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人......”,
最终呢喃这三个字,曹操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很明显,
他已经理解了李竹的意思,
所谓的十一抽杀律,一开始只适用于罗马人,当然了,就算再罗马军的历史上,这个军法有明确记载的也只有一次,毕竟罗马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对士卒进行这种高压威慑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但这对安息人,就是另一种情况了,他们之所以愿意成为罗马的附属国,一共就只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没什么好说的,曹操这孙子太能打了,他们确实也有些打不过,
第二点,就是因为安息帝国中真正掌权的那些贵族想要背靠罗马,以此来维系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事实上,想要达成这个目的,投靠罗马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毕竟在大汉这儿可从来不兴这一套,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在大汉,你就算地位再高,也绝对不可以鱼肉百姓,尤其是李忧联合陈群等人再度改良刑罚后,其中就专门对大汉的侯爵做出了事无巨细的限制,
如果真有人敢以身试法,第一次,剥夺爵位,
至于第二次,
那就只能期待你真的能有两条命了,
而事实上,安息投靠罗马的选择,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起码从他们自己的利益上来看,他们的贵族凑某种程度上已经达成了其目的,
至于安息帝国麾下还残存的士卒?
他们才不管你的死活呢!
不管是在安息贵族还是罗马贵族的眼中,这些参军的泥腿子本来就是一种消耗品,他们根本不在乎你到底是为罗马而战,还是为安息而战,说白了,这些士卒不过是安息贵族阶级用来和罗马交易的棋子罢了,
只不过,
就算是罗马人,也绝没有真正的接纳他们,在安息成为罗马附属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之前隶属安息的兵卒,都处于一个炮灰的状态,
哪里顶不住了,就让这群人上去顶,就算他们三五人只能换曹操麾下一个战卒,在罗马人眼里,也算是赚的了!
没办法,
这些士卒在被安息放弃并归属罗马之后,不管是战意还是士气都滑落到了一个低谷,想要再让他们恢复正常的战力,就必须花费很长时间来让他们对罗马也有归属感,
这就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达成的事了,更何况,现在曹操如此步步紧逼的状态,也没时间让罗马人去花心思在这些安息军卒身上,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
只要能够消耗曹操的战力,在罗马人眼中,这些安息战卒也就算是死得其所了,
而李竹的谋划,恰好是针对这些安息兵卒的,
他们能看出来这些安息兵卒只是罗马用来和大汉兑子的筹码,人家士卒自己自然也会知道,毕竟谁也不是傻子,
那现在的问题就来了,
如果曹操能够攻下安卡拉城,罗马人会对安息人施行所谓的“十一抽杀令”吗?
如果施行,那这就会变成压倒安息士卒的最后一个稻草,因为一旦罗马人真的这么做了,这些士卒立刻就会明白,他们的性命在罗马人的眼中,已经比畜生都不如了!
可如果罗马人不去施行十一抽杀令,
那么罗马兵卒在这件事情中会感受到的情绪,就只会有愤怒这一种!
除非一些蛮族士兵,否则罗马军中的士卒,有不少都是经过帝国公认的,有着私有财产的罗马公民,
在罗马这个已经拥有私有制雏形的帝国中,每个人都格外看重自己的权力,你可以说这些罗马在地位上比不得那些安息贵族,
毕竟人家当初投靠罗马也是带着人和地盘来的,
可你要是说他们这些罗马士卒的人权比之安息士兵还不如,那就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十一抽杀律这种高压条款,本来就已经触及了罗马军卒的敏感神经,因为理论上,就算那些侥幸没有被抽中的幸运儿,日后在军粮三餐上也会有所衰减,
若是现在还要告诉他们,你们吃了败仗丢了城,就要接受这种刑罚,但是安息人打输了就可以被当做无事发生,
这绝对是罗马士卒无法接受的一件事,
本来这十一抽杀律就是一条很难让人坦然接受的军法,现在如果知道别人会被豁免,那么军中发生哗变,甚至会变成一个大概率事件!
“原来如此!”,
将前因后果尽数想清楚的曹操,长叹了一口气,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办法,倒是极好,虽说从某种意义上还没有脱离毒计的范畴,但是挑拨离间,已经算是相对没那么缺德的法子了!”,
“这样说来,咱们现在都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拿下安卡拉城了?”,
“没错!”,
李竹清了清嗓子,再度拱手请缨,
“曹公,既然这办法是我想的,那么这城,便交由我来攻打吧,当然,攻城器械什么的,还是得请曹公多多支援才行,毕竟我可临时凑不出那么多投石车和冲车出来!”,
“好!”,
曹操颔首点头,十分果断的同意了下来,
“竹儿,你这办法,确实厉害,但前提是,罗马人不会提前反应过来,否则的话,他们一定会派兵支援安卡拉城,”,
“这一点,我会让昂儿、仲康二人去协助你,一定程度上帮你阻拦罗马派来的援军,但即便这样,你也必须速战速决才行!”,
“曹公放心!”,
李竹毫无二话,当即说道,
“既然前阵子伯言先生和公明将军等人都立下过军令状,今日我毛遂自荐,自然不好搞什么特殊!”,
“给我十五天时间,十五天后,若是攻不下安卡拉城,李竹提头来见!”,
“好!”,
曹操一拍桌子,定声说道,
“攻城器械你不用操心,只要我有,你要什么我给什么,”,
“十五天之内,”,
“务必拿下安卡拉城!”,
“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