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战场,楚军势如破竹,一举攻下了昆阳。
随后,他们马不停蹄地朝着许都的方向进军,一路高歌猛进,士气如虹。
然而,就在这时,赵云派人传来了前线的最新情报,这让魏延得知了曹操已经放弃许都!
魏延命令楚军加快行军速度,数万大军风驰电掣般地向许都方向疾驰而去。
可是许都已经人去城空,魏延留下鲁肃坐镇许都,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没过多久,魏延率领着虎贲军抵达了虎牢关下。
而赵云和陈到所率领的玄甲军和亲卫营骑兵,早已在关下游荡多日,等待着魏延的到来。
见到主公魏延的身影,赵云和陈到如释重负,他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他们向魏延汇报情况,又主动承认自己中了曹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导致曹军得以顺利逃入虎牢关内。
面对这样的局面,魏延并没有责怪他们。
他深知战争中的变数太多,谁都无法完全预料到敌人的每一步行动。
于是,他首先详细询问了曹军的情况,包括敌军的兵力部署、装备状况以及关隘的防御设施等。
在了解了这些关键信息之后,魏延决定采取果断措施。
他命令黄忠派人在距离虎牢关不远的荥阳扎下大营,作为楚军的后方据点。
这样一来,楚军既可以保证自己的补给线安全,又能够对虎牢关形成一定的威慑。
安排好这些之后,魏延带着众将来到虎牢关前,仔细勘察地形。
只见这虎牢关位于黄河与嵩山之间,地势极为险峻,关墙高耸入云,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曹军在城墙上严阵以待,箭弩林立,如临大敌一般,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关下的动静。
魏延站在关下,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着。
他深知这座关隘地势险要,强攻绝非明智之举。
不仅会让自己的兵马遭受惨重损失,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攻下这座险关。
他想起多年前联军讨伐董卓时,虎牢关也曾拦住联军的去路,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魏延无奈地摇了摇头,决定暂时放弃强攻的想法。
他带着众人撤回已经扎好的荥阳大营,同时命令士兵们加强营寨的防御,以防敌军来袭。
回到大营后,魏延并没有休息,而是召来庞统和诸葛亮等谋士,一起苦思破关之法。
......
就在同一时间,洛阳城内气氛紧张而凝重。
刚刚抵达这里不久的曹操,甚至来不及稍作休息,便心急如焚地紧急召集麾下的众人前来商议大事。
他深知当前局势异常危急,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必须尽快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在洛阳城内新建的丞相府,聚集了他最为信任和倚重的谋士们。
包括郭嘉、荀彧以及特意从长安赶来的司隶校尉钟繇。
众人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各抒己见,纷纷表达着自己心中对于当前局势的看法和建议。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利弊之后,曹操最终做出了决策。
他决定召回驻守在淮南的曹军,同时在冀州只坚守邺城,其余的兵马则从白马撤回,与虎牢关的曹军一同夹击关下的敌军。
此外,曹操还特意派遣使者前去邀请张燕率领黑山军与曹军协同作战。
如此一来,击败楚军的胜算无疑将会大大增加。
尽管虎牢关下有楚军重重围困,但洛阳城地势险要,四通八达,周围环绕着八大险关。
曹军的传令兵可以从洛阳以北的孟津关渡过黄河,向北传递消息给各地的兵马,确保命令能够迅速传达并得到执行。
......
淮南战场。
寿春城在激烈的战斗中最终被攻破,淮南地区的战事也随之落下帷幕。
沮授率领着锦帆军的主力马不停蹄地赶往徐州的下邳,与驻扎在那里的先登营会合,共同应对徐州的战事。
与此同时,徐庶则负责处理淮南地区的安全问题以及安置曹军的战俘。
他将这些任务交给了黄权和廖化,相信他们能够胜任。
而徐庶自己则率领着赵凡的神亭军、文聘的安南军,以及霍峻和沙摩柯所率领的军队继续向北挺进,目标是收复中原地区。
他们选择兵分三路,其中安南军选择了一条经过沛国的路线,顺利进入了兖州的山阳郡。
而神亭军则穿过谯县,进入了兖州的济阴郡。
徐庶和霍峻则带领其余的兵马经过陈国,一路前行,最终抵达了许昌。
在抵达许昌之后,他们稍作休整,便继续向虎牢关进发。
与此同时,坐镇于荥阳大营的魏延,心中早已对徐庶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他深知徐庶不仅是一位智谋超群的谋士,更是他的至交好友。
在魏延一无所有之际,徐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追随自己,这份情义令魏延铭记在心。
为了迎接徐庶的到来,魏延亲自带着庞统和诸葛亮走出大营。
远远地,他便望见了徐庶和霍峻的身影。
魏延心情激动,快步上前,与徐庶和霍峻相见。
三人相见,彼此寒暄问候,互道安好。
寒暄过后,魏延热情地将徐庶和霍峻接入大营之中。
一路上,魏延与徐庶谈笑风生,回忆起往昔的点点滴滴。
而徐庶和庞统、诸葛亮本就是同窗好友,如今又同在魏延麾下效力,彼此之间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进入大营后,众人稍作歇息,便开始商议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营帐内,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融洽。
魏延首先开口,对徐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当前的战局。
徐庶则仔细聆听,不时插话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庞统和诸葛亮也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