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南,工部工匠营,一处工匠作坊里。
站在高处的朱皇帝,环顾下面的几百工匠,还在玩命挥动大铁锤,捶打锻造兵械。
脸色露出自豪,心满意足的笑容,再回过头,对着自己的工部尚书,继续严肃的告诫道:
“其三”
“是保密意识”
“本朝军队的一些制式装备,威力上,比满清强多了”
“同时,朝廷很少打败仗,那些优质装备,丢失率就非常低”
“满清鞑子,也知道这一点,战场上吃亏不小”
“你是不知道啊,咱们的昆明城,出现了不少满清的探子,最出名的,就是血滴子”
“他们这些清狗子,就一直在想办法,想搞到咱们的制式装备”
“这一点,朕的老叔公,还有王侍郎,都做的很不错,把守的很严格,没有一丝的泄露”
“朕是希望啊”
“卢尚书,王侍郎,你们两个啊,要好好配合,抓好这一关”
“过硬的装备,是军队的立足之本,打胜仗的根基,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朝廷的战略,军队的大战,要立足于自身,打铁还得自身硬”
“只要咱们不出错,一步一个脚印,稳稳的走下去,再多的鞑子,也都是浮云,灰飞烟灭”
、、、
哔哩啪啦的一大堆,说到兴头上的朱皇帝,出口成章了。
没错的,最近几个月,朝政大事太多了,太忙碌了。
即便是抽出一点时间,也要去巡视军队的改编整编,来工匠营,都是走马观花似的。
今天,趁着有时间,工部也换了尚书,那就好好训斥一顿吧。
粮饷问题,质量问题,保密意识问题,这些都是致命的要事,涉及到兵械的质量和效率。
没错的,如今的大明王朝,火器方面,确实是胜过满清。
本来,大明王朝,在兵械方面,就是满清的祖宗,是老师傅了。
后来,因为贪污腐败,财政崩溃,满清杀进关内,导致质量跟不上,并不是技术不行。
如今,加上朱皇帝的后世眼界,一些小的金手指,再加上一些东南亚,红毛鬼的火器缴获。
所以说,工部的技术,很快就突飞猛进了,超过了满清鞑子。
不说别的,火药这一方面,工部的原料司,就一直在改进,不停地调试摸索,搞到威力更强的颗粒火药配方。
火炮方面,飞雷炮就是典型,还有澳门火炮厂,也融合两广的技术,速度更快,质量更好。
还有遂发鸟铳,遂发抬枪和鸟铳,这些都是新式装备,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呢,就等着憋个大战役。
满清鞑子,这方面就不行了,火炮厂一直放在北京,担心汉将搞事,固步自封的状态。
“最后,就是贪污腐败了”
“克扣粮饷,以次充好,蒙混过关,推诿扯皮,拖延工期”
“这些东西,朕就不多说了”
“去年年底,还有上个月,你们是知道的”
“朝廷的御史,都察院,锦衣卫,东厂,刑部,四部门联手办案”
“去年一年,也就是十个月时间,朝廷就出现了一大堆的蛀虫”
“朝廷六部,二十四司,五寺,各州府县,整整136人,全部粘连了贪污受贿”
“他们的下场,自然就不比多说了,砍头剁首,剥皮揎草,按大明的祖制办,就对头了”
、、、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皇帝的脸色,已经是铁青了,杀气腾腾。
放眼过去,周边的文武随从,全部低下了高贵头颅,开始进入装死数蚂蚁的状态。
没错的,现在的朱皇帝,上位气息浓烈,目光冷冽,杀气盈盈啊。
是的,上个月的时候,朝廷就处置了一批贪污犯,整整一百多官吏。
没办法啊,乱世用重典,容不得半点的妇人之仁,朱皇帝不像学历史上朱由榔的下场。
当然了,这也是朱皇帝,有意而为之的。
朝廷整顿好了,土司围剿战差不多了,忠贞营改编了,外围的战场,也都稳定下来了。
于是乎,朱皇帝暗自下令,锦衣卫,东厂,都察院,刑部,全部一起,搞一个联合行动。
不出所料,被突然袭击的朝臣,各州府县的官员,下马了一大批,全部砍头剁首,剥皮揎草。
没办法啊,这就是乱世,人命如草芥,即便是很多朝臣反对,朱皇帝继续杀。
如果,是和平年代,朱皇帝为了朝局的安稳,自己的形象,也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咚咚咚”
