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听闻张松的话语后,脸色越发难看起来,但他还想听听其他臣子的意见。
这时,黄权出列说话,他也是同样支持刘璋继续与袁军作战,毕竟只是失去一座城池,还有巴郡可守,巴郡之后还有成都!
而且黄权指出,应该把战略重心放在东部的群山峻岭之中,把军队化整为零,让蜀军同袁军打游击战,把袁军耗死在蜀道之中!
张松闻言则附和道,黄权的方法很好,是个消耗袁军的好办法。张松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别有用心。
李严则不同意黄权的做法,认为把部队分散无法正面阻击袁军。张松这时候说道:“涪陵之战已经说明,把军队集中在一起更无法对抗袁军!所以还不如用游击战术牵制袁军!让袁军一年半载在崇山峻岭中走不出来。”
黄权和李严平时便不睦,于是也是反唇相讥。
而这时谋士庞羲、李恢、费诗三人出列中断刚才几人的争吵,而是回归到议题本身上来,这三人认为如今袁军北、东两路并进,几十万大军压境,南边的蛮王孟获也在为祸一方。战火已经烧到原本和平的蜀地,但是敌我双方实力相差实在是悬殊!三人担心最终抵挡不住袁军,反倒让主公赔上性命!
这三人的观点是,真正的臣子尽忠不应该只想着让自己的主公最后去自杀自戕,而是要保全主公的性命!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虚名,而把主公的性命搭进去!
何况对手是强大的袁尚,自从此人出山举兵,对内对外发动战争,几乎是从未败北,就连曹操,袁谭,周瑜这些枭雄和智囊都败在了袁尚手里,莫非还能指望十年没有打过仗的蜀军战胜对方吗?
这三人冒死联名劝说刘璋投降,以求最终得善终,蜀地人民也可以免于兵灾荼毒。
刘璋闻言也略略点头,说道:“孤赦三位卿家无罪,孤知道,你们是心里念着孤,怕孤最后成了第二个孙权。但孤怕的是即便投降,我也没有好的结果,还是要被袁尚戕害。”
庞羲说道:“主公勿忧,有之前张鲁作为主公的试金石。张鲁同为一方诸侯,投降袁尚后,被封为国师善待。主公若是投降,也可做个富家翁,锦衣玉食,也可保全自身!”
刘璋闻言,想了想自己的死对头张鲁,的确,听闻此人现在当了朝廷国师,俸禄堪比君侯,而且也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活得很滋润。他在想自己若是做个富家翁,每日里依旧可以饮酒作乐,对着仕女画图,也挺不错的。
庞羲三人的话没有激起刘璋的愤怒,反倒让王累和许靖二人大为恼火,二人当面斥责三人是投降派,分明是袁尚的奸细!如此劝说主公投降,大逆不道的话也能说出来!
费诗则反驳二人说道:“你等装清高,不怕死,莫非也要连累主公身死?!你们为了自己的名声却毁了主公的性命!
我且问你俩,你们嘴上说得慷慨激昂,你们可有退敌之策?你们可比张翼和孟达善战?忠心可比得上刘贵?
你们出不了一个有用的计策退兵,反倒劝主公死战!最后主公若是战死,你们转过头来又投了袁尚。我倒不知道你们忠义在哪里了!”
这时李恢也说道:“所言甚是!你们个个都说要死战,要死战!但是却奈何不了袁军一点!来!王累!许靖!你们别在这大殿上充当英雄好汉!你们直接去巴郡前线,身先士卒,我看看你们面对袁尚的兵锋有什么能耐?!你们若能退了袁军,我这边以死谢罪!”
刘璋看着臣下乱作一团,几波人都在彼此争论,刘璋的心情更乱更糟了。最后他一拍桌案,怒道,让众人各自归位。他需要再好好考虑一下。
然而黄权一再苦劝,刘璋只得听从他的建议,要巴郡之外的军队化整为零的散布在山区同袁尚打游击战。以拖延袁军的进兵速度。
张松则是暗自一笑!
