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唐王朝执行了先军政策,致使主管民部的萧瑀异常忙碌,既要配合兵部、吏部募集军队,又要为军队准备粮食,之后才是主职的农耕等民生问题。

这天,萧瑀抽空去南市体察民情,刚到市内大门,发现市内弥漫着极为紧张的气息;只见市内人潮汹涌,从京城各处赶来的人群挤满了米行大街。

不耐烦的叫喊声、怒骂声此起彼伏,这已是连续第七天出现这种买米盛况了。

粮价上涨的现象其实从年初就开始了,从最初的四十钱每斗涨到五十钱,继而涨到六十钱,由于涨幅不大,没人放在心上,觉得新粮上市,粮价就会下降。

可到二月,粮价陡然爆涨,从六十钱猛涨到了一百钱,这几天更是以每天十钱的速度上涨,昨天已到斗米两百四十钱的高度。粮价上涨导致其他物价跟着上涨,京城民众怨声载道。

粮价上涨的原因更是被百姓议论纷纷,有人说是益州南部出现旱情、雪情,使冬小麦产量大跌;有人说商人出高价购买红稠木、楠木树等造船木材,卖给隋朝,百姓见到有高利可图,纷纷入山打树,无心侍田,终使粮食减产;还有人说朝廷征收大量的粮食去供给军队,导致市面粮食被官府收购一空,还有人说收税太重……总之是众说纷纭,但任何说法都有规可依,并非是无稽之谈。

商人却一致认为是钱制出了问题,一方面隋钱数量大增,卷走了大量的货物,朝廷又用金银把这些钱换走,用去购买隋朝的铁矿石,但另一方面,却是在境内流通的开元通宝的劣币泛滥成灾。

萧瑀也是深有体会,朝廷本来就处于铜量不足的窘境,可在荆州之时,又用大量金银铜锭、铜钱去买隋朝的高价粮食、铁矿石来当战略储备,导致李唐缺铜的缺口进一步扩大。如今连有限的铜又被用来铸箭簇,使市面上的钱的数量开始萎缩,结果只能将现有的钱回收重铸,降低钱的含铜量,以前一枚开元通宝的含铜量高达十成,含铜量比大隋的炎黄通宝还要高,可现在新铸之钱只有以前四五成,用手就能将钱币一掰两断,有些私钱甚至两成铜都不到,劣钱数目猛增结果是钱不值钱,粮价怎不上涨?

萧瑀虽然不通金融,可也知道一个王朝崩溃的很大程度民生的崩溃,唐朝最大的问题是失去秩序,如果李渊能听众李建成的建议,沉下心恢复秩序,而不是疯狂扩军,那国力就会慢慢复苏,但李渊走的却是和杨广一模一样的路。

杨广的第一次高丽战争刚刚结束,又开始筹备第二次高丽战争,为了军需所用,疯狂铸造劣钱掠夺百姓财富,天下岂能不乱。

眼前的李渊刚失去荆州几个月,又疯狂扩军,疯狂铸钱掠夺百姓财富,这与当初的杨广何其之似?

其实萧瑀也理解李渊之苦,杨广当时是处于强势的进攻方,只要停止第二次高句丽,就能把大隋经营好;但李渊却不行,强势的隋朝不可能任由李唐王朝慢慢恢复,所以只能以杀鸡取卵的办法来扩军,以应对隋军的进攻。

不过这粮价这段时间暴涨确实有特殊原因,去年冬月至今,益州南部的资阳、隆山、眉山、泸川、涪陵、宕渠、巴郡等大部分地区滴雨未下,大小河流干到了无法取来灌溉地水位,冬小麦没长出来就大面积枯死,然后又被一场大雪压死、冻死,再加上太和军,和火烧皇帝西进的船队的僚人不时抢地方官仓、义仓,因此从二月以后,益州南部的大量流民涌入成都城就食,而圣上和朝官都北巡平武、金山、汶山、普安、义城、巴西、清化等地,使至京城混乱、粮价暴涨。

萧瑀长叹了口气,以前洛阳混乱的时候,他伴驾出征,感受不到洛阳官员的压力,如今却是深刻体会到了流民的恐怖,官员的无能为力,较之杨广敢大胆放权给留守官员,已如惊弓之鸟的李渊却没给大家半点实权,而是册封李元吉为留守、京兆尹,成都城军政大权全部落在李元吉之手。令萧瑀这个理政大员空有百般想法,也无济无事。

如今的京城已经涌入二十多万流民,还有许多流民正源源不断的从灾区赶来,而官府既不出面疏导,也没有开仓放粮,这样迟早会出大乱子的,连他这个文人都看得懂,难道奉命镇守京城的齐王就一点都不明白?就算不明白,可自己也已陈说厉害关系了啊。

就在这时,萧瑀身后传来一声惊叫,“流民闯进来了!”

