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派形意拳是种体用兼练的上乘拳法,因此它在练习顺序上就与其它派别的形意拳不同,因为尚云祥老先生说:“既讲五行,就得讲‘生克制化,练五行拳即为治病、健身、变化气质、提高技术,就得按照五行相生的道理来做,也就是按照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道理,形成劈、钻、崩、炮、横的顺序来练。“
鹰捉作为尚派形意的入门功法,尊为母拳,是练尚派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
大家叫它为“劈拳“,而尚老先生叫它为“鹰捉“,这样叫有道理:
第一,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
第二,劈拳之形似斧属金,是拳经的定论,它既是掌,又是俯掌,根本无似斧之形,更无法练出似斧之劲,与拳经所要求的劈拳劲根本不符,这就说明它不是劈拳。
第三,经云:“出势虎扑,起手鹰捉。“既然提出起手动作是鹰捉,而五行、十二形的起手,又都用的是它,所以应管它叫“鹰捉“。
鹰捉动作虽然简单,但真的不好练,因为形意拳最具精华的就体现在“翻浪劲“上,而鹰捉正是练这种特殊劲的基本拳法。
正像尚先生所说的那样,不懂起落,就是傻练!的确如此,只有在尚派特有的理法指导下苦练,才能步入形意之门,走向形意的高深境界。
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应用的基础,下面就逐一介绍尚派形意的五行拳的精要所在。
劈拳:劈拳基本上与鹰捉一样,不同的是其主要是用拳,它在其他门派形意中劈拳用的是掌,而尚派则是用拳,其形似斧,以小臂发劲,其劲整而宏大,人所难卸。
劈拳用前小臂中节发劲,所以有“劈拳肘打“之说,这是尚派形意劈拳的独特之处。
钻拳:尚派形意强调以腰发力,钻拳的闪电手,抖包裹劲正是拳腰的回环(折合)抖转来发力的。
钻拳中抖包裹劲是形意拳中的一项较重要的发劲方法,其劲横向由外向里,先外摆里合,搂拨发劲,如包裹物体一般,裹时沉肩坐胯意在虎口,是亦顾亦打之法。
钻发之拳,要以逼腰的劲力发出,即要钻打,又要有前顶之意,百式有一顶,形意的顶劲不可无,这一拳“如水之上翻,力自丹田而发“是全身整劲发出,不是臂力,要突然猛烈,尤其要巧妙。
这“巧妙“也是久练钻拳去僵拙为灵巧的关键所在。
崩拳:尚派形意之崩拳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具体表现在两拳重叠在一起时拧腰发力,出拳如同钥匙开锁一般往还拧转,这种拳劲可以直钻人体深处,打得人像虾米一样头尾合一块。
在出拳时劲力要放透,发力要采用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整劲,是典型的根节发力,蹬力传至腰时,拧腰,使这股力得到一个平面的拧腰的力把肩送出去,再用这股力推动肘部前移,肘部前移又推动拳的前移,把力放出,另拳则用力后收。
一收一放加大了拧腰的力量,使左右手劲力更加完整,这也是形意中所说的前手打人后手使劲的道理。
炮拳:炮拳是种非常灵活多变的拳法,尤适宜群斗,其行走路线为锯齿形,曲线前进,虽步走曲进,但每步仍具前趟后蹬之劲。
上拳既有拧、滚、拨、化之劲,中拳又有拧裹蓄力,抖腰而发的特点,所以说别具风格,与众不同。
炮拳:炮拳起手先有进步一扑,继而一进、一拨、一拳共四打。这起手一扑其实也是虎扑的打法,也可以作为双撞掌,炮拳的这种先扑后打的练法正合拳理要求。
尚派形意特别讲究人身无处不打人,这点我们平时练拳是也是特别重视和强化训练的,师父在教拳时也特别作出强调,并时常作出师范,特别在贴身时经常使用丹田打人,只见其丹田略微一鼓,人即向后弹出,非常简单,但却威力无比,实在神奇!
