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龙附和着点点头,他也想找些海盗打一打,让水师的士兵们多一些实战经验。
“将军,只可惜咱们附近海域已经没有海盗了。”一旁的李治龙又摇了摇头。
张亮微微叹了口气,自从秦王海军来到东部大海之后,除了对矮冬瓜国的人动手之外,还对附近海域的海盗们动手。
如今附近海域的海盗基本上已经灭绝,想要找到海盗练兵,恐怕要到京州东面的海域了。
张亮他们不敢轻易过去,怕去那么远不好回来,万一再遇到秦王的海军,那就凶多吉少了。
不过两天之后,张亮这边就收到了新的消息:发现一股万人左右的海盗。
这让张亮很是惊喜,人数不少,而且距离他们这了也不是特别远,只有四五百里。
“太好了,终于发现海盗了!”
张亮开心不已,召集手下将士们集合。
李治龙听闻此事,心中有些疑惑。
“将军,这事有些奇怪吧,这里怎么会出现海盗呢?而且还是万人左右,数量不少呀!
之前都没听过,突然出现,太怪异了。”
张亮淡淡一笑,他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有些疑惑。
但仔细问了探子打探的消息之后,就明白了。
“李将军,那群海盗确实是最近出现的,主要是半岛三个国家的人,以及草原上的一些人。
他们因为战乱原因,无法在本土生活,只能逃到大海之上。慢慢的,他们就联合在一起,形成了海盗,人数越来越多。
最近,他们的人数还在增加着呢,大部分都是从高句丽方向跑去的。”张亮解释道。
李治龙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呀。
“将军,照这么说来的话,他们基本上都是各国逃亡的百姓?”
“嗯,基本上是,还有一些逃兵。”张亮说着,转身看向了后面挂着的地图,思索着如何行动。
李治龙却没有半点喜色,沉声道:“将军,对方不过是逃亡的百姓,并非是之前那种杀人越货的海盗。
咱们也没必要对他们动手吧?若是真想解决,咱们直接派人去招安即可,无需动兵屠杀。”
李治龙虽然是一名将军,但心怀仁慈,不愿意对无辜之人动手。
张亮却是一声冷笑,道:“妇人之仁!他们以前是百姓,但在海上联合之后,那就是海盗,只要是海盗,就得死!”
他现在已经不管那么多了,哪怕现在这万名海盗主动来降,他也不会同意,依旧会带着水师灭了他们。
张亮太想带着强大水师去实战了。
如今距离他们最近的海上势力是秦王的海军,但对方太强了,张亮不敢去进攻,所以只能找这些势力较弱的海盗们。
李治龙见张亮这般说,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帮忙一起组织军队,准备出发。
“通知英国公了吗?只要有机会,就放心大胆的进攻高句丽,本将军将会亲率水师支援他!”张亮又说道。
“将军,已经传达过去了。”
……
大唐与高句丽的边境附近,英国公李积收到了张亮传来的消息。
李积还是有些惊喜的,张亮亲自率领水师来援助,肯定能提供不小的帮助。
不过李积并没有特别开心,张亮的水师再强大,始终比不上秦王的海军。
这次进攻高句丽,对李积威胁最大的不是高句丽,而是秦王的军队。
若是不能有效牵扯住秦王大军,这次攻打高句丽可没那么顺利呀。
……
益州,李恪让萧何筹备粮草,让李存孝调集大军。
他准备前往京州,从东面解决半岛三国和北方草原的事情。
大唐四周,除了高句丽和薛延陀之外,其他国家基本上都被李恪击败了,成了李恪的地盘。
若是高句丽和薛延陀再被李恪拿下,李世民可就要被秦王彻底包围了。
所以这次大唐东北方,将会有激烈的争斗发生,李恪要亲自去指挥。
就在众人认真筹备物资和军队的时候,突然一则消息从南部大海送到了益州秦王府。
“主公!”
姚广孝拆开信封,面露惊喜之色。
“主公!郑和要回来了!”
哦?
李恪抬起头,心中也感到了惊喜。
郑和从坐上九州征讨使之后,便开始巡视九洲四海之地,扬大唐国威。
期间,郑和多次送回消息,讲述他到达何处,遇到了什么事情。
如今,他终于回来了。
许褚等人也很开心,好奇郑和这次巡视九洲四海得到了什么好东西。
“听说海外珍宝无数,想必郑和的船舱里塞满宝贝了吧!”
“别说船舱里了,甲板上都堆满了宝贝!”
许褚等人议论了起来,恨不得立马见到郑和,一睹他带回来的无数珍宝。
“你们几个又没去,却在这里说的煞有介事,贫僧还以为你们跟着一起巡视九洲四海了呢。”姚广孝开玩笑道。
许褚道:“军师,难道不是吗?主公之前也说了,海外珍宝可不少呢。”
姚广孝笑道:“珍宝确实很多,但海外还有比珍宝更重要的东西。”
比珍宝更重要的东西?
众人感到了好奇,难道海外还有其它宝贝?
“土地!人口!”姚广孝面带微笑的说道。
众人恍然大悟,土地和人口确实是比这些宝贝重要。
海外也有大量的土地,若是发现了,以后就可以派遣军队前往。
“郑和此次归来,本王亲自去迎接他!”李恪笑着说道。
郑和虽然不是去打仗的,但也是有巨大功劳的,远赴海外这么久,如今归来,李恪要给他高规格的欢迎仪式。
周围众人面露喜色,也都想一起去。
不过不是谁都可以去的,有的人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无暇前去标州。
……
益州百姓们,在第二天的日报上了解到了郑和要回来的消息。
之前大家也听说过,郑和带着大量的军队巡视九洲四海之地,好像去了什么天涯海角。
他们很多人连自己的村子都不敢随意离开,郑和竟然去了那么远的地方,真是太勇敢了!
“希望报纸能够多多报道郑和大人的事情,我们也想看看海外是何等光景。”
“听说海外的人长得跟我们完全不同,不知道有没有跟着一起回来的。”
很多百姓们来到发行报纸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