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3天(2022年8月26日,星期五)——愚蠢的人类
姥姥家新买了个烤箱,以后可以在家做烧烤,也可以烤蛋糕、做西点,想想就觉得有意思。
昨天拆箱的时候猫咪们围了一圈,猫的好奇心最强了,家里添置了什么新玩意儿它们都得“先睹为快”。
当然猫咪们对于烤箱的功能显然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烤箱的样子它们倒是很喜欢,对它们来说就像个小房子一样。
于是姥姥拉开烤箱门,猫咪们就争先恐后地往里钻。
后来姥爷把烤箱抱走了,猫咪们悻悻地被赶到一边,但它们马上又发现了“新大陆”——装烤箱的包装箱比烤箱更像个“新家”。
好像所有猫咪都喜欢纸箱子,看见就要往里钻。
它们特别喜欢待在狭小的空间里,也许好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它们可能觉得“藏起来”更有安全感。
于是经过一番争抢,最终块头儿最大的红中获胜,得以“喜提新居”,这两天它就一直待在纸箱子里不肯出来呢。
而且红中还把纸箱子里的泡沫塑料放倒形成了一个隐蔽的夹角,它就“窝”在角落里,“暗中观察”。
相比之下妈妈更喜欢小花脸儿,因为它特别“黏人”,总是追着妈妈撒娇,把妈妈哄得特别开心。
而红中就不一样,红中总是“独来独往”,不跟人亲近,完全没有“争宠”的心思。
说实话姥姥家的猫好像除了小花脸儿以外就再没有哪个会主动找人亲近,除非饿了,否则都会离人远远地找个地方躲起来。
尤其二饼更为“高冷”,无论对谁永远都是一副“懒得搭理”的样子。
爸爸说这其实才是猫咪的正常状态,猫跟狗可不一样,猫通常不会把养它们的人当作“主人”,相反它们觉得它们才是“主宰者”。
是它们允许人类跟它一起生活,并且享用人类提供的食物也属于“勉强赏光”。
所以猫咪不爱搭理人就再正常不过了,像小花脸儿那样的“娘娘腔”才是“异类”呢!
妈妈对此十分认同。
妈妈说比如现在我们觉得猫咪们钻纸箱子的行为是一种“犯傻的表现”,但其实猫咪们也许还在嘲笑我们理解不了它们的智慧,全部都是“愚蠢的人类”呢。
据爸爸分析,没准儿红中这两天藏身在“纸箱子新家”里面,琢磨的都是“怎么对付人类”的方案。
要不是体型差距实在太大,它可能早就对人类“下手”了!
--------------------
第4064天(2022年8月27日,星期六)——新物种探索之旅
现在妈妈是真的开始热爱运动了,除了滑滑板之外,一有时间就要安排个出游计划。
香山都跟爸爸去过好几次了,最近还安排了八大处和野生动物园,真是一改往日的“宅女作风”,闲不住了。
妈妈这一“转性”,我可惨了,还得陪着,可把我累够呛。
比如今天妈妈又要去植物园,说是上网查了樱桃沟里每周末有“喷雾表演”。
于是我又得跟着去,好在喷雾表演不在香山公园,不然我还得爬山呢!
自打“国家植物园”成立,我这还是第一次来。
现在的“国家植物园”分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北区就是原来的北京植物园,南区是原来的中科院植物园。
两个园区加在一起面积也超大的呢,这又不是一次轻松的游览。
不过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园子里风景是真好,走在园子里的感觉也好舒爽,这可是生活在城市中心体验不到的感受。
植物园里的物种超多的,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自不必说,植物多样性又能带来动物种类的丰富,在园子里还能看到好多新鲜的鸟类、昆虫以及其它小动物。
比如妈妈就在一片树丛边上看到一只蹦来蹦去的小蛤蟆,刚招呼我和爸爸来看,没想到那只蛤蟆突然飞了起来。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麻雀,妈妈今天没戴眼镜,眼神儿不怎么好。
但是妈妈当然不能承认自己看错了,她强词夺理地说这是“新物种”,名字应该叫“蛤雀”!