萧瑀一回头,惊得他差点从马上摔下,只见黑压压的流民从四面八方奔来,青壮男子奔在前面,夹杂大量妇孺,已近南市只有二百多步。

市门口顿时一阵大乱,百姓四散奔逃,萧瑀在侍卫的护卫下,赶紧向市署狂奔,他们一行人走了百余步,便听到身后哭喊声、惨叫声响起一片,他不敢回头,一路逃到市署。

“饥民已经闯进市内,快把衙役派去维护秩序。”萧瑀到了市署便大喊。

“萧相国,我们只有十几个人。”市署主官倒是认识萧瑀,他哭丧着脸道,“兵权都在齐王手中。”

“那就派人去通知齐王,让他派军前来维持秩序。”萧瑀大急。

“喏。”

市署官员一片大乱,纷纷奔出大门。

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在萧瑀狂奔之时,涌入市内的流民暴发了大规模抢粮事件,南市数十家米行无一幸免,不仅是米行,市内的屠行、鱼行、丝帛行、衣肆、药行、常平仓也相继受到冲击,所有钱财货物被抢一空,店铺被烧、伙计掌柜被打死,被踩死、挤死、砍死的京城百姓、流民、常平仓役丁、商人超过千人,受伤者接近万人人,酿成了震惊朝野的“南市事件”。

与此同时,三市之一的西市也在发生了类似的流民暴乱,死伤万余人。

受到这两起事件影响,京城大乱,粮价暴涨,仅只一天时间,斗米攀升到了六百钱。

全城民怨沸腾,官员愤怒,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留守京城的齐王李元吉。

作为留守、京兆尹,却让京城如此严重事件,他难辞其咎。

更让京城官民不满的是,直到两起事件发生一个多时辰,军队才进驻京城,接管城防;但很快又有一个消息传出,由于太子昨天离开京城,去南方与僚人进行第二轮谈判,因此在头一晚,京官为他和裴寂举办一场饯行宴,结果齐王在回府路上,呕血倒地。

京城发生暴乱之时,齐王昏迷不醒,御医全力抢救,这兵,还是武川司长史韩志不惜受到重罚,私自取了兵符调来的。

……

入夜,萧瑀来到齐王府,探望卧床的李元吉,房间内弥漫着浓浓的药草味,萧瑀看到的李元吉双眼深凹、脸色苍白,气息十分微弱,几到奄奄一息的程度。

“你们帮我把殿下扶起来,我喂殿下喝药吧。”韩志对几名侍女吩咐道。

一名侍女低声道:“韩长史,殿下今早尿血了,能不能不喝药?”

“胡说八道,殿下要是不喝药,早就毒发身亡了,哪能挺到现在?快扶他起来。”

“喏。”

两名侍女只得把李元吉扶起来,韩志拿出一块玉板,小心翼翼的撬开李元吉的牙齿,在众人不注意在的地方悄悄地掐了李元吉三下。然后接过药碗,慢慢把药汤灌了下去,可是大半又流了出来,洒在了李元吉的衣服上了。

“还好,这次喝了不少,应该有所起色。”韩志松了一口气。

萧瑀煞是震惊,韩志撬开李元吉的牙齿,这可是极为无礼举动,他怎么能这么做?他不仅感到震惊,还十分怀疑。

“萧相,请到外面议事吧。”放下药碗,韩志对萧瑀说道。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了外间,萧瑀忍不住询问起来,“韩长史,齐王殿下到底生了何病?”

“不是病,殿下是我大唐头号战将,体质非常好,怎么可能生病?他是中毒了。”

“中毒?”萧瑀也听到一些传言,甚至也问附近许多人,一些人都说他们看到李元吉坠马吐血,皱眉道,“饯行宴上中的毒?”

