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城中;
李世贤、刘锦棠、张曜、金顺、徐占彪等人齐聚。
刘锦棠约莫三十余岁,颇为英武,拱手向李世贤询问道:
“李将军,可知左帅召集我们,所为何事?”
他是湘乡人,自幼习武,早年加入王錱的“老湘营”,跟随叔父刘松山征战;
后王錱战死;
左宗棠以其余部改编为楚军,他则为骨干,此可谓“王左系”湘军;
参与镇压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收复西域等大小无数战斗,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现在统帅三万军队,与徐占彪一起,负责安西省军政,正在监督环盆地铁路建设。
“是啊,李将军,给我们透露一下,也好有个准备!”
这名说话的将领五十余岁,乃是左宗棠麾下的大将张曜;
他祖籍浙江钱塘,出身贫寒,早年以勇武闻名;
后投效清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因战功卓着被调往西征军。
所部被编为独立于湘军系统的“嵩武军”,长期与湘军配合作战。
现在统帅三万军队,与金顺一起,负责北庭省的军政事务。
他两人;
都是左宗棠的心腹,所以才被委以重任。
“呵呵,刘帅、张帅,就是那件事……”
李世贤这些年,率领三万军队,一直跟在冯衍华身边保卫。
他们这几位将领,左宗棠都经过各方试探、收复后,才选定的军队统领人。
其中;
金顺还是满族镶黄旗人,当初试探他时,刀斧手都准备好了。
这几年;
中亚铁路建设好后,其中一个分支从阿拉山口建设到轮台;
再过吐鲁番至塔里木盆地,数年的发展、军队的装备,都甩满清八条街了!
特别是塔里木盆地的大水;
他看在眼里,如此神迹,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这可是从龙之功!
“终于是要开始了吗?!”
几个将领,满脸的兴奋之色,这些年军队换装、训练,让他们感觉自己无比的强大。
.
这时;
冯衍华和左宗棠两人走了进来。
“大家都到齐了!”
“末将参见太子、左帅!”
所有人挺直身躯,以大夏帝国的行军礼拜见。
“众位将军免礼!”冯衍华坐于上首,对他们摆手。
“诸位,如今西域两省在你们的发展下,耕地面积大增,百姓仓满物丰,你们辛苦了!”
他当先对表扬一番后,话头一转:
“但一想到全国四万万百姓还在受苦,清廷却只顾权力斗争、安逸享乐、奢靡挥霍。”
“我军,是时候东进玉门关了!!”
“谨遵将令,我等万死不辞!”
所有人立刻站起来,宣誓效忠,随后由左宗棠接过话题;
与他们商议进军计划。
“刘锦棠所部兵马,编制番号为华夏开拓军第36军,为大军先锋。”
“走水路在敦煌上岸,兵进安西州,拿下玉门关、嘉峪关!”
左宗棠手中指挥杆在沙盘上一指,递过一份将令:
“最终攻取兰州府,在此等候大军汇合。”
“末将领命!”
刘锦棠恭敬接过命令,毫不犹豫回答,这份先锋任务,正合他意。
“王左系”湘军,从王錱创立之初,就以“敢战”着称;
善用奇兵,主张“以攻代守”,与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战术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和曾国藩的“曾胡系”湘军尿不到一个壶里。
“张曜所部兵马,编制番号为华夏开拓军第37军,为后军。”
“提领辎重兵加紧修建铁路,入嘉峪关内的肃州府,保障三军物资通畅!”
现在的铁路支线从轮台,到吐鲁番,再到哈密、敦煌等地;
目前离嘉峪关只有百余公里,但都是大漠戈壁,物资运送极为困难。
有数万辎重兵修建;
进入关内之后,有官道就好很多。
“李世贤,统领华夏开拓军第12军,作为中军,随本帅和太子一起进军!”
“末将领命!”
“末将领命!”
张曜和李世贤两人,躬身接过将令。
整个进攻行动;
左宗棠早已和石达开约定好,西域作为西路军,主要攻略目标为甘、陕、晋。
定都关中!
再收复是广大的西南地区。
北方石达开从北海城南下鲜卑高原,作为中路军;
主要攻略目标为漠北的乌苏雅里台、漠南六部和河套地区。
海参崴的三个军九万人作为东路军,拿下东三省后进入兵进山海关。
与中路军齐聚北平!
三路大军齐攻!
军略布置妥当之后,整个西域两省蒙上了一层紧张的气氛。
到处都在兵力调动、物资调运。
“外公,两广地区的兵力,是否也可以动用?”
两广的叶家;
叶名琛已归西数年,但所有军队都在叶家两子的掌控之中;
清廷多次派遣新任的两广总督,但都是光杆司令,被架空的存在。
任满后就想办法调走。
“可!”
左宗棠捏着胡须思考片刻后说道:“但作为牵制清廷长江以南的兵力即可。”
“待北平已定,天下将传檄而定、闻风而降!”
如今;
满清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腐朽不堪,唯一能顶用的就是楚军、湘军和淮军。
一、西北地区;
清廷从各地调遣给左宗棠平叛的军队,以楚军为核心,还有一些湘军、川军、甘军、豫军等;
收复西域后,清廷通过分化,让左宗棠只有了刘锦棠的楚军精锐、张曜的豫军精锐驻扎西域;
现已改编为了华夏开拓军第36、37军。
剩余的部队,被满清留在陕甘封锁左宗棠的西进路线;
如甘军,回民起义后收编的汉回混合部队董福祥部;
如湘军,现任陕甘总督刘长佑部,是湘军的另一个派系“江刘系”。
二、华北及京畿地区;
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淮军,约4万,驻天津、大沽、山海关等地;
还有一部分绿营改编的地方练军部队;
以及战斗力低下的“八旗精锐”神机营、
步军统领衙门等等;
三、南方各省;
有湘军第四个派系“湘外系”的军队,就是外省的帅,统帅湘地的兵将;
如两江总督沈葆桢等;
还有曾国藩的“曾胡系”湘军余部,如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的,长江水师及陆营;
也有李鸿章的淮军驻扎福建等地。
四、西南地区;
四川总督丁宝桢用绿营及地方勇营组建的川军,以绿营为主,应对少数民族起义的云贵驻军。
五、东北地区;
有盛京将军崇实的八旗驻防军,吉林\/黑龙江将军等;
兵力薄弱、战力低下。
总的来说;
清廷全国军队,都是以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力:湘军、淮军、楚军为核心;
绿营逐渐被淘汰,八旗兵腐败,战斗力低下。
形成了几大汉人军阀。
满人江山,靠几个汉人大臣顶着,已如空中楼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