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非遗:渔家乐、北冶抬皇杠与八卦掌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渔家乐、北冶抬皇杠与八卦掌作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平山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
一、渔家乐:渔舟唱晚的民间艺术
渔家乐,作为石家庄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流传于平山县回舍镇郜家庄村一带,是反映打鱼人家欢度佳节、喜庆丰收的民间舞蹈。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艺术特色:
渔家乐舞蹈共有九个角色,包括老渔翁一人、小生四人、小旦四人,角色的扮相和戏曲相似,表演形式分为行会和打场。小旦、小生基本步法为跟步,渔翁步法则为“八”字。渔家乐的乐队由民间管弦乐、弹拨乐和打击乐组成,音乐曲调为民间曲牌、民歌、小调,如《八板》《小开门》《大开门》等,歌词文雅可读性强,如《渔翁乐陶然》中描绘的渔翁驾船捕鱼、饮酒作乐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诗意。
文化价值:
渔家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具有导人向善与端正村风的作用。通过参加渔家乐的排练和演出,青年男女在农闲时不走邪路,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郜家庄村有顺口溜:“村有渔家乐,风俗样样好,家庭多和睦,邻里少争吵,姑娘不摸牌,小伙不押宝,学扭又学唱,顶过上学校。”足见当地人民对渔家乐的喜爱程度。
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渔家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保护。省地文艺工作者多次对渔家乐进行研究和整理,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渔家乐先后在省、市多次获得荣誉,如1985年参加石家庄地区曲艺、舞蹈汇演荣获二等奖,1987年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如今,渔家乐已成为平山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与体验。
二、北冶抬皇杠:皇家贡品的民间演绎
北冶抬皇杠,流传于平山县北冶乡天桂山一带,是一种记录明末清初为修建崇祯皇帝避难行宫而运送物品时的舞蹈,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原本是给皇家进贡礼品的一种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舞蹈。
艺术特色:
抬皇杠的场面宏大,由好几个村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两人抬一盘杠杆,拉开有半道街,表演起来非常壮观。道具有杠杆、杠箱组成,杠杆用硬木做成,中间粗两头细,有一定弹力;杠箱长约八十公分,宽四十公分,硬杂木做成,箱四面绘有图案,上有小立柱插满彩色小旗,中间有一根高立柱装有鸡毛猴儿,箱的两头装有两个响环,走起来发出清脆之声。抬杠的技巧高妙,无论是面对面、背对背,还是用杠头顶住肩窝、肚脐窝、后腰、后背或头顶,无论怎样表演各种动作都不用手扶,踩着鼓点前仰后合,步伐讲究,动作利索,串杠如梭。
文化价值:
抬皇杠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承载着平山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皇家贡品运送的场景,体现了民间对皇权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平山过去有好多重大传统庙会都有皇杠表演,如东冶庙、大吾庙、王母庙等,在走会时不管有多少起会,首先皇杠会得排为头会,杠会走完,其它会才能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条大家自觉遵守的规矩。
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北冶抬皇杠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2003年,天桂山邀请县文化馆杨诺成老师对失传的“抬皇杠”重新进行了挖掘、整理、加工、排练,在北冶村培训了五十多人的皇杠队伍,参加了天桂山第十届旅游文化节活动。此后,在每年的春节、庙会和重大庆典活动时,抬皇杠都会进行献艺表演,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三、八卦掌:内外兼修的武术瑰宝
八卦掌,作为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于20世纪初传入平山县,并在此地流传至今。平山八卦掌全称周天数广华哲宗同易派平山八卦掌,是目前流传于平山、国内唯一能传承全部套路的八卦掌掌法。
艺术特色:
平山八卦掌由先天八掌(也称转掌)和后天六十四掌(也称缠掌)组成。先天转掌十式包括单换掌、蛇形顺式掌、龙形穿手掌等;后天缠掌有开、捧、扽、探、立、挑、盖、缠等六十四式。八卦掌练功者从行步入手,内功为基,正形、通气、懂劲、熟技、明变,以先天掌为母掌,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实用掌法和套路。其将武功与导引起落融为一体,内外兼修,每个动作都有很强的技巧性、科学性。
文化价值:
八卦掌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强调内外兼修、以形为本、象形取力、以形心意等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八卦掌在平山县的流传与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传承与发展:
平山八卦掌的传承人卢顺新是目前唯一掌握周天数广华哲宗同易派八卦掌全部套路的人。他退休后在家乡致力于八卦掌的传承发展,免费传授八卦掌拳术。然而,由于八卦掌自创立以来“上不言师,下不言弟”,加之套路繁复,能得到真传并全部掌握要领的人很少。因此,平山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四、非遗三绝的文化共鸣
渔家乐、北冶抬皇杠与八卦掌这三项非遗技艺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深深扎根于平山县这片土地,共同构筑起当地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平山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在传承与发展中,这三项非遗技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化传承:
这三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政府通过制定保护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群众则通过参与非遗活动、学习非遗技艺、传播非遗文化等方式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平山县将继续加大对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推动非遗技艺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将加强非遗技艺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平山县的非遗文化,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渔家乐的渔舟唱晚、北冶抬皇杠的皇家气派与八卦掌的内外兼修在平山县这片土地上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