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作战时通常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他偏好多路行军、同时推进的方式。
这种战术在过去的一些战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攻打江东以及刚刚结束的讨伐中原之战,这些都是多路出击的典型代表。
此次从汉中北伐关中,魏延与法正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继续沿用多路挺进的作战方略。
汉中与关中之间有许多条道路可供选择,其中包括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等。
然而,由于秦岭地势险峻复杂,这些北上通道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截然不同的通行难易程度。
陈仓道作为两地之间最为重要的官道,其地势相对较为平坦,行军相对便利。
此外,这条道路沿途物产丰富,非常适合大规模军队的行进。
因此,魏延决定派遣法正、刘磐、张任和傅肜率领磐石军的主力沿着陈仓道前进。
这一路兵马的目的地是陈仓,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在历史上,诸葛亮北伐中原,当时郝昭率领数千兵马坚守陈仓,蜀军数万大军围攻许久却始终未能攻克。
最终,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撤军。
魏延深知陈仓城防坚固无比,难以迅速攻破。
因此,他对这一路兵马的期望并非是尽快攻下陈仓。
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成功拖住关中曹军的主力部队,为其他两路大军创造有利条件。
陈仓道往东便是褒斜道,这条道路位于秦岭中部偏西位置,虽然路程较长,但相对平缓,适合大军缓慢推进。
魏延决定,由赵云、邢道荣、牛金率领玄甲军骑兵沿着褒斜道前行。
他们的任务是迅速穿插至关中地区,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敌军交战,并不断骚扰曹军的粮草运输队伍,给敌人造成困扰。
而最为关键的一路,则是由魏延亲自统领亲卫营和五溪营,总计五千兵马。
他们通过子午谷直捣黄龙,杀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路可谓是险中求胜,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魏延有信心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值得一提的是,魏延此次出征还特意带上了楚公府长史诸葛亮。
这位在历史上对子午谷奇谋持怀疑态度的诸葛丞相,如今将与魏延一同亲身体验这个计谋的可行性。
魏延决心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子午谷奇谋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战略。
就这样,楚军的三路北伐大军按照不同的出发时间,如三支离弦之箭一般,朝着关中地区疾驰而去。
......
此时正值盛夏时节,阳光炽热,暑气逼人,但子午谷内却是一片清凉景象。
谷中草木葱茏,绿意盎然,仿佛与世隔绝一般,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耳畔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伴随着潺潺的溪流声,宛如大自然演奏的一场美妙交响乐。
除了道路有些崎岖难行外,魏延觉得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旅行避暑的绝佳之地。
他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竟然能在如此炎热的季节里,创造出这样一个清凉宜人的地方。
在山谷中,沙摩柯和田林率领着五溪营的兵马,作为先锋部队在前方带路。
他们熟悉地形,经验丰富,一路引领着众人前行。
魏延和诸葛亮则走在中间,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一边讨论着行军的路线和战略。
陈到、沮鹄、徐盛率领着亲卫营的兵马,紧紧跟在他们身后。
子午谷经过五溪营和磐石军的将士们近半年来的辛勤侦查探路与开发,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如今,谷中已经构筑了近百个临时补给点。
这些补给点分布合理,里面堆放着足够五千兵马使用的粮食和其他物资。
诸葛亮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对魏延的眼光和智慧越发钦佩。
他暗自感叹,魏延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在战略规划和后勤保障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尽管他的内心深处依然认为这一路的偷袭成功几率微乎其微。
但有了这些粮食补给点作为支撑,这数千兵马便有了原路返回的可能。
然而,如果能够趁曹军不备,在关中地区有所建树,那么这一路上的冒险与艰辛都将变得意义非凡。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这狭窄难行的山谷中,这路兵马白天和黑夜不是在行军就是在休息。
魏延默默地观察着诸葛亮,他注意到诸葛亮那日益疲惫不堪的面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关切之情。
魏延提议由军中体格健壮的士兵,轮流驮着诸葛亮通过这山谷。
然而,好强的诸葛亮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魏延的好意。
但是诸葛亮的心中对于魏延的关心还是感到无比温暖。
十几日之后,这路兵马终于艰难地走出了那阴森崎岖的子午谷。
站在谷口,众人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广袤无垠的关中平原展现在他们面前。
魏延原本以为曹军会在这里严密布防,然而,谷口竟然没有发现曹军的一兵一卒。
魏延和诸葛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庆幸和兴奋。
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停留,而是率领着亲卫营和五溪营的兵马迅速穿过谷口,进入关中平原。
他们并没有朝着长安的方向奔袭。
魏延和诸葛亮都清楚地知道,长安虽然目前可能处于空虚状态,但它仍然是一座有曹军驻守的坚城。
以他们这区区五千兵马,恐怕连长安的城墙都难以摸到。
因此,他们的目标并非长安,而是另一个地方。
一个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更为关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