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雪当着村民的面,主动提出为了生产队通电一事捐钱,还一捐就是六十块,引起了村民的重重议论。
甚至还有村民对一干知青们指指点点,猜他们会不会有样学样,也捐钱。
刘婧雪没想到,自己的这一番举动,将一众知青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不过就算她知道,怕也不会在意。
愿意捐钱是她自己的事情,跟别人无关。
再说了,她相信红星生产队的村民,也不会因为她捐钱一事,逼着其它知青捐钱。
毕竟她的情况,村里不少人都知道。
知青们听着周围村民们的议论,感受着偶尔投在自己身上的异样眼神,都感觉有些如坐针毡。
心里不由对刘婧雪升起了几分埋怨。
周明轩、赵俊豪那边,早就知道吴老、刘卫华给刘婧雪支的招,自然知道她会有这样的举动。
只是他俩刚来的那段时间,在生产队太过高调,导致村民们都知道他们有钱。
后面郑鹏程走后,两人没有对手,也选择了低调,蛰伏起来,但到底刚才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还没有彻底消除。
因此其它知青也就罢了,村民知道他们没啥钱。
没看他们连自行车都没买。
倒是他们两人,村民们落在他们二人身上的眼神特别多,像是想看两人的表现。
感受着村民们那异样的眼神,赵俊豪不由自主地抖了抖身体,小声对周明轩道,
“明轩,要不咱们现在也捐钱?
村民们看我们的眼神,让我有些不舒服。
我不想被他们看不起。”
周明轩摇摇头,“那不行。
你忘记外公说的了,咱们捐钱可以,但得是在咱们给生产队卖货,拿到属于咱们的那一份报酬时,再捐出去。
不然,容易让人将视线移到咱们家人身上。”
“不舒服也得忍着。
再过两天,咱们不是答应给机械二厂那边弄一批货,到时候咱就有钱领了。
到那时咱再将钱捐出去。”
赵俊豪回忆了一下,以往机械二厂的拿货量,估摸着两人能拿到多少钱。
“是不是有些少了?”
“也不少了,正如外公说的,咱们可没法跟小雪比。
大不了咱们将上次分得的钱一并给捐了。
以大队长他们的为人,一定不会藏着掖着,会替咱们传扬出去的。”
长辈们不允许,周明轩也不同意,赵俊豪也只能无奈接受,当作没看到村民们看向自己的眼神。
“大队长怎么还不让大伙下地上工呢。
害得我们站在这,被人当猴把式看。”
好在大队长那边收到刘婧雪的钱后,交给李会计,让他收钱记账。
等他做完这事,再看台下的一众人时,站得较高的他,自然发现了村民与知青间的那点子异常。
略一思索便知道是咋回事的大队长,赶紧道,
“既然生产队通电这事,已经定下了。
趁这段时间,大家再仔细想想,自家要不要牵线入户。
有需要的人,到我这来报个名,到时候顺道一块给办了。
不过牵线入户的费用,就是各家自己承担,生产队可不负责了。
毕竟生产队不是所有人都有牵线入户的打算,而且各家要用的电线长度不一,费用也不一,生产队不好统一处置。”
“大家要赶紧想清楚,要报名的赶紧报名。
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想要牵线入户,那可能就比较麻烦了。
供电局就那些工作人员,到时候全镇上下都指着他们,排队都不知道得排到啥时候去。
电这东西,若是一不留神,可是会电死人的,一定要懂这行的专业人士才能干。”
“那大队长,牵线入户又要花多少钱?”
“这个没个准,好像是说跟你家离那电线杆的距离有关。
还有跟你家准备在家里几间屋布上连上电有关。
还再加一个电表钱。
不过说是最多也就几块钱。”
“反正到时候你家要多少钱,在开工前,那供电局的工作人员会跟你说个数的。”
刘婧雪刚下台,闻言连忙举手道,“队长伯,我先报个名。
我家就一个厨房,一个房间,都牵上电。”
见刘婧雪第一个报名,大队长乐呵对一旁的李会计道,
“李会计,你先帮我记一下。”
“好的,大队长。”,李会计连忙答应一声。
周明轩赶紧道,“大队长,还有我们。
我们三间屋子也都要连电。”
“行,李会计,一并给记上。”
在周明轩的话音刚落,郑建民,还有陈国庆那边也纷纷举手表示要牵线入户。
刚才知青们投票时,大队长特意留意了,六票全投的是赞同通电。
如今四票的主人都表示要牵线入户,就只剩下知青点的那两票了。
大队长特意看向知青点的那些知青,开口道,
“周知青,你们那边是如何打算的。
是要入户还是不入户?”
知青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虽然要花钱,但这么些人分摊,七人还是愿意的。
他们早就过够了晚上摸黑的日子。
“大队长,我们也入户。”
“知青这边都会牵线入户,村民这边回去好好考虑。
打算入户的这两天就来我这报名。
至于费用,到时候你们直接交给供电局的人。”
“好了,事情都说完了,各小队长带各组队员下地干活吧。”
看着人群慢慢散开,落在身上的眼神变少,赵俊豪松了口气,“总算能离开了。
再待下去,我都快憋不住了。”
路上村民们都在讨论,自家要不要牵线入户。
“这电看来是个好东西,不然那些个知青也不会一个个都要入户。
你说咱们是不是要跟他们学?”
看着走在前面的一干知青,有婶子跟旁边的丈夫讨论。
她可是听知青说了,这电可亮堂了,晚上外面一片漆黑,有电的屋子却是亮堂堂的,跟白天差不多。
在电灯下干活、做针线活,可方便了。
若是家里有了电,她也就不用坐在煤油灯下穿线,半天穿不进去。
做针线活时,也不会老扎到自己手。
“你没听大队长说嘛,要几块钱呢。
咱家的钱得存起来以后给老儿子说媳妇,给孙子们读书呢,费那钱做什么。
咱过了几十年没电的日子了,不都习惯了。”
“咱家又不差那几块钱,去年分钱不就多分了那些。
今年养殖场规模扩大,估计分的会更多,要不咱们就舍了那几块钱。”,婶子试着说服自家丈夫。
见他还是不为所动,她一咬牙,恐吓道,
“现在可不是以前,以前十里八乡都没通电,大家都是这样过的。
可若是趁着这次机会,生产队都通了电,大部分的人家都牵线入户了,咱们家却因为舍不得那几块钱,不牵。
会不会真如大队长、徐书记说的,影响咱老儿子说媳妇?
大不了,咱们不像知青们那么大手表,每间户都牵,就在厨房牵线。
晚上有什么活计,去厨房做。
没必要的时候,咱不用电不就行了。
大队长还有知青们都说了,不用电就不用交电费。”
婶子的丈夫想了想,终于点头,“行吧,那就按你说的,在厨房弄一个。
不过平时没啥事情,可不要用电,还是用煤油灯吧。
不然每月的电费,可划不来。”
婶子闻言大喜,“都依你。”
走到地头的这一路上,刘婧雪听到不少诸如此类的谈话。
不少人都是舍不得花钱牵线入户,但考虑到儿女的婚事,只能忍痛割肉了。
刘婧雪哑然失笑,不管到了哪个时空,华夏人骨子里那点都是为了儿女的情怀,还是没能丢弃。
“看来生产队这次通电的人家会比较多了。
不过都只是在一两间屋子通电,还都是能不用就不用。
希望后面电费不会将他们吓得不敢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