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挂了电话,转身就瞧见院门口的人正热火朝天地架煤炉。等他们架好了锅,往锅里扔调料包的时候,江夏瞬间明白了江冬的想法。
虽然没弄懂王伯伯那句 “电话并非专为他配置” 的深意,但还是忍不住在心里为妹妹点赞。
同时钻进厨房,加快了切肉的动作 —— 虽没法像东来顺师傅那样把肉片切得透光,但至少得让它们在滚水里打个转就能入口。
至于饭吗。除了江冬揉的面拿来做馍馍。剩下的缺口当然是用大米饭来填补。
别说没米。还记得下洼村嘛?
这时候的人,说话是一口唾沫一口钉,稻谷收好后,那边的老村长真的给江夏送来了“百家米”,还是加大号的。零零碎碎的加起来,足足有个百十来斤了!
可江夏掰着手指头算了算:百十号人干一天重活,一人得往肚里塞俩馒头三碗饭,这点粮食怕是连牙缝都填不满。
虽然现在过节加班没有三倍工资这么个说法,但江夏觉得还是得让别人吃的肚皮溜圆才是过节的气氛。
找出大蒸屉,再将原本用来煮猪草的大铁锅,架到院子里的柴火灶上。江夏的目光不自觉的看向自己左手食指上的一道疤痕。
诶,不是有个说法来着,汉族人左手食指上都有疤,江夏的这个是他小时候用铡刀铡猪草的时候弄的,你们的哪?
将大米扔到盆里泡着,江夏又开始掏兜。
直尺,温度计,要不是怕别人问量杯之类的化学仪器怎么来的,江夏都想把量筒摸出来了。
嗯?不就是蒸个大米饭,有什么值得我们的小江工程师这么大动干戈?
嗨!还不是报纸上介绍的“双蒸法”嘛!
不对,别个正式的名称应该叫双蒸饭,而且是属于“天天见报纸”上推荐的“粮食食用增量法”中的一种。这还是江夏的母校——五道口职业学院折腾出的办法。
简单来说就是饭已经蒸熟以后再加一倍的水,盖子必须盖紧不得敞气,把这个饭重新蒸一遍。
原本一斤米只可以蒸两斤的饭,而这个双蒸法却可以蒸出五斤的饭出来。
神奇吧,牛b吧。
这还不算啥,粮食食用增量法里面还有一种一斤玉米蒸五斤馍的经验,更甚者,出现了一种玉米芯(即去掉玉米粒后的玉米棒子)蒸馍的办法。
将玉米芯整理干净,磨成细面,然后按照用做馍的常规操作去做,每斤玉米芯面能做出两斤的馍。
据说这种馍吃起来味美香甜……
江夏从未尝过这种吸饱了水分、看似丰盈却不辨干湿的 “增量饭”,但报纸上言之凿凿,他决定一试。
毕竟,百十号人的口粮可不是小数目,就算掏空江家家底也未必够。
也别说江家又开始“圣母心”,那不是修水坝的项目公社没同意嘛,按照农村的规矩,邀人来干活,江奶奶就是“主家”了,那些来帮忙的村民,主家按照规矩,都是需要管饭的!
但也不用说什么江家吃亏,这些损耗,江夏有信心从公社这边找补回来,就算是新来个社长,那也是赖不了账滴!
但,为什么掏出直尺这种东西?
啧,那当然是量水位咯,这种大规模的蒸饭,可不是用电饭煲,你手指头往里一插就知道该加多少水了。
等江夏好不容易测算完毕,紧张的等待着自己的第一锅双蒸饭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
抬手看表,“咦?今天下工下的怎么早嘛?昨天年夜饭都直接干到了六七点的嘛!”
“嘿,是不是打夯机起作用了,今天的工作量提前完成?那我可真了不起!”
厚脸皮的江夏为自己点了个赞,又对着老坎井那边忙碌的大老王招手:
“大老王!大老王!搭把手切肉!忙不过来了!”
大老王应声跑了回来,拿起江家祖传菜刀就开始歘欻欻。
“老五!把大家伙先引到炉边坐着,让他们先吃肉,主食还要一段时间!”
江夏一边高声吩咐,一边找了把蒲扇对着炉膛就是一阵猛扇。
“嘿,大老王你个缺心眼的,能把电话线牵来,咋不弄根电线过来,用用电饭煲那不香嘛?”
迎着小呆毛的吐槽,大老王一边切肉,一边皱着眉头打量着回来的人。想一想的,干脆把案板搬到了江夏身边。
“不对劲啊!”
“咋了?”
“一个个跟霜打茄子似的?”
“让你刨一天的沟,你也这样!”
“不对,你看,他们的眼里,好像没有神采!”
“诶!”
江夏愣神,看向众人。
这才注意到,昨天收工回来,公社的晾场里像炸开的锅,汉子们争着抢着在他面前比谁今天多刨了两筐土,他们的媳妇则凑在灶边点评他大乱炖的咸淡。
可今儿大伙脚步虚浮,眼神发直,连最聒噪的五柱都蔫头耷脑地缩在人群里。这是咋了!
“五柱!快来!”
五柱分开人群噔噔噔的跑到江夏面前站定,就那么直勾勾的看着他,喉结滚动着说不出话。
“这是咋了?咱的打夯机你没带回来嘛?不是跟你说了,前面的打夯头能拆卸的,你把小钢炮重新和车厢挂上,还能当运输工具的嘛!”
“诶,你们今天咋突然泄气了?是不是挖沟太累?别怕,我回去弄个小型挖机出来……”
听着江夏的絮叨,五柱终于忍不住,梆的一下就跪了下去。
“小太爷!您快想想办法吧!那个刚来的大官,不准我们挖水坝了!”
“啊!”
江夏一惊,手里的蒲扇落地:“这是为啥!那姓吴的刚来,不是夸咱们有主观能动性嘛?”
“呜呜呜,不知道!不知道哪飞来了个东西,带着那个领导和梁老师在天上飞了一圈后,他们落地了就说不准我们再挖了!”
五柱的哭诉,引发了大家伙的愤怒,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说道起来。
“啥文物不文物的,俺们挖了半辈子地,啥铁疙瘩没见过?”
“可不是嘛,说啥‘要给老祖宗留个念想’,俺们这人都快饿死了,哪来的念想……”
“江秋都急哭了,跟那两人说这是民生工程,人家压根不听!就说这是啥四九城三千年建城的历史证据!”
槽,听到三千年这个词,江夏愣住了。
娘嘞,我脚下的是西周那个燕国的遗址嘛?
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