话说回益州东部战局,袁尚以张翼和孟达率投降的精锐蜀军两万人继续西进攻打巴郡。
巴郡的守将是严颜和邓贤,军师是张松举荐的法正。
巴郡也是易守难攻的要塞,严颜虽然只有三万士兵也依旧拒关以守!
严颜是想死守巴郡,但是法正则是想着如何效仿张翼和孟达献出关隘,以在袁尚那边谋个好官职。
然而战局变化完全朝着袁尚想象不到的方向发展。袁尚怎么也想象不到,一旦仗打到这份上,天时地利人和,要什么有什么!这个就是实力的影响!
身为督粮官的吴懿和吴班竟然造反了,在巴郡之西阻断了原本要运输到巴郡的军粮,并且直接把军粮送到袁军帐内!
吴苋的两个哥哥也是彻底不装了,张翼和孟达的投降,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向袁尚投降,以争取最后一些功劳和收益。
袁尚接见了自己的两个大舅子,吴懿和吴班则是行臣子之礼,给袁尚三叩九拜,并且送上了军粮。
袁尚无奈的看着二人,暗忖这刘璋看来是真的大势已去了,手底下的武将都想着投降。巴郡没了粮草补给,又被自己大军围困,想必是撑不了多久了。
而吴懿还告诉袁尚,刘璋的脑袋进水了,居然传令多个关隘的蜀军化整为零进入山区同袁军作战。结果这些化整为零的蜀军脱离编制之后,绝大多数拿着官府发的军粮都逃回蜀中家里了!因为没有人愿意同强大的袁军作战,谁会脑子那么不灵光,以上百人、几十人的数量去阻击袁军?蜀地的军队巴不得逃回家不用和袁军作战!谁愿意送死?关键是无论是刘璋,还是袁尚,谁当益州之主都不影响他们务农生活。
这场战争是上层当权者之间的战斗,寻常百姓何必为某一方去送死。若是在官府控制之中的军队,当逃兵是要处死的,因此士兵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投降。但是黄权的策略竟然是化整为零,放这些士兵自己入山作战。这么一来相当于给了他们自由,一旦有了自由,谁会愿意去送死呢?
而余下的一部分士兵非但没有同袁军作战,反倒做起了山大王,开始打家劫舍,尤其对一些世家大族的领地进行抢夺。一时间成都以东的山区一片乌烟瘴气。刘璋的军队除了对抗袁尚以外,都在不务正业。
吴懿和吴班说到黄权,说此人高高在上,却不谙兵法,甚至连基本的统兵之经验都没有,就敢给刘璋出谋划策。而刘璋竟然也敢相信黄权的话。二人表示这样的主公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确不值得追随。
袁尚也是觉得黄权的计策简直就是在瞎胡闹,自古兵匪一家!这兵随时可以变成匪,匪也可以招安后变成兵。刘璋和黄权的确无能,高高在上,一切都想当然的!他们不想想,这些士兵人家凭什么要忠于你?凭什么要替你打仗送死?有军法军纪约束着,他们还可以为刘璋一战,没了约束和限制,兵就成了逃兵和匪徒!
除非这支军队是有信仰或者外族入侵的时候,这种放权于兵的行为依赖于信仰和民族情绪才能行得通,比如戚继光的抗倭战争还有近代的抗日战争。没听说过哪个军阀用游击战术主动分解自身军队编制的!即便在对抗外族入侵,也有很多人选择了投降或者临阵脱逃,所以化整为零的策略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而真正奏效的也少之又少。
这也是正是张松故意附和黄权,怂恿刘璋同意把军队化整为零的原因。就是因为张松看出这个策略的可笑之处,无异于自己缴械!
黄权算是脑子打了鸡血的假军事专家,想当然的以为基层士兵会抱着必死的决心同强大的袁军作战!岂不知蜀地的士兵双腿很诚实!而且士兵们也知道,只要他们不抵抗,袁军就会攻入成都,这样一来,刘璋也无法对他们追责和秋后算账了。再说了,逃兵是绝大多数,所谓法不责众,即便袁军没能攻入,刘璋还能把这数万军队都责罚斩首了不成了?反倒要安抚这些士兵,把他们重新招募回军队之中!
