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他们赶紧和司礼监拟定相关的条款,大明宫内太监不少,每年因为老病而不能继续待在宫内的也不少,太监们又没有什么谋生的本事,确实是应该加以体恤。
司礼监经过商议之后认为,应该营建房屋,拨给钱粮,然后安排人手,照顾这些因为年老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再继续待在宫内的太监,朱载坖同意了这个意见,同时要求善待这些太监,为他们营建房屋,从内承运库拨给钱粮布匹,命令太医院派遣太医巡视诊治这些太监,所需要的药材,都由内承运库保障。
同时因为年老退休的太监,内承运库还要给一笔养老银子,用以保障他们的的老年生活,在宫内的太监,也要保障他们的健康,太医院也要派遣太医在内廷坐堂,诊视宫内的太监宫女,所需的药材也由内承运库保障,还要从小太监中选择机灵的,到太医院学习医术,负责照料这些年老的太监。
对于大太监们,也要恩荫他们的子弟,不过现在大明的恩荫,想要获取实职,都必须到国子武学进修并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够上任,不能通过考核的,也就是只是冠带闲住罢了。
对于朱载坖的这一系列安排,太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朱翊釴那边也和皇亲外戚们谈妥了,他们都表示愿意配合,解决了这些事情,朱载坖也认真查看申时行和徐贞明的奏疏了。
徐贞明提出了系统的在北直隶兴修水利,屯垦营田的方案,这次兴修水利的范围主要是在京畿以东,如蓟州、丰润、遵化、开平卫和密云等处,按照徐贞明的计划,东西百余里,南北百八十里。垦田三万九千余亩,将会在京东屯垦近四万亩的水田,同时将京东大量的旱地等到浇灌,这也使得京畿附近的粮食产量得以提升。
而且按照徐贞明的方案,所需要的钱粮也并不多,筹措役民工费两1钱,修建河间、任丘桥梁及垫筑道路花费银3688两有奇,但是朱载坖认为既然要修整水利,就要动作大一些,不必拘泥于一地,要想办法更大程度的惠及百姓。
而且朝廷中对于此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很多官员们认为,滹沱非人力可治,徒耗财扰民,认为徐贞明的方案无非就是浪费朝廷的钱粮罢了。
对此,申时行上疏予以辩护,申时行认为:“垦田兴利谓之害民,议甚舛。顾为此说者,其故有二。北方民游惰好闲,惮於力作,水田有耕耨之劳,胼胝之苦,不便一也。贵势有力家侵占甚多,不待耕作,坐收芦苇薪刍之利;若开垦成田,归於业户,隶於有司,则已利尽失,不便二也。然以国家大计较之,不便者小,而便者大。惟在斟酌地势, 体察人情,沙碱不必尽开,黍麦无烦改作,应用夫役,必官募之,不拂民情, 不失地利,乃谋国长策耳。”
申时行的奏疏得到了内阁辅臣和阁部重臣的赞同,首辅李春芳,次辅殷士儋等都予以赞同,首辅李春芳见很多官员上疏弹劾徐贞明、申时行,于是上疏予以辩护,左都御史海瑞也上疏帮申时行等人说话。
兵部尚书总督蓟辽谭纶也上疏极言兴修水利和屯垦的好处,谭纶在奏疏中称:“臣谨按境内山川图迹,质以耳目闻见,易水可以溉金台,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 滏水可以溉襄国,漳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故号河中, 视江南泽国不异。至于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议督委各府佐贰一员及州县正官,并选南官中能识水利者,周循勘议,某处可筑坝建闸,某处可通 渠筑堤,高则灌注,下则车汲,悉照南方开水田法,量拨军民夫役,以便宜处置。计六郡之内,可成水田者,奚啻数万顷。每岁收获,可益谷千万石,畿民从此富饶,永无旱涝之患。”
作为总督蓟辽的大员,谭纶对于蓟辽的山川地理是很熟悉的,他提出的方案就更加大了,要对整个京畿六府的水道进行系统的修整,尽可能的提高北直隶的粮食产量,对于谭纶的上疏,朱载坖予以了支持,要求徐贞明、申时行重新拟定在整个北直隶兴修水利的方案。
而朝中的北直隶出身官员和申时行等官员的奏疏攻讦仍在继续,永平知府、翰林侍读学士沈一贯上疏,提出了治水的三因十四议,所谓三因,也就是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因人之情,十四议则是议浚川,议疏渠,议引流,议设坝,议建闸,议设陂,议相地,议筑塘,议招徕,议择人,议择将,议兵屯, 议力田设科,议富民拜爵。
在打嘴仗这个方面,这次这些北直隶出身的官员远远不是申时行这些专业做题家的对手,而且申时行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官,而是太子讲官,翰苑菁华,不仅仅和之前朱载坖派到地方去的翰苑臣子们同声一气,在六科中还有不少兄弟,骂了申时行,一帮翰苑官员就跳出来了。
刑科都给事中、翰林侍读学士赵志皋、户科都给事中、翰林编修朱赓、翰林侍讲学士、河间知府许国等人,吏部右侍郎沈鲤、礼部左侍郎罗万化等纷纷跳出来支持申时行,再加上一众阁部重臣大佬的支持,使得虽然有反对声音,但是很快就被压了下去,朱载坖最终拍板,在北直隶六府兴修水利,推广水稻的种植。
但是朱载坖很清楚,尽管现在朝廷之上的反对意见已经被压制了,但是朱载坖很清楚,这并不意味着朝廷在北直隶的政策就畅通无阻了,这些士绅们肯定会千方百计的抵制朝廷的方略,朱载坖认为必须要派遣能够压制这些士绅的人加以弹压,防止这些士绅们破坏朝廷政策,朱载坖也决定趁机锻炼一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