)与“所觉”(妙明),“所觉”渐次显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相,如镜中虚影,非实有生灭,妙明圆成。六尘虽幻,却依妙明因果相续,众生把此相续的明白即说“因为所以”。于是众生在这分别因果中坚固执取,使六尘幻相“似有次第生灭”,如梦中境随念转,实则刹那妙明,寂湛不动,何有因果。所以究竟本质是:六尘非从外入,亦非自性实有,乃觉性本明中“妄动成相”的暂时显影。如《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故离此分别妄动的众生心,六尘本空,当下即归妙明真性。
我问上师:这样勉强可说的“觉见”之性,我如何脱离文字彻底了悟?
上师答:“觉见”本无差别对错,此乃菩提真性之如是功性,亦即众生本具之佛性。此“明白了知之性”本自圆融,然众生起是非对立分别,久固而成神识,随业力沉降飞举,感六道别居之果,故云“感业见生”。实则对立分别为生死根本,若当下止息对立知见,“见”又不是分别之相,怎么会不了菩提真性呢?譬如观镜而不辨镜中影像,“见”岂异于镜体?是以识种生于无明妄想,当下虚妄假立,本体空无。此皆因众生累劫坚固执迷于幻相,不识真相故。
我问上师:若止息对立分别,即可见道见性、不受业障牵累吗?
上师答:理虽易明,然宿世习气难除,非一蹴而就。当依渐次法门,入第一义谛而不动,方契见性之境。
我问上师:当依何等渐次?
上师答:1. 复归当下:菩提妙性本自圆成,非向外驰求可得。收摄注意力于当下,念念分明,是为如来清净初阶。
2. 观定修持:于色尘、觉触等六根中,择一或二根专注观照,长时练习,灭所亡能,则对立渐歇,心识渐寂,明灵真性自然现前,当用当有,是为第二阶。
3. 学经明理:专注定力成就后,妄念烦思就会少了,这个时候研习经典以明实相,此时思路清晰细腻,不生我慢贡高之心,是为第三阶。
4. 发菩提愿:前三步坚固后,微细妄念悉皆觉察,贪嗔痴如流水过境,了无踪迹。此时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于众生烦恼中照见自心,解行并重,是为第四增进阶。
5. 圆成行愿:持守菩萨行至究竟处,见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不嗔不贪,圆明妙性寂然不动。随缘度化而无施受之相,无是非、即离等分别,信行合一,自觉觉他,是为第五增进阶。
我问上师:五步圆满,可得佛果乎?
上师答:佛果本自圆满,从未失却,何言“得”耶?此五步不过令众生离恐惧挂碍,业尘销尽。若能“知幻即离”,顿悟实相,则尘劳当下廓清,又何须假以渐次?
读完记言,侯韵音忽然想起边塞风雪中,父亲侯耀虎教她射猎时说的话:“刀要快,心要定,不然猎物未死,反咬你一口。”她又忽然想起初到帝师坛那日,自己盯着\"妙\"字大旗时,掌心剑柄的纹路如何清晰抵着虎口。她摸出袖中从高昌国带来的狼首箭镞,在烛火下映出冷冽的弧光:“若按这五步渐次,我每日习箭、练功、抄经、听法,竟都是在'灭所亡能',让此自性圆成”
窗外风雪骤然大了,侯韵音忽然起身推开窗,任由碎雪扑上脸颊。她望着远处城墙上火把明灭,忽觉那些在风中招摇的\"有\"与\"无\",都成了宝珠映出的流彩。腰间短剑随着呼吸轻晃,剑鞘上的狼首仿佛活了过来,在风雪中睁开眼,望向更辽阔的雪原。
盛施柔将披风披在她肩头,烛火将二人影子投在经卷上,与“妙明真心”四字叠成一片暖黄。远处传来更夫打更声,侯韵音忽然轻笑:“原来这'离诸戏论',不是枯坐蒲团,是在风雪里、在箭尖上、在每一个当下啊。”
李世成想起鹿泉山的积雪,忽然解下腰间佩刀:“在这山径上摔过七次,才懂'复归当下'——不是盯着石板缝里的冰,是让脚掌先知道冷。”
道雅萱折下松枝扫去门前积雪,枝桠间漏下的月光碎成银鳞:“今早替师姐们分茶,水沸时茶沫聚了又散。原来'六尘幻相'就像这浮沫,越想按住,越乱得快。实这一切,就如同这当下月光的清明”
次日,魏子豪倚着帝师坛朱红廊柱,看侯韵音在雪地里舞剑。她披风上的狼首随动作起伏,忽觉那剪影与经中“宝珠映彩”重叠:“方才见阿姐舞剑,剑穗扫雪成弧的刹那——妄念若雪,觉性似剑,不是剑去斩雪,是雪自落,剑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