这笔账,蜀军士兵算得很明白。
话说吴懿兄弟二人的背叛导致巴郡成为一座孤城!
袁尚也不犹豫,命令张翼、孟达、吴懿、吴班率领麾下蜀军攻打巴郡。而袁军的本阵则是在后方督战。这个就很现实了,自古就有用降将降兵反攻敌方的习惯。一来是检验投降之人的真心,二来也是避免自己军队的损失。好比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总是以投降的伪军作为进攻的头部军队。
张翼等四将则是看准机会,这是为袁尚立功,为日后自己在益州谋得官职利益的最后机会了!于是集结的两万蜀军降兵在四位将领的指挥下开始猛攻巴郡!
国人有个特点,就是窝里横和窝里斗!别看蜀军对袁军是投降了,没有半点军人的荣誉感,但是对同为蜀军的巴郡守军则是一点也不含糊。
巴郡地势险要,中原地带的城池一般是东南西北四门,防守也要防守四个方向。巴郡依山而坚城,只留给敌军东面和南面两面城池可以进攻。西面和北面则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压根无法进攻。
饶是如此,这巴郡也没守多久!
背叛背叛还是背叛!
法正在严颜军中任军师,他有机会换防和替换副将邓贤防守南面城池。而蜀军之中已经烂透了!面对袁军和蜀军叛军的进攻,孤城的巴郡守军其实已经无心恋战了。即便有严颜这等治军严整的武将,也奈何不了内部有内奸。
法正的投降也同样是袁尚见过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投降!
法正趁着副将邓贤换防休息的间隙,对城下进攻的吴懿吴班兄弟二人喊话,让他们攻城,法正会接应。
就在法正喊话的同时,蜀军内部就打起来了!
袁尚在后方督战,看着法正这么明目张胆的投降献城,也是暗忖一句,绝绝子!
原史中的法正也是个类似于贾诩的狠人!法正名字里面虽然有个“正”字,但是并不代表他是个正直的人。实际上,他是一个卖主求荣,不忠不义,品行不端的人。法正出的计谋也都是一些阴损毒辣的计策!
庞统曾经笑谈法正“一不守法,二不正行”。刘璋最初迎接刘备入川之时,出行百里相迎,法正就怂恿刘备搞个鸿门宴,直接在宴会上杀了刘璋!要知道这刘璋之前还是法正的主公,并且没有半点对不起法正之处,而法正如今却要如此算计旧主!好在刘备是个仁德的诸侯,或者说刘备想先在西川收买人心之后再发动对刘璋的进攻。所以没有采纳法正的可以说是非常不要脸的计划。
吴懿和吴班二将见状立即再次攻城,蜀军内讧,如何抵挡?因此蜀军降军很快就攻破了巴郡的南门!
随后袁尚命张合与廖化率领五万袁军一并入城,剿灭敌将严颜!
严颜那边正与张翼和孟达的军队苦战,没想到南门竟然被攻破,而且还是自己的军师投降献城门的!严颜不禁大怒,一边骂法正是个卑鄙无耻不要脸的小人,一边骂张松当初非要举荐法正来做自己的军师压根就是没安好心!
蜀军内部如此纷乱,何来战斗力可言?严颜和邓贤自知无路可逃,于是打算负隅顽抗,血战到底!
奈何蜀军遇到投降的蜀军,两边四川话一沟通,竟然有一半的巴郡守军也投降了!严颜最后只有一万多人困守在城中的东南一隅。
张合和廖化也是憋着劲战斗,好立功。他们二人本想着蜀军是块难啃的骨头,没想到从涪陵到巴郡,一水的投降!二人再不拿下严颜和邓贤,功劳就要被这些降将拿走了!
于是张合同廖化猛攻严颜本阵,严颜无奈之下也是祭出项羽破釜沉舟的气魄,索性与袁军进行反冲锋!可以看出有种自杀式冲锋的意味了!