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泰颂宛如一头愤怒的雄狮,率领着图依汤加帝国最后的三十万精锐士兵,如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波涛般,向着这座孤立无援却又坚如磐石的城池发起了猛烈至极的攻击。
这三十万精锐士兵,皆是图依汤加帝国历经无数战役筛选出来的勇士,他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眼神中透露出决绝与凶狠,仿佛要将这座城池夷为平地。
郑和,这位久经沙场、深谋远虑的将领,深知这场攻城战的艰难程度。
他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那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眉头紧锁,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果敢。
他深知,这座城池是抵御图依汤加帝国进攻的关键防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将城防的重任分别交给了谭纶、邓子龙、李如松和俞大猷四人。
这四人皆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将领,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
郑和将他们分别安排在城池的四个方向,负责一段城墙,组织起严密的防御体系,犹如四根坚实的支柱,支撑着这座城池的安危。
谭纶负责的城墙位于城池的北面,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是敌军可能重点进攻的方向之一。
谭纶一到任,便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防御准备工作中。
他亲自指挥士兵们加固城墙,每一块砖石都被仔细地检查和加固,确保城墙能够承受住敌人的猛烈攻击。
同时,他还在城墙内外设置了各种陷阱和障碍物。
在城墙外,他命令士兵们挖掘了深深的壕沟,并在壕沟中插满了尖锐的竹签,在城墙下,他布置了许多隐藏的陷阱,一旦敌人靠近,便会陷入其中,遭受重创。
他还安排了士兵日夜巡逻,密切关注着城外的动静,一旦发现敌人的踪迹,便立即发出警报。
邓子龙则镇守东面,这里地势较为开阔,适合敌军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邓子龙深知弓箭手在防御中的重要性,他精心挑选和训练了一批弓箭手。
这些弓箭手个个都是神射手,他们手持强弓,箭术精湛。
在城墙上,他们严阵以待,如同一只只蓄势待发的猎鹰,准备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邓子龙还根据地形和敌人的进攻特点,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他安排弓箭手们分层布防,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上对敌人进行射击,形成交叉火力,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
同时,他还准备了一些燃烧的箭矢,一旦敌人靠近城墙,便用燃烧的箭矢点燃敌人的攻城器械,给敌人造成更大的损失。
李如松负责西面,这里有一些低矮的山丘和树林,敌军可能会利用这些地形进行隐蔽和进攻。
李如松深知这一点,他命令士兵们在城墙上堆砌了大量的石块。
这些石块大小不一,有的重达数百斤,有的则相对较小。
他还安排了士兵在城墙上随时待命,一旦敌人攻城,便将这些石块砸落。
为了确保石块能够准确地砸中敌人,他还组织士兵们进行了多次演练,让他们熟悉石块的投掷技巧和力度。
此外,他还在城墙下设置了一些暗哨,一旦发现敌人在树林中活动,便立即发出信号,让城墙上的士兵做好准备。
俞大猷则镇守南面,这里靠近一条河流,敌军可能会从水路发动攻击,俞大猷擅长水战,他深知水路防御的重要性。
于是,他在城墙上设置了许多弩炮。
这些弩炮威力巨大,能够发射出巨大的弩箭,射程远、威力强。
他亲自指挥士兵们调试弩炮的角度和力度,确保能够在敌人的船只靠近时,给予致命的打击。
同时,他还在河流中设置了一些障碍物,如木桩、铁链等,阻止敌人的船只靠近城墙。
他还安排了一些水性好的士兵在水中潜伏,一旦发现敌人的船只,便从水下进行攻击,破坏敌人的船只和攻城器械。
而郑和自己则负责后勤任务,他深知后勤保障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他组织了大量的民夫,从城内的仓库中搬运出粮草、箭矢等物资,确保城内的物资充足。
他亲自检查每一批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确保士兵们能够得到充足的供应。
同时,他还安排了医疗队伍,在城内设立了多个医疗点,随时救治受伤的士兵。