“正是。”说起来,韩志还真佩服李元吉的,自己只是给出了一个栽赃嫁祸的方案,让他装出中毒的样子,然后再收买看病的御医。谁想到这家伙更狠,装作坠马吐血之后,回府就默默的估算御医到他府中所用时间,在御医入府之时,立马就喝了真的毒药,最终成功的骗过了就诊御医;当御医诊断完毕,出去配药,转身就喝下早已备好的解毒药,当御医药物配好,他的毒其实已经解了。

他叹了口气,对萧瑀说道:“也许是命不该绝,殿下在查抄地方恶霸之时,得到很多药草,从而使御医能够及时备齐;若不然,殿下此时恐怕成了一具尸体了。”

萧瑀低声道:“听说淮安王派人查到下毒之人了,据说是太子殿下在背后操纵,只是那下毒的宫人已经死了,证据不足。”

韩志故作惊讶:“不是吧!太子谦谦君子,素来与齐王殿下交好,怎么可能毒杀同父母的亲兄弟?卑职认为是隋朝所为,想搞乱大唐政局。”

萧瑀叹了口气,“我也希望是这样,可所有证据现在都指向太子殿下;事实上,晋王已经和皇位彻底无缘了,如果深受圣上喜爱的齐王又中毒身亡,那么太子殿下就是最大的受益人。从这点就能判断出太子殿下有很强动机。”

“可是圣上除了太子、晋王、齐王,还有很多皇子啊。”

“话是这么说!”萧瑀长叹道:“可其他皇子不仅是庶出,而且年纪还小,如果国势稳定的话,倒是可以慢慢培养成才,选出有才干之皇子继承国祚。可如今,我大唐岌岌可危,幼小的皇子不仅维护不了大唐国祚,更难以应对隋朝汹涌大势!为了国祚延续,哪怕圣上明知是太子毒杀了齐王,也迫于大势,只能传位给太子。”

韩志也想不到还有这么多弯弯道道,又问道:“刑部怎么决定的?”

萧瑀说道:“淮安王和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下午就赶去见圣上了。”

韩志点了点头:“这个卑职决定不了,也管不了。现在我会全力监管齐王府,免得殿下再次受创。而且御医说了,殿下若是再次中毒,即便解了,也会落下病根。”

“那你要好生照顾殿下,告辞了。”萧瑀起身告辞而去。

萧瑀刚走,韩志便步入李元吉休养的房间,将侍女打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才笑道,“殿下,没有人了。”

李元吉这才坐了起来,走下床来舒展了一下身子,说道:“装病太难受了,先生还是让我早点康复吧!”

韩志笑道:“从时间上算,殿下今天就可以醒了,只是需要尽量虚弱一点,而且城内现在很乱,殿下此时若是出去,会受到极大的指责。更是再乱一天时间,影响力才会越大,圣上才更愤怒。”

李元吉摆手请韩志坐下,低声问道:“这计划没问题吧?”

韩志微微一笑,“策划这么久、准备这么充分,还有深受圣上信任的淮安王说项,怎么会有问题?太子这次百口难辩。”

说到这,韩志又继续道:“圣上因为禅让一事,不仅失信于人,也失信于太子殿下。只要太子一出现在他面前,就会让他想起出尔反尔之事,就会感到难堪,说到底,太子现在已经成了圣上眼中钉、肉中刺,否则也不会让殿下调查太子了。如今咱们只不过是顺着圣上的心意,顺水推舟的助他一臂之力,让圣上拿到废掉太子理由,只要不露陷,太子这次一定翻不身。”

李元吉沉思一下道:“那我们有露陷的地方吗?”

“卑职认人知道的人还是比较多。只有全部灭口,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韩志在这起事件之中,安排的都是李元吉以前的亲信。若是将之诛杀,那么就能把一些混进来的黑冰台将士提拔起来,从而实现全盘接管武川司的目的。

“可以。”李元吉点了点头,他也支持韩志这个建议,至于下面的人,他无所谓的。

藏书吧推荐阅读:乱世枭臣医将婿女帝太监最风流国破山河在带崽穿越奸臣一戟平三国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尘雾中的特工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仙人只想躺着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神武太医俏女帝矛盾难以调和大明帝国1627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刚封了侯,你告诉我天下大乱了?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远东新纪元1630穿越娶了秦香莲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风起刈羽我的谍战岁月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南疆少年走天下天下第一小厮三国:开局董卓入京,逼着我退位清泉明月低武世界开始起兵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清客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雁断胡天月锦衣行之吕敏传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北宋群英录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在下九千岁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大唐小郎中历史盘点:从王朝末年开始三国之袁术家臣白话三侠五义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大唐镇国公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时空手环:代号025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超神狂兵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藏书吧最新小说: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敕封一品公侯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考古学家在秦朝宋韵流年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消失的墨者十世轮回之炼体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娘娘,请卸甲!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