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行动,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城市的黑暗角落,公安局收获巨大,众多隐藏在暗处的违法犯罪线索浮出水面,一些长期为非作歹的团伙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然而,在行动的喧嚣背后,诸多问题也如礁石般清晰地暴露出来。
异地用警本是为了增强行动的保密性和出其不意的效果,可实际执行过程中,指挥难度远超预期。临时从各地调集的警力,就像一盘散沙,思想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统一。
在行动现场,各小组之间配合生疏,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一些关键环节出现延误。比如,在一次围堵行动中,负责前后夹击的两组警力由于沟通不畅,出现了时间差,让部分嫌疑人得以逃脱,大大增加了行动的难度。
这种配合上的不默契,就像机器中卡顿的齿轮,严重影响了整个行动的流畅性和效率。
尽管此次行动从策划之初就强调高度保密,层层设卡严防消息泄露,但不知为何,风声还是走漏了出去。
一些重点娱乐场所提前得到消息,有了充足的时间转移重要物品和相关人员。当警方到达时,这些场所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空荡荡的房间和一些残留的痕迹。
不过,这次行动也并非一无所获,警方还是摸出了一些关键人物,为后续的深入调查和打击犯罪积累了宝贵的线索和经验。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虽然没有立刻抓住目标,但至少摸清了周围的环境,为下一步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市政府这边正处于一场重大招商引资战役的关键阶段。汉江集团,这个在商界声名赫赫的巨头,正与阳城紧密对接,意向投资高达 50 亿。
如果这笔投资能够顺利落地,对于阳城而言,无疑是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它不仅能极大地壮大阳城的经济规模,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更能让阳城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而对于市长宋江来说,这无疑也是巩固自身地位的重要契机。他深知,成功引进这笔投资,将为他在推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起汉江集团,宋江原本自认为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在以往的工作中,他与汉江集团有过一些接触,对其业务范围和发展战略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上次吴青洋的到访,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那次座谈会上,吴青洋展现出的汉江集团的雄厚实力和宏伟布局,让宋江真正正视了这个商业巨擘。
吴青洋一开口就是 50 亿的投资意向,这大大出乎宋江的预料。在他原本的设想中,能吸引汉江集团投资 10 亿左右,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了。吴青洋抛出的这个 50 亿的数字,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阳城未来发展的新路径,也让宋江既惊喜又深感责任重大。
要知道,目前阳城最大的三个百亿重点工程,都是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才争取来的。这其中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不仅有宋江自己夜以继日的奔波和协调,更承载着省委领导对阳城发展的殷切期望。这些重点工程就像城市发展的引擎,为阳城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动力。
而吴青洋之所以一直看好宋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相识于微末之时,在宋江还未崭露头角之际,吴青洋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坚韧和智慧。
多年来,宋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这种奋斗历程让吴青洋对他十分放心。更何况,宋江与吴青洋的女婿关系密切,这层关系更是让吴青洋在投资决策上对阳城多了几分倾斜。
当然,商人逐利,阳城作为一座极具潜力的旅游城市,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就像一块诱人的利益蛋糕,吸引着吴青洋。他希望通过投资阳城,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每个城市为了吸引企业投资,都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相比于宁乡、兴鱼等城市,阳城的政策已经颇具吸引力,但吴青洋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自然希望能争取到更好的条件。
在忙碌的招商引资工作间隙,宋江刚从中小企业座谈会上返回办公室。中小企业在阳城市的经济格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宋江对它们异常重视。
这些中小企业虽然单个体量不是很大,但数量众多,如同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们活跃在各个领域,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尤其是一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为了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市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从政策优惠到资金支持,全方位为中小企业的成长保驾护航。
宋江刚在办公室坐下,秘书葛瑞文便前来汇报:“市长,教育局的辛局长来了!”“嗯,直接让他来办公室!”宋江说着,便大步推开办公室的门走了进去。
很快,辛有桥被请进了办公室。他微微躬身,站在宋江面前,轻声说道:“市长,给您汇报一下近期教育局的重点工作和一些贫困地区适龄儿童的情况!”
宋江抬手压了压,示意他坐下,说道:“坐吧,长话短说,一会还要去参加省政府的电视电话会议!”
辛有桥微微点头,坐了下来,开始汇报:“按照您的指示,教育局对全市三区三县三市(县级市)的贫困家庭孩子进行了详细统计。三区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0%,但困难家庭仍占据 10%,大约有 112 人;三县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75%,困难家庭达到 25%,约 180 人;三市(县级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是 85%,贫困家庭占 15%,大约 168 人。市区县镇乡每年都有一笔贫困助学资金,不过面对庞大的需求,这笔资金只是杯水车薪,很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市局一直在努力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问题,每年能帮助大约 300 个孩子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数据每年都在递减,相信再过几年,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宋江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辛有桥的汇报,思绪却飘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他也曾经历过那种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艰难时光,深知那种无奈和痛苦。
看着眼前这些数据,他深知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孩子的未来和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孩子的学杂费虽然看似不多,两三百左右,但对于那些贫困家庭来说,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钱财。
“全市适龄儿童到高中总共有多少人?”宋江突然问道。
辛有桥心中一紧,脑海开始飞快运转。他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看到过这个数据,可此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手心开始冒出冷汗,办公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呼吸声。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过了好一会儿,辛有桥终于想起来了,他努力调整好情绪,开口道:“全市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大约 112 万人。”
“费用从多少到多少?”宋江紧接着又问道。辛有桥额头的冷汗更多了,他快速回答道:“幼儿园孩子每年学费大约 3000 到 6000 不等,小学书本费、服装费大约每年 300 左右、初中 500、高中 600 左右。从 2006 年开始中央宣布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费用全免,到去年秋,全国实行减免学杂费,所以从政策上来说,所有学生都能上学。但书本费、服装费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一年也有好几百块。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导致他们宁愿让孩子在家干活,也不愿出这个钱!”
宋江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语气坚定地说:“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嘛,既然学费都已经减免,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去上学?就算有点其它的费用,学校、教育局就不能想想办法,做做思想工作?我觉得这个书本费有点强人所难,既然要免费就要全部免费,书本费、服装费等等费用,不能成为孩子们上学的拦路虎。从下学期开始,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的费用由教育局承担。规矩是死的,思想是活的,财政每年会额外给教育局一笔费用,如果不够你们自己想办法,是拉赞助还是跟企业合作都可以,但有一点必须达到,那就是所有孩子必须上学,不漏掉任何一个!”宋江的话语掷地有声,他目光坚定地望着窗外,仿佛看到了无数孩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美好画面。他深知,教育是改变一个城市、一个家庭命运的关键,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阳城的孩子们撑起一片求学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