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昭当真是天下守城大将!
这一刻,诸葛亮又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面对他突如其来的出兵陈仓侧后,郝昭没有慌乱,没有乱中出错。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坚守陈仓!
郝昭明白,凭他的几千兵马绝不是诸葛亮大军的对手。陈仓城才是他唯一的倚仗,出了城他便是待宰的羔羊。
后路中断固然危险,但留在陈仓才有一线生机。
曹真渭水大营。
“嘶”
曹真接到诸葛亮突然进兵陈仓侧后的军报,满脸不解。眉头紧锁间,愁云浓聚。
“近日诸葛亮突然出兵,由街亭直插陈仓背后,与我军相距不过几十里。”
“诸葛亮此举意在切断陈仓与我军之间的联系。”郭淮出声言道,“诸葛亮趁我国丧之际再次动兵,意在攻破陈仓,继续东进攻取长安。”
“伯济所言言之有理。”曹真点头。
“朝廷援军现在何处?”曹真此时又想起问道。
“回大都督”郭淮抱拳,“朝廷十万援军由陛下亲命骠骑将军,副都督司马懿统领前来。三日前来报,大军已出洛阳。据日程推算,十日上下便可与我军汇合。”
曹真听后心中暗自盘算一番。
“现在我军兵力有限,蜀军士气正盛,我军不可与之力敌。”
曹真当即对诸将领说道:“传本督军令,各营严密把守营寨,不得出战,等与援军会合后再与蜀军决战。”
“那时蜀军久耗之下,又因远涉千里而来,士气战力都将低迷。一举击败诸葛亮,击破蜀军指日可待!”
“谨遵大都督将令!”
曹真眼底有深思之色。
“郝昭有为将之才,他镇守陈仓我是放心的。只要他能坚守陈仓半个月乃至一个月。”
“我亲自向陛下为他请功,给他封侯拜将!”
“吁!”
当确立坚守不出的策略之时,司马懿正率领大军向西进军。
“禀司马将军,大都督有信传来。”
“讲”司马懿停下战马,听来人讲述曹真传信。
“大都督命郝昭坚守陈仓,他自率大军屯兵于渭水。诸葛亮虽进军陈仓背后,切断了陈仓与大军的联系,却难奈我军如何。”
“大都督请司马将军尽快进军与他会合,待两军会合之后与蜀军决战!”
“击败诸葛亮,击退蜀军!”
司马懿听后,只对来人说道。
“你速去回禀大都督,我不日便会率军与他会合。”
“是”
来人走后,司马懿暗暗笑道。
曹真此时还真是体现出了几分大将的风范,诸葛亮趁国丧之际突然出兵,其用意必然深厚。
此时贸然进兵,无论有战机与否,都胜算难测。
他还没有与诸葛亮交过手,可神交已久。
诸葛亮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传令”
“加快行军速度,尽快与大都督会合。”
陈仓以北,雍县,诸葛亮率主力兵马正在此地屯兵。
“丞相,自您派出廖化,王平,高翔三人率军进至陈仓背后,如今已过半月之久。魏军还是毫无动静啊?”
军帐之内,马超率先开口说道。
“丞相,以末将之见,还是由末将率军先攻陈仓,引诱曹真出战吧。”马超抱拳向诸葛亮请命道。
“孟起勿急”诸葛亮一抬羽扇,制止马超。
“陈仓城虽小,可城防坚固,又有郝昭镇守,我军若贸然攻打,只会适得其反。”
听到诸葛亮如此说,马超也就打消了念头。
“丞相派廖化,王平,高翔三位将军率军进至陈仓背后,其意在诱使曹真出战。”姜维情之中略带惋惜,“未曾想到陈仓城中郝昭坚守不出,渭水一线的曹真也是按兵不动。”
“我军计划无从施展,一旦魏军援兵赶到,兵力必然骤增,那时我军俨然失去几成优势。”
“丞相,魏军援兵正在赶来,既然诱敌不成,何不先将廖化,王平三将先行撤回,以免前锋有失。”马超此时建议。
“不”诸葛亮却再次否决,“非但廖化,王平三人所统帅的一万五千兵马不能撤,我大军主力还应尽早启程,围困陈仓。”
“将全部主力压上!”
诸葛亮言罢,诸将皆是露出震惊之色。
曹真前番受挫,我军占据优势。可是曹真坚守不出,他们的优势,几近于无。
此前已经将一万五千主力兵马置于险境,现在竟又要将全部主力压上!
这……
众将皆不明白,诸葛亮何以如此弄险!
对于众将的疑惑,诸葛亮有过多解释。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诸位将军尽快下去准备,明日大军便拔营向南,向陈仓进军。”
“喏”
虽怀着众多疑惑,众将领还是决定执行诸葛亮的军令。
看着诸将带着满心的疑惑离去,诸葛亮露出了笑容。
前半生的策略执行的太过顺利,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稳重的诸葛亮。也因为太过顺利让世人以为诸葛一生谨慎,不敢弄险。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有条件,为何不赌一把呢?
你知道奇计才能得奇胜,他又何尝不知?
曹真现在如当初的司马懿一般,坚持坚守不战的策略,是因为他手中兵力不足,没有出兵的底气。
可一旦魏军后续援兵到达,魏军兵力将会超过他。
那时候拥有十几万可用之兵的曹真,就不会再满足于坚守不战,以静制动的策略了。
曹真肯定会跟他决战。
而他等的正是一个决战的机会,一战定乾坤!
打到曹魏心甘情愿放弃长安以西之地,让曹魏默认退出这场角逐之战。
片刻之后,诸葛亮召来军士,将亲手写的一封密信交给他。
“你速将此信秘密送到邓艾手中,让他按信中之计行事。”诸葛亮嘱咐。
“喏”
诸葛亮出兵北伐已有半年,得知蜀军北伐得胜的消息,远在江东的孙权也蠢蠢欲动。
荆州这个绞肉机让他损失惨重,此时又无可乘之机。前番与魏军交战获胜,增强了孙权的信心。
孙权的目光望向了北方,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