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阳节度使府那宽敞却略显阴沉的大厅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安禄山端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如暴风雨前的乌云,他紧握着手中的情报,那是关于朝廷近期一系列针对藩镇行动的密报。朝廷先是组建“边防军”抽调他的兵力,接着又对藩镇财政进行管控,这一连串的动作,让安禄山心中疑窦丛生。
“哼,朝廷这是要对我动手了啊!”安禄山将情报狠狠摔在桌上,怒目圆睁,眼中闪烁着愤怒与警惕的光芒。
一旁的谋士严庄赶忙上前,低声说道:“大帅,朝廷此举意图明显,恐怕是想逐步削弱我们的势力。不过眼下我们还不能与朝廷公然翻脸,需从长计议。”
安禄山皱着眉头,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没错,此时公然反抗,正中朝廷下怀。我们暂且佯装顺从,以免打草惊蛇。但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探清朝廷的下一步动作。”
严庄点头附和道:“大帅所言极是。我们可暗中安排亲信,在长安安插眼线,密切关注朝廷动向。一旦有风吹草动,我们便能提前知晓,早做应对。”
安禄山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好,此事就交由你去办。挑选最可靠的心腹,务必做到机密行事,绝不能让朝廷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严庄领命而去,很快便挑选了一批安禄山的心腹之人,这些人皆是对安禄山忠心耿耿,且行事极为隐秘之人。他们乔装打扮,混入往来长安的商旅、流民之中,悄然向长安进发。
在长安,罗昌依旧忙于消藩相关的事务,他每日穿梭于各个联络点,收集情报,协调各方行动。这日,罗昌像往常一样在长安城中巡查,不经意间,他注意到几个行迹颇为可疑的人。这几人看似是普通的商贩,但他们的眼神却异常警惕,总是有意无意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而且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隐晦。
罗昌心中一动,凭借多年的经验,他直觉这几人绝非寻常之辈。于是,他暗中安排人手,对这几人进行跟踪监视。经过几日的观察,罗昌发现这几人时常与一些身份不明的人秘密会面,而且会面地点十分隐蔽。
罗昌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立刻将此事上报给李隆基。在大明宫的御书房内,罗昌神色凝重地向李隆基禀报道:“陛下,臣近日在长安城中发现一些可疑人员,他们行迹诡秘,极有可能是安禄山安插在长安的眼线,意图刺探朝廷关于消藩行动的情报。”
李隆基听后,脸色微微一变,说道:“竟有此事?爱卿可确定他们是安禄山的人?”
罗昌说道:“陛下,虽尚无确凿证据,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嫌疑极大。这些人行动谨慎,刻意隐藏身份,且与一些不明身份之人频繁接触。臣担心安禄山已察觉到朝廷的消藩意图,所以才派人来长安刺探消息。”
李隆基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说道:“倘若安禄山真的有所察觉,那消藩行动便更加棘手了。罗爱卿,此事你务必继续深入调查,务必弄清楚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同时,传朕旨意,命参与消藩行动的大臣们务必更加谨慎,严守机密,不可再有丝毫疏忽。”
罗昌拱手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会全力以赴。只是,若安禄山已有所防备,后续消藩行动恐会遭遇更多阻碍,还望陛下与诸位大臣早做谋划。”
李隆基点头道:“嗯,你所言极是。朕会即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消藩之事,关乎大唐的江山社稷,绝不能因安禄山的察觉而功亏一篑。”
随后,李隆基紧急召集张九龄、李适之等大臣进宫商议。在大殿之上,李隆基将罗昌的发现告知众人,众人听闻后,皆神色凝重。
张九龄说道:“陛下,若安禄山已察觉,我们的消藩行动确实面临严峻挑战。但此时切不可慌乱,我们应将计就计,故意透露一些虚假消息,误导安禄山,同时加快消藩行动的关键步骤,争取在他有所防备之前,完成对其势力的削弱。”
李适之也说道:“陛下,臣赞同张大人所言。此外,我们还需加强长安的戒备,加大对可疑人员的排查力度,防止安禄山的眼线获取更多重要情报。”
李隆基听后,说道:“二位爱卿所言极是。就按此计行事。罗爱卿,排查可疑人员一事,你要亲自负责,务必将安禄山安插在长安的眼线一网打尽。张、李二位爱卿,你们继续完善消藩策略,尽快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众大臣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罗昌回到长安城中,立刻加派人手,对之前发现的可疑人员展开更严密的监视。同时,他还组织了一支精锐的暗探队伍,在长安城内进行全面排查,力求找出所有安禄山的眼线。
而在范阳,安禄山焦急地等待着眼线传来的消息。他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朝廷究竟还打算如何对付我?这些眼线能否顺利探听到重要情报?”
终于,一名眼线秘密返回范阳,向安禄山汇报:“大帅,我们在长安发现朝廷似乎在谋划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但具体细节尚未探明。”
安禄山脸色一变,说道:“军事调动?难道朝廷要对我用兵?继续打探,务必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意图和行动时间。”
眼线领命而去,安禄山则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一场与朝廷的较量即将来临,而他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朝廷可能的行动。
在长安,罗昌的调查逐渐有了新的进展。他的暗探们发现了一个隐藏在长安城中的秘密联络点,经过周密部署,一举捣毁了这个联络点,抓获了多名安禄山的眼线。
罗昌审讯其中一名眼线:“说,你们在长安还有多少同伙?安禄山派你们来究竟要打探什么消息?”
眼线起初还妄图顽抗,但在罗昌的严厉审讯下,最终交代了他们的任务和同伙的情况。罗昌得知,安禄山不仅想探听朝廷消藩的具体计划,还企图联络长安城中一些对朝廷不满的势力,为他所用。
罗昌将审讯结果上报给李隆基,李隆基得知后,说道:“安禄山果然心怀不轨。传朕旨意,对这些眼线严加看管,同时对长安城中与安禄山有牵连的势力展开清查,绝不能让安禄山在长安有任何可乘之机。”
随着罗昌对安禄山眼线的打击,长安城内的局势暂时得到了控制。但罗昌知道,这只是消藩行动中的一个小插曲,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和大臣们必须更加谨慎地推进消藩行动,以应对安禄山可能的反击。而安禄山在得知眼线被抓的消息后,也更加警惕起来,他一方面继续设法刺探朝廷情报,另一方面加快了自己的军事准备,一场更为激烈的较量在悄然酝酿之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隆基与大臣们日夜谋划,进一步完善消藩策略。他们深知,安禄山既然已经有所察觉,必然会加强防范,后续的消藩行动将更加艰难。
张九龄建议道:“陛下,我们可利用安禄山急于获取情报的心理,故意散布一些假消息,让他做出错误判断。比如,透露一些关于朝廷兵力部署的虚假信息,误导他的军事准备方向。”
李适之也说道:“陛下,同时我们要加快对安禄山内部的策反工作。之前我们已经联络了一些他麾下的将领,现在要加大力度,争取更多人倒戈,从内部瓦解他的势力。”
李隆基点头道:“二位爱卿所言甚是。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行事,确保消息的保密性。一旦让安禄山识破我们的计划,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一场真假难辨的情报战和内部策反行动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展开。大唐朝廷与安禄山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最终对决暗暗发力,而大唐的命运,也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中,悬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