好吧,妈妈说什么都对,她可真了不起,她是全世界第一个发现“蛤雀”的人。
现在的樱桃沟里溪水不小,走在溪边的木栈道上,身边是高大的水杉,沟里吹来凉爽的风,真是太惬意了。
只是不知为什么今天樱桃沟里并没有“喷雾”,这让妈妈有些失望。
不过眼前这风景已经足够美好了,我倒是觉得没有人造的喷雾反而更能体现出自然美呢。
在路过一处古老的门洞时,爸爸忽然看到石壁上趴着一只特别大的六脚昆虫。
它的脚可长了,说蜘蛛吧又不太像蜘蛛,搞不清楚是什么虫子,反正以前没见过。
爸爸好奇心强,胆子还大,伸手就要去摸那虫子,可是虫子感觉到有动静,一下子飞了起来,不见了。
这时爸爸身后传来一声惋惜的感叹,爸爸回头一看是个举着专业相机的大爷,人家正要拍“怪虫”呢,爸爸一来给人家“搅了局”。
那个大爷是比较专业的“昆虫爱好者”,总喜欢背着相机拍各种虫子,可是就连大爷都不认得刚才那虫子,正打算拍下来回去好好研究呢。
爸爸一听赶紧道了歉跑了,妈妈又把爸爸好一顿数落,真够欠的!
我和爸爸妈妈一直走到水源头,在冰凉又清澈的水潭里玩了会儿水,才调头往回走。
沿着木栈道走出樱桃沟,来到湖面开阔的地方,我偶然一侧头,看到木栏杆上“吸”着一根像小树枝一样的东西,但是我分明看到它在缓慢地移动!
停下来仔细观察,那东西确实在移动,而且是侧向移动,这就说明它不是被风吹动的,而是在“自主运动”。
还是胆大的爸爸把那东西拿起来,这东西真是好奇怪,确实是一小段树枝,但树枝的顶部软软的,又像个毛毛虫。
刚才的移动肯定就是这软软的不知道什么虫子在带着树枝移动。
噢,我知道了,这就像寄居蟹一样,一定是虫子钻进了树枝里生活,既坚硬又能起到隐蔽作用,就叫它“寄居虫”吧!
今天来植物园这趟可真是一次“新物种探索之旅”呀,妈妈发现了“蛤雀”,爸爸发现了怪虫,而我发现了“寄居虫”,神奇又惊喜,太棒了!
逛完北园又逛南园,现在逛一回植物园可真累。
“微信运动”显示我今天一上午就走了一万三千步,我可真棒。
不过现在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赶紧回家歇着去吧!
--------------------
第4065天(2022年8月28日,星期日)——西瓜过季了
妈妈感冒了,想吃点儿去火的东西,正好爸爸又要买水果,就说帮妈妈买点儿西瓜吃。
整个夏天里爸爸总买西瓜,他喜欢麒麟瓜,无籽、沙瓤、甜度高,每次在美团外卖上订一大块,在冰箱里冰镇之后用勺子挖着吃,简直太爽了。
而且价格还便宜,用上美团的优惠之后,两斤多的一大块儿才八九块钱,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
不过最近西瓜的价格上涨了好多,上周爸爸买跟之前同样大小的一块儿已经要十七八块钱了,上涨了一倍,爸爸“咬着牙”才下了单。
今天再买麒麟瓜,爸爸发现价格又涨了,二十六块多了,这个价格已经是半个月前的三倍了!
妈妈说那就别吃西瓜了,毕竟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西瓜都“过季了”。
确实,西瓜是夏天的“应季水果”,夏天里西瓜特别多,价格便宜又好吃。
现在过了季,气候已经不再适合西瓜生长了,数量就少了很多,价格贵不说,味道还不好了,所以真的没必要再吃了。
现在农业科学越来越发达,农民也有了很多办法在“不应季”的情况下把水果种出来。
而且即便实在种不出来的也可以从远处运来,毕竟现在交通运输业也十分发达。
而且“物以稀为贵”嘛,越是不应季的水果就越显得“稀罕”,数量少、“身世”和“经历”特别都可以成为它们“身价”大涨的理由。
但实际上还是吃应季水果最好。
第一,应季水果生长在最适合它生长的环境里,无论口感还是营养价值都具备最佳水准。
第二,应季水果可以在对应季节里提供应有的功效,就比如西瓜可以在盛夏里为人体解暑。
第三,非应季水果在种植时往往需要用到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才能确保成熟,对人的身体会有不良影响。
第四,应季水果数量众多、到处都是,人们可以在距离产地最近的地方买到它们,总能吃到新鲜的,这可比往往需要长途运输的非应季水果有优势多了。
第五,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应季水果“经济性”高,也就是便宜呀,就比如夏天八块钱一大块的麒麟瓜刚到秋天就涨价到二十六了,这还怎么吃得起!
所以说,还是多吃应季水果吧。
爸爸决定今天不买西瓜了,给妈妈买点儿秋天“应季”的梨吃吃,也能去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