、、、
朱皇帝的话音落下,周边陷入了死寂,就剩下嘈杂的打铁声了。
一众朝臣,随从们,再也扛不住了,纷纷跪下去,磕头如捣蒜,一个个口中高呼着:
“吾皇万岁”
“陛下圣明”
“陛下天威”
“臣等谨记在心”
“末将谨遵圣命”
、、、
太炸裂了啊,好好的巡视工匠营,最后搞成了挨骂大会,他们都受不了啊。
尤其是卢若腾,这个可怜的江南人,德高望重的几朝元老,就他妈的,更悲催了。
别人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是没看到的,直接变成了吃屁大会,差点就熄火完球了。
但是,老辣的卢老头,也不敢抱怨,也变的更加小心谨慎,不想搞砸这个天胡开局啊。
没错的,他是看出来了,朱皇帝改革了很多,朝廷的弊端和漏洞,欣欣向荣啊。
所以说,要想把工部做的更好,难度不小的,要搞砸,却是非常容易,掉脑袋也不是不可能的。
“行了”
“好了”
“都起来吧”
霸道威武的朱皇帝,并没有放过他们,很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让他们起来,还随口告诫说道:
“好话说尽,言至于此”
“你们啊,好自为之吧”
“金侍郎”
“你带路,去隔壁作坊,看看你口中的战车吧”
说到最后的时候,朱皇帝才把目光,看向一旁,跪在地上的金光,让他带路去隔壁的工坊。
没错的,如今的大明王朝,正式进入了东征北伐的冲刺阶段,朱皇帝就更忙了。
是的,整顿朝廷,军队收编改编,土司围剿战,江南人入朝了,都是差不多了。
很自然的,朝廷的兵部,户部和工部,也跟着进入冲刺阶段。
这时候,身为第一人的朱皇帝,也很自然的,成为了最忙碌的人,日以继夜,宵衣旰食。
今天,来这个作坊,其实是路过的,随意看几眼,突然谈到了事情,就多说了几句。
但是,真正的目的,反而是在隔壁,另一个工匠营作坊,兵部下令打造的战车。
没错的,这个金光,就是战车的重要支持者。
大力推荐,想营造大量的战车,用于对抗满清的骑兵集团。
“咳咳、、”
半刻钟后,一众人就来到了隔壁工坊,这里的环境,就相对好一点,没有那么多打铁噪音。
为首的兵部右侍郎金光,站在朱皇帝身边,轻咳两声,浑身激动,满脸自豪的指着几辆战车,大声介绍道:
“陛下”
“诸位同僚,将军”
“这就是重型厢车”
“左侧的偏厢车,右侧的是正厢车”
没错的,这就是他的杰作,用于备战东征北伐,对抗满清鞑子骑兵的利器之一。
尚书邹简臣,是四川人,左侍郎龚铭,也是大西南人。
大西南几个省,崇山峻岭,山多林密,道路崎岖,走路都成问题,更不适合骑兵冲杀,战车营转运。
久而久之,在他们眼里,军队的战术,也就慢慢习惯,山川地貌,只能用一些盾车和重手盾。
金光是浙江人,但是去了辽东,变成了尚可喜的幕僚,早就习惯了关外平原,骑兵集团冲杀。
如今,大明王朝,早就定下了,要东征北伐,时机也差不多了。
于是乎,熟悉北方骑兵战术的金光,很自然的,就提出了自己的战术看法,准备打造专用的战车营。
同样,这也是朱皇帝,兵部几个大佬,忧心战船运输船的原因之一。
是的,朱皇帝的北伐,不是郑氏北伐搞偷袭,而是堂堂正正的,要一战功成的大决战。
军队,钱粮,战船,运输船,战马,战车,火炮,重盾车,丁壮民夫,全部都要配齐了,一个失误都不能存在的。
没办法,朱皇帝跟郑氏海盗不一样,战略也是完全不一样。
郑氏打输了,大不了下海呗,继续打鱼晒网,打下大员岛,继做他们的地主大军阀。
朱皇帝的大明王朝,要是出兵25万以上,那就是举国之力了。
一旦水路北伐江南失败,至少损失10万以上的精锐,那国运又得崩盘了。
所以说,朱皇帝输不起,只能拼命憋着,把所有的准备,做到极致,一丝不苟。
“咕噜、、”
“嘶嘶嘶、、”
“格老子的、、”
“俺的亲娘哦、、”
、、、
金光的话音刚落,站在最前面,身材魁梧的朱皇帝,周边几个重臣和大将们。
近距离看见战车以后,也不由自主的,目瞪口呆,纷纷咂舌,倒吸几口冷气。
老杆子卢若腾,王文简,黄殿卿,赵烁,刘开济等等,基本上都是南方人,大西南人,当真的吓一大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