这些医疗队伍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他们配备了各种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及时为受伤的士兵进行包扎、止血和手术。
郑和还经常到医疗点看望受伤的士兵,鼓励他们早日康复,重返战场。
加泰颂的攻城战异常激烈,他为了攻破这座坚城,采用了各种战术,试图从不同的方向和方式突破城池的防线。
有时,他会派遣大批士兵扛着云梯,如黑色的潮水般猛攻城墙。
这些士兵们身着轻便的铠甲,手持盾牌和云梯,呐喊着向城墙冲去。
他们不顾城墙上射下的箭矢和滚落的石块,拼命地向前冲。
当他们靠近城墙时,便迅速将云梯搭在城墙上,试图攀爬而上,然而,谭纶四人并没有被加泰颂的攻势所吓倒。
他们冷静应对,灵活指挥。
当敌人扛着云梯攻城时,谭纶会立刻命令士兵们用长杆将云梯推倒。
这些长杆足有数丈长,士兵们站在城墙上,用力地将长杆伸向云梯,将云梯从城墙上推落。
一旦云梯被推倒,云梯上的敌人便会纷纷坠落,摔得粉身碎骨。
如果敌人靠近城墙,谭纶还会命令士兵们用热油、滚木等物品攻击敌人。
士兵们将烧得滚烫的热油从城墙上泼下,淋在敌人的身上,敌人顿时发出惨叫,痛苦地挣扎着。
同时,他们还将巨大的滚木从城墙上推下,滚木沿着城墙滚落,将敌人砸得血肉模糊。
邓子龙的弓箭手们则会在敌人靠近城墙时,万箭齐发,他们站在城墙上,拉满强弓,将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人。
敌人的盾牌在密集的箭雨下显得不堪一击,许多敌人被箭矢射中,纷纷倒地。
邓子龙还根据敌人的进攻节奏,灵活调整弓箭手的射击频率和方向,让敌人始终处于箭雨的覆盖之下。
李如松的士兵们则会在敌人挖掘地道时,通过监听地道的声音,准确地找到地道的位置。
他们在城墙下设置了一些监听点,安排士兵日夜监听,一旦发现地道的挖掘声,便立即报告给李如松。
李如松会根据地道的位置和方向,迅速制定出应对策略,他会命令士兵们在地道上方挖掘坑道,然后放入炸药,将其炸毁。
随着一声巨响,地道被炸塌,地道中的敌人被活埋,惨叫声在地道中回荡。
俞大猷的弩炮则会在敌人的船只靠近时,给予致命的打击。
当敌人的船只出现在河流中时,俞大猷会亲自指挥士兵们调整弩炮的角度和力度。
随着他一声令下,巨大的弩箭如闪电般射向敌人的船只,弩箭穿透敌人的船帆和船身,船只顿时失去了平衡,摇晃起来。
有的船只甚至被弩箭击中要害,开始进水下沉。
敌人在船上惊慌失措,纷纷跳入水中逃生,但很快就被俞大猷安排的水下士兵抓住或射杀。
除了以上这些战术,加泰颂还会使用投石车,向城内投掷巨大的石块。
这些石块重达数吨,从城外呼啸着飞来,砸在城内的房屋和街道上,发出巨大的声响。
许多房屋被砸塌,街道上满是碎石和瓦砾。然而,郑和早有准备。
他组织士兵们在城内设置了多个防护区域,让百姓们躲在这些区域中,避免受到石块的伤害。
同时,他还安排士兵们用盾牌和木板搭建临时的防护棚,保护一些重要的设施和物资。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加泰颂接连攻城数十次,几乎每隔两三天便会发动一次攻击。
每一次攻击,他都倾尽全力,试图突破城池的防线。
但谭纶四人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防御整体。
有一次,加泰颂集中了大量的兵力,从北面和东面同时发动攻击,他派遣了数万士兵扛着云梯,向谭纶和邓子龙负责的城墙冲去。
同时,他还使用投石车向城内投掷石块,制造混乱,谭纶和邓子龙并没有慌乱,他们迅速调整防御部署。
谭纶命令士兵们加强北面城墙的防御,用长杆和热油、滚木等物品攻击敌人。
邓子龙则指挥弓箭手们向东面的敌人射击,同时安排一部分士兵在城墙上准备滚木和檑石,以应对敌人可能的大规模攀爬。
在他们的指挥下,士兵们奋勇抵抗,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还有一次,加泰颂试图从水路发动攻击,他派遣了数十艘战船,沿着河流向城池驶来,俞大猷早有防备,他命令弩炮手们做好准备。
当敌人的战船进入射程后,他一声令下,弩炮齐发,巨大的弩箭如流星般射向敌人的战船。
敌人的战船纷纷中箭,有的船帆被射穿,有的船身被击中要害,开始进水下沉。
同时,俞大猷还安排水下的士兵发动攻击,他们用锋利的武器刺向敌人的船员,破坏敌人的船只。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敌人的水路进攻被成功击退。
在这漫长的三个月里,城内的士兵们虽然疲惫不堪,但他们的斗志却始终高昂,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保卫城池、保卫百姓的重任。
而谭纶四人更是以身作则,他们日夜坚守在城墙上,与士兵们同甘共苦。
他们的坚定和勇敢,激励着每一位士兵奋勇杀敌。
最终,在谭纶四人的死守之下,这座城池始终坚如磐石,没有让敌人得逞。
加泰颂的三十万精锐士兵在这三个月的攻城战中损失惨重,他们的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