横拳:横拳作为五行拳的最后一拳,其行进路线也为锯齿形,为诸拳之母。因为生克万拳全靠这拳。尚派形意的母拳是鹰捉,而鹰捉起手先发的一拳看是从胸前钻出,其实这一拳即为横拳。
能在形意拳的母拳鹰捉里作为起手,然后才有其他拳法,可见横拳能生克万拳之理,是形意拳中最重要的一拳。
横拳的劲力是抖绝劲之中的弹性力,如绞的牛筋突然松开。有滚崩之势,所以应该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劲力亦虚亦实,崩发也不失含蓄,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横拳刚劲猛烈,无坚不摧。
因为横拳属土,土性中和,所以横拳应是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的拳法,我们尚派是这样理解,也是这样要求练习的。
横拳出手讲究“起横不见横“这是各家形意的共识,其实起横不见横是指横拳的演练,并不是明显的横拨之动路线,但拳劲却是横劲,起横不见横只能是梢节劲。
不见横的横劲,此劲是从腰发出的整劲,它不惧对方拳力的多大,一领即走。
师父对我们门内弟子说:“要想练出‘起横不见横的真劲,非朝夕之功,务要明拳理,得真传,腰抖转,拳拧转,先求顺,再练全身之力于一抖之中发出。“
五形拳是形意拳的根本,联系形意拳必须在明白五行拳之拳理、拳法的基础上对其劲力和相生相克之理及健身作用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步入形意拳之门,并逐渐登堂入室。
捅开窗户纸人开了窍,一下子贯通了
练形意拳的,得是半傻不精的人才好,太聪明的看不上这种吃苦受累下功夫的事,有可能就半途而废了,太傻倒是能努把力,但是,说实话还真也就是能练上一身好体操上身而已,再说别的都是悲伤了,所以练形意拳的,多少要有点点悟性才行,真是那句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稍稍有点点悟性又不偷懒的,可能提高的相对稍稍快一点点,但是必须得勤着学、勤着练、再加上勤着悟,这样,假以时日,恰好到了一定的火候,如果碰上命好,命里有机缘遇上的是明白师父,师父自然就会渡你一把,自然而然的就会点拨你一下,那样的顺其自然,以至于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在连你自己都想不到的时候,瞬间刹那,你就醒了,那是醍醐灌顶、如梦方醒的醒!然而就是这种对一般人来说不一定看的上眼的事情,放在这些半傻不精的痴人身上,却是天大的恩情,一辈子也就忘不了师父了,不能忘也不可能忘。
因为一下子就帮你捅开了那层百思不得其解的窗户纸,回过头来再看,景色一下子全都不一样了,仿佛是换了个世界,再之后就是一层一层的剥、一层一层的开、一层一层的登高望远,每一步都离不开师父的点拨、引渡,慢慢的自己就会感觉到可以自得其乐了,到了那个时候,真的是感觉到给个千金也不换,身体一天天的充实,精力一天一天的充沛,到了那时候,拳是自己想要练的,没人逼你,你自己没事就会偷着乐,问自己,这是哪辈子积了多么大的福报?这辈子怎么就得了这么个宝?你自己就会发现,越来越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对了,因为身体敏感了,脑子也化了,自然而然的就出了感悟,这是说的勤学勤练勤悟的人,算是喜剧一场!
如果不巧是悟性稍差点的,再加上根本不好好学,又不狠心下功夫练,还又总是想着一窥门里面的究竟,就如同出门求着想在路边上捡个元宝似的,这种人,想的总是捷径,总是想着抄个近道快点走,满脑子想的是怎么能快点成就了,那就完了,很有可能练一辈子都得不到窍要,只能是最后做一个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自己还全然不知,只能停在门口,似懂非懂的可怜价徘徊着,就是入不了门,太惨了!结果最后自己还不愿承认,总是自己骗自己,等着靠到了年岁多了点,便自己自我满足了,若再有点岁数,又去乱收徒弟乱教人,真的是害人又害己,最后害人一片,遗患无穷,这是悲剧,没法说!
真正练拳能入了门的,也就是循上了道的,那真的就不一样了!那些想找近道以为能快点的,“近道近道”,所谓“近”道终究不是道,只是离着道“近”了一点点的假道而已,你看中国人的文字组合,就知道咱老祖宗的厉害了吧?文武都是玄妙的不得了的东西!所以真正能抛开近道不走的,最后一旦得了道的,不但是人开了窍,思想也一下子贯通了,天地万物、时空纵横都在心里装着,运化着,功夫一点一点的就上了身心,身心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变化。
那是身体和思想结合着悟出来的东西,是体悟,那是自己身体的感知、感慨、感叹得来的思想,不是靠嘴和文字所能表达透彻的,也不是光靠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就能明白的!那是个阴阳变转、互为根用的中国传统文化衍生出来的真东西,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体悟,一点都不是迷信,到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老祖宗说的话全是对的,全是真的,全是妙的,那一句句,每个字都是宝贝,一个字也不多,一个字也不少,金贵着呢!
慢慢的你会发现整人都放松了,什么松腰松胯松膝松腕,都松过去了,末了连心都松了!那就不得了了,心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空空静静的,没有对,也没有错,明白了阴阳本来就是个整体,没有单独的阴也没有单独的阳,所以也没有单独的对也没有单独的错,没有是非,全化了。所以用身体悟了阴阳的,也就体悟了包括对和错在内的所有的对立统一!
这个时候没有别的东西了,只有道,也可以说算是入了道门了!之后,身体和思想若能慢慢的合上了这个道,这就是“德”,所谓“德高”的程度,也就是能够合于道的这个状态所能恒久的程度,你的身体就会自觉的去找那个道,慢慢的思想也中庸了,这个中庸可不是平衡、平庸、将就着的那个意思,那是僧成佛,道成仙,君子成圣人的那个概念,是无所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没有是非,既不悲也既不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