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非遗:刘家坪丝弦、温塘桃花浴与田兴花灯会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的文化版图上。刘家坪丝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着戏曲的韵味,温塘桃花浴以千年的温泉文化滋养着人们的身心,田兴花灯会则以绚烂的花灯照亮了乡村的夜空。这三项非遗技艺共同构筑起平山县的文化底蕴,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
一、刘家坪丝弦:戏曲艺术的瑰宝
刘家坪丝弦,作为石家庄丝弦中路丝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山县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戏剧。它起源于清代中后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刘家坪村自1910年成立村办丝弦剧团以来,便成为平山丝弦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艺术特色:
刘家坪丝弦融合了石家庄丝弦中路各大流派的艺术风格,唱腔独特,激越悠扬,慷慨奔放。其剧目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一朝一代的历史大剧,也有反映百姓生活的民间小戏;既有催人泪下的悲剧,也有令人捧腹的喜剧。刘家坪丝弦的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文戏武戏兼备,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传承与发展:
在抗战时期,刘家坪村丝弦剧团曾聘请平山籍着名丝弦艺人“平山红”封广亭等前来教戏,提高了剧团的演技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又邀请了多位中路丝弦的知名艺人传授技艺,使剧团能够演出多达50余部的丝弦剧目。近年来,在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形势下,刘家坪村办剧团重新焕发生机,频繁开展集体演出活动,为传承和发展刘家坪丝弦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温塘桃花浴:温泉文化的千年传承
温塘桃花浴,是平山县温塘镇温塘村一带独有的民俗活动,以温泉水为载体,融合了休闲洗浴、民间文学、历史故事、道教文化、医用知识和民俗演艺等多种元素。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文化内涵:
温塘桃花浴不仅是一种洗浴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年农历三月桃花盛开时节,温泉水温最高,水中矿物质分解充分,成为浴疗疾病的最佳时节。人们纷纷前往温塘沐浴“桃花浴”,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形成了独特的“桃花浴”习俗。期间,还有各种民俗活动如赶庙会、上香祈福、举办演出等,共同构成了温塘桃花浴的丰富内涵。
经济价值:
随着温塘桃花浴民俗影响的不断扩大,当地政府借助这一文化资源进行经济开发,发展了许多宾馆、饭店、疗养院、培训中心、度假村等旅游设施。每年三月举办的“桃花浴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有力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等产业的兴起,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田兴花灯会:乡村夜空的璀璨明珠
田兴花灯会,是平山县大吾乡田兴村一带以元宵节为时间背景、以花灯展示为主题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活动形式:
每年元宵节前后,田兴村的村民们都会自制各种花灯,如转灯、春字灯、牌匾灯、鱼形灯、西瓜灯、谜语灯、孔明灯、龙灯等数十种。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村民们手提花灯登临村南前岭,然后在村里的主要街道上夜游。最后,花灯队伍和火流球队伍汇聚到村里的戏楼前,演出自编自演的种地舞、舞龙灯、耍火流球、扭秧歌等民俗节目,并燃放自制焰火。整个花灯会活动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文化价值:
田兴花灯会融合了剪纸艺术、编织技艺、武术竞技、戏曲艺术、孔明灯制作燃放、火流球制作、木炭烧制、焰火制作等多项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村民们祈福避祸、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的一种方式,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平台。
四、非遗三绝的文化共鸣
刘家坪丝弦、温塘桃花浴与田兴花灯会,这三项非遗技艺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深深扎根于平山县这片土地,共同构筑起当地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手工艺与技艺的巅峰,更是平山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文化传承:
这三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政府通过制定保护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群众则通过参与非遗活动、学习非遗技艺、传播非遗文化等方式,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平山县将继续加大对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推动非遗技艺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也将加强非遗技艺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平山县的非